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网络走班制”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2-06-28高丹阳陈柬竹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走班制双减评价

李 冉,高丹阳,陈柬竹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来,“三点半之困”成为困扰学生及家长的教育难题。国际教育经验表明,课后服务是治理该难题的重要举措。[1]当前课后服务供给主体虽多元却存在多重隐患,因此中小学应发挥其在场地、人员、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承担课后服务责任,提高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规定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指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一系列政策文本的出台,旨在引领学校建设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体系。但从政策的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当前学校课后服务功能窄化,学校仅仅成为临时托管、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场所。促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落地的困境分析

(一)思想意识有偏颇

中小学是校内课后服务的供给主体,其对课后服务的认识与态度决定了该项工作的发展方向与质量水平。当前各中小学对课后服务的功能与价值理解不到位,机械地认为课后知识的学习等同于课业负担。[2]为规避“增加学业负担”“集体补课”“学校乱收费”等敏感字样,各学校对课后服务持迟疑与观望态度,采取“看管学生完成作业”等较为保守的服务办法。这种迟疑态度与保守办法导致课后服务内容单一,价值与功能弱化。

(二)师资经费难保障

各项课后服务政策与主管部门均强调要发挥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利用学校在人员、场所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但却忽视了学校资源的有限性与承载力。一方面教师是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实践人,难以负荷常规教学与课后服务的双重工作。另一方面经费保障制度不健全,经费下拨存在迟滞性与有限性。[3]师资经费的匮乏导致课后服务政策难以落地、工作难于推行。

(三) 监管评价存漏洞

课后服务政策的落地与运行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监管评价体系,以实时检验政策内容的适切性,监督政策方案的可行性,防止政策失真或落空。《意见》虽然明确规定要将课后服务纳入中小学考评体系,但尚未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标准,课后服务过程中缺乏内部监管和反馈机制,难以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良性运行。

二、网络走班制的设计价值

为深度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立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政策要求及现实困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为出发点,一种“互联网+”概念与走班教学理论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网络走班制”应运而生。

(一)多方联动,缓解学校资源困境

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课后服务政策,要求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课后服务的供给主体——学校,面临着师资不足、课程单一、经费匮乏等问题。网络走班制立足于学校现实困境,联合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校“应为”与“能为”的统一。

(二)减轻课外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任何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课后服务这项举措起源于为学生提供课后照顾与教育服务,落脚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快乐成长。国家出台的各项课后服务政策,在形式上坚决反对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在内容上鼓励开展体育、艺术、科普等活动。基于此,网络走班制设置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课程,将选课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选择课程,实现课后服务主体即学生的长足发展。

(三)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一方面,家庭结构小型化,双职工父母无法有效解决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空档期的照顾与教育问题,课后服务成为家长们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提供课后服务的主体良莠不齐。部分培训机构为了提高竞争力,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校外延伸教学,甚至试图提供一种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来替代父母陪伴与家庭教育。因此,强化中小学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尤为迫切。网络走班制的提出为校内课后服务的实施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使学校不仅仅是“托管照顾、检查作业”的场所,更是“教育发展、成长进步”的摇篮。

(四)兼顾个性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课后时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段,是减轻学生负担、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黄金时期,因此课后服务不能停滞于与班级授课制齐步走的状态,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从而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网络走班制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允许学生自主选课,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网络走班制的构建

(一)网络走班制的内涵

网络走班制是一种“互联网+”概念和传统走班教学理论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该教学组织形式利用互联网时空交互的技术手段,沿革走班教学“自主选课、流动上课”的制度基础,实现校内外师生的实时互动,网络空间内的虚拟走班,不仅不占用实体空间,还可以共享同一网络空间和教师资源。[4]

(二)网络走班制的组织体系

网络走班制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网络设备实现“虚拟走班”以及异地师生的一体化实时教学。为此,以走班教学理论为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核心内容,提出如图1所示的网络走班制组织体系示意图。

图1 网络走班制组织示意图

主讲教师。为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课程种类的多样性,引入校外主讲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讲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讲人,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教学素养以及成体系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主讲教师与学生虽是于网络空间内进行交流互动,但是承担与现场授课教师相同的责任与义务,甚至因其时空分离的特性,对学生的观察与管理能力较弱。因此,主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走班教学的特殊性与灵活性,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

辅助教师。师生时空分离的网络直播教学方式强化了异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主讲教师对异地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力大为减弱。[5]因此,需设计线下辅助教师,帮助主讲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以保证网络直播课堂的顺利进行。辅助教师一般不承担具体的知识讲授任务,只承担线下课堂的组织、管理与协调等辅助性工作。

学生。丰富且灵活的课程类目是学生自主选课、分层走班的前提条件,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主讲教师的专业类别、学校的资源配置等设置多种类课程,实现“一校一课表”。学生通过网络设备,自主选择课程,并进入相应的网络直播班级进行学习,无需真正流动,即可实现虚拟走班。

网络直播课堂。主讲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设备在虚拟空间内所构建的在线实时交互系统即为“网络直播课堂”,主讲教师与学生可进行文字发表、语音会话、视频互动等活动,并能将文件、图纸等实物以电子版形式显示在白板上,师生可同时共享白板内容,效果与现场教学相同。网络走班制转变了教室统一学习的模式,革新了教学思维,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层次,学习不同的知识与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网络走班制的组织体系简言之,即学生自主选课、虚拟走班,主讲教师为主,辅助教师为辅开展网络直播课程。

(三)网络走班制的评价体系

为保障网络走班制良性运行、深入推进。以网络走班制的组织体系为基础,提出“一体两翼三环”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一体”是指依托网络走班制所构建的评价系统。“两翼”是指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包括主讲教师、辅助教师和学生;评价内容则是对网络直播课堂教与学效果的评价。三环指的是评价所贯穿的整个教与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实施环节、教学反馈和改进环节。[6]简言之,“一体两翼三环”教学评价体系是一种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观察,依托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势,对“两翼”“三环”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

