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
2022-06-28东莞市商业学校陈美平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陈美平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国务院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明确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关键和核心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调提高制造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素养才能创新发展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转型。
中职教育是制造业人才输送的重要阵地。中职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学生兴趣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创新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窄、受众面窄;创新人才评价方法不科学,无法持续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育人理念内涵
着眼于人人均可参与的小项目,专创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一)体验快乐
借助中职学生入门简单而且扩展空间巨大的创意电子产品创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不断动手实践,同学协作,完成作品并分享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创新与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乐于奉献的健康人格。
(二)创新驱动
借助创意电子创客引导学生产生创造内驱动力,通过造物启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和岗位工作进行创新优化的能力,使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升核心技能、发展必备品格,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实践
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锻炼专业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利用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促进中职学生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过程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解决专业建设薄弱、学生兴趣不浓,缺乏主动学习的问题
2012年以前,我校电子专业非常薄弱,学困生占比大,我们决定以兴趣引领,搭建培养特长生及学困生转化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特长生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成立“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选拔学生参加“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兴趣班。教学过程中,始终在思想教育上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技能教学上突出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活动中育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训练之余,组织学生观看央视 “我爱发明”“大国工匠”等栏目,学习杰出科学家、优秀技能人才的事迹,教育学生力争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然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部分无心向学、自由散漫的学生通过兴趣引领、榜样示范等方式,逐步成为肯钻研、爱学习的优秀学生,如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的莫卓添、张志伟等同学,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成为勤学向上的好学生。
(二)课程、平台多重并举,解决专创融合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专业层面充分挖掘、整合学校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资源优势,将创新创业实践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创融合课程、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探索基于探究式、研究型的创新创业学研模式,系统提升创新创业综合实力。
(三)自主开发项目,解决实验项目短缺的问题
先后开发了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的20余项基础创新实验项目,每个项目成本低、性价比高,为解决普通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面临的实验项目短缺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和范本,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试验和推广。
(四)构建“双线四阶八结合”的创新教育机制
1.“双线四阶八结合”的内涵
(1)“双线”为线下实体空间,线上虚拟空间。课内教室、实训室,课外第二课堂创客社团为线下,网上创客空间、互联网平台为线上,如图1所示。
图1 “双线”图
(2)“四阶”为创新人才养成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学生经过初阶→低阶→中阶→高阶,四阶成长,发展由创意→创新→创造→创业,逐阶推进,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如图2所示。
图2 “四阶”图
(3)“八结合”使“双创”、专创融合并举。“八结合”即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文化、创新创客竞赛、就业创业、知识产权教育、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选修课并举,课内与课外融合,科研与实践相互促进,使创新教育一体化、科学化、持续化,探索中职电子专业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把创新教育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双创”人才教育结合,如图3所示。
图3 “八结合”图
最终形成了“双线四阶八结合”专创融合的全方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东莞市商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2.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1)建设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有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实体空间。安排创客活动时间,创客教育实践室安排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为创客服务时间,可以在实训室开展创客活动,并安排实训指导老师训练指导。
(2)创客文化进校园
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氛围,把创客文化建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了创客文化长廊,有著名的创新案例、发明创造故事、发明创造技法、大国工匠事例和学生的创新成果等系列内容,宣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理念,鼓励学生勇于创造、锲而不舍,追求登峰造极;邀请知名科学家或创客学者开展讲座和论坛,比如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开展《人工智能》讲座,邀请创客名师李昌旺开展《唤醒创造力》等讲座,让创客精神深入人心,人人争当创客。
(3)传承创客社团学长“以老带新”的传统
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社团活跃、学生主动肯干等优势,组建了“创意电子创客团”,开展定期活动,通过学长带领新成员一起成长。该社团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团”。
(4)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加强个性化辅导和创客技能训练
在选修课模块中开设创客教育基础课程,如创意电子通识读本、智能家电创意设计、3D建模、打印和激光切割等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创客的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技术进行智造;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思想交流碰撞,教师开展个性化辅导,弥补大班教学的短板。
(5)加强校企合作,购买企业服务
学校加强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与企业深度合作,购买企业部分创客教育服务,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深入进行职业体验,了解社会需求,通过企业师傅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加强创客专项技能训练,更有效开展创客教育成效。
(6)创客+竞赛,激发潜能,展现价值
组织创客活动和参加各级创客竞赛,进行创客项目训练,让学生拥有小试牛刀的机会,创做更多的专项智造,激发学生潜能,体现个体价值,为就业创业打好基础。校内每月举办月技能竞赛、每学期举办技能节;校外参加省、市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参赛,学生开阔视野,展示交流,检验了教学成果。选择有商业价值的创客项目进行孵化、商品化。
(7)精心设计创客课程,课内课外多途径促专业与创客教育结合
利用课内课外,学校创客教育将社会需求与电子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将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结合专业和岗位工作创新优化的能力。开发了《创意电子通识读本》《智能家电创意设计》《创意电子项目教程》《创意电子创客作品集》校本教材,以创客理念进行教改,用真实项目开展项目式教学,加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创造性开展有深度的“做中学”,培养职业思维;课外主要通过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进行,开展创客教育基础素养系列课程学习,学习创客基本技术能力,会用各种技术“体验”“创意”“设计”和“打印”,创做“新物品”,然后继续不断改进。
(五)创新评价方式,解决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建立多维驱动、深度融合的“三三”评价体系,为实施创新教育过程和结果起到保障作用。
1.三方面:涵盖项目成果、项目过程、学生能力的全方位评价。
2.三层次: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和企业共同评价。设计的全方位评价表,科学有效,不但能够检测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励学生持续上进、形成良好职业素养。
“三三”评价体系体现项目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评价,学生能力是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素养等多个维度的评价。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三、基于创意电子产品创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成效
(一)开创德育教育新途径
以创意电子产品创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追影视明星向追科技之星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活动中育人,把立德树人始终放在第一位。同时搭建了学困生向优秀学生成长和转化的平台。
以创意电子产品创作为载体,在“培优转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部分无心向学、自由散漫的学生通过兴趣引领、榜样示范等方式,逐步成为肯钻研、爱学习的优秀学生,很多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成为勤学向上的好学生。创新教育为“培优转差”开辟了新的实践路径。
(二)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产业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1000 多名创新型技能人才,满足区域制造类中小微企业紧缺人才的需求矛盾,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达 96%,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先进制造业企业骨干。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 6人、省级 28 人、市级 66 人。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130多人获奖,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高度认同。
(三)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以创意电子产品为项目依托,采用六步创客教学模式,即问题探究→工程设计→科学试验→小组合作→展示反馈→优选迭代,将创新教育有效植入创新人才培养中,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普及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技法,引导学生根据本专业去做创新作品,申请专利,推广成果,助力学生实现创新。
(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双线四阶八结合模式的培养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创客培养的四个阶段:初阶→低阶→中阶→高阶,完成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培养路径,“八结合”: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文化、创新创客竞赛、就业创业、知识产权教育、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
(五)促进教学团队成长,助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专业教学团队快速成长,教育理念先进、生产性实践指导能力强,教科研成果丰硕,立项科研课题5项,发表相关论文10篇。打造了一支“专创融合”的双师教师团队,团队有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 名,市技术能手1名,学科带头人1名,校名师培养对象2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通过“小”电子产品创作,培育“大”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使中职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为职业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