图2 “一体两翼三环”教学评价体系示意图

四、网络走班制的实施

基于上述对网络走班制组织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优化该教学组织形式,并验证其合理性与应用性,本研究团队自2021年起,在保定市A小学开展了基于课后服务的网络走班具体实践。此次实践依托钉钉软件平台,选取了A小学四年级两个班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二十名学生,对照班十九名学生,下文将从网络走班制的筹备、实施、反思三个阶段对实践情况进行具体介绍。

(一)网络走班制的筹备阶段

思想建设是推行网络走班制的前提条件。为加强思想意识建设、宣传网络走班的形式与内容,研究团队从学校、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开展传播教育工作。学校层面:一是增强校领导与教师对落实课后服务政策迫切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开展网络走班制的宣传活动,深化教师对网络走班制的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的理解。学生层面加强学生自我认识教育,网络走班宣传教育,为自主选课、教学实施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在家长层面增强家长理解意识,使其体会构建与实施网络走班制背后的目的与意义,为网络走班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性力量。

师资建设是推行网络走班制的关键条件。为引入校外教师、增强校内外教师合作,研究团队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网络传单、同学介绍等形式,面向高等师范院校、校外培训机构等,开展主讲教师的聘请宣传活动。经统计,共有54人报名参加,随后依据学历层次、知识基础、教学技能、专业类别等对报名人员进行面试、筛选,最后共聘请两位师范生、两位培训机构教师担任本次教学实践的主讲教师。由于班主任对学校管理、学生信息等情况更为了解,因此选择实验班班主任作为本次教学实践的辅助教师。

课程建设是推行网络走班制的基本条件。为设置更为全面、更为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研究团队对学生的兴趣意愿、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了详细调查与了解,同时与四位主讲教师、校领导、辅助教师等进行深度交谈,协商设置了剪纸、书法、美术三门课程,并根据学生美术基础的不同,将美术课程分成初级、高级课程。

资源建设是推行网络走班制的物质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依赖优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为此,研究团队对所需的教学媒体、教学软件、网络速度等进行维修、调试,以确保网络走班制正常运行。此外教师与学生全程依靠钉钉软件平台进行备课教学、选课听课、提交作业等,这需要师生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操作能力。为此,研究团队面向全体师生开展钉钉软件平台的操作学习培训,为网络走班制的开展做好技能准备。

(二)网络走班制的实施阶段

正确认知、选课分层。走班制的核心在于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选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选课分层是开展网络走班教学的关键一步。四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选择判断时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帮助学生正确选课分层,首先主讲教师对自己的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对课程内容、难度、发展等方面的清晰认识。其次辅助教师通过与学生访谈、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精准选课。最后,实验班20人,5名同学选择剪纸课程、4名同学选择书法课程、7名同学选择初级美术课程,5名同学选择高级美术课程。

虚拟走班、直播授课。四位主讲教师分别处于不同的时空内,通过钉钉软件平台进入相应的网络直播课堂,以教学计划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学习水平等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创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在实体教室内戴上耳机,通过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电脑、平板等,进入相应的网络直播课堂进行学习。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地点学习不同的内容,各取所需、互不打扰。辅助教师在实体教室内负责班级行政工作,关注学生身体状况以保障学生安全,把控班级纪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主讲教师指导的不及时、不到位给予补充,确保线上线下完美衔接。

评价反思、反馈改进。依据“一体两翼三环”的教学评价体系,师生的评价与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方面,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作为评价反思的主体,在网络直播课程结束后,共同观看钉钉平台保存的课堂教学实录,反思教学不足;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挖掘知识薄弱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与帮助;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作业给予评价反馈,以实际学情作为下一次备课授课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评价反思的主体,网络直播课程结束后,反复观看课堂教学实录,梳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同学交流讨论。

本次教学实践结束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师生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后对课后服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实验前有很大提高,同时实验班的辅助教师因无需承担课后服务主讲教学工作,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认同度较实验前略有提升;对照班因继续开展原有的课后服务工作,变相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学生及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及认可度较低。

(三)网络走班制的反思阶段

经过筹备和实施两个阶段,网络走班制在保定市A小学的课后服务中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验证了该教学组织形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完善网络走班制的理论框架,促进网络走班的深入推进,对此次实践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关于该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建议。

网络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网络直播课堂”是一种接近真实现场教学的课堂,师生体验感觉良好,互动水平高。但其顺利开展依赖良好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本次教学实践中,由于多名学生共同进入网络直播课堂,导致网络稳定性差。[7]因此,为保证直播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一方面更新网络资源建设,培育网络维护人员。另一方面采取“错峰直播、分段直播”的方式,减轻流量负担。

主讲教师的选取与培训。校外引入的教师在教师职业素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可控性,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离散性、松散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素养的高低、规范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师的专业类别、教学技能等专业素养,忽略了对教师情感态度、思想意识的检验,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等。因此,为培育一支纪律严明、本领过硬的主讲教师队伍,建立一种贯通全程的教师选取与培训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过程的评价与督导。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角落。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虽以“一体两翼三环”为基础开展评价反思工作,但评价的方式、时间、标准等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为实现评价反思的全程化、常态化,可从网络走班制的组织框架入手,建立一支正规化、固定化的教学督导团队,保障评价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五、结语

网络走班制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际困境为立足点,利用互联网时空交互的技术手段,沿革传统走班教学的制度基础,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多种类课程设置,缓解学校资源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实践中,网络走班制虽遇到一些困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实际问题,可为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及完善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走班制双减评价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