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600 MW 超临界机组高温过热器失效原因分析及改造措施

2022-06-28辛长春

山西电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壁温过热器温水

付 弢,辛长春,王 兴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2.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汾阳 032200;3.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3)

0 引言

近年来,火力发电厂由于电煤供应持续紧张、火电机组投运自动发电控制运行模式,以及机组频繁参与电网深度调峰,锅炉“四管泄漏”问题突出[1-3]。山西某电厂600 MW 超临界机组,多次发生机组启动后短期内高温过热器(以下简称“高过”)爆管事件,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本文对最近一次高过泄漏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小流量过热器减温水的改造方案,改造后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机组提供借鉴。

1 设备概述

某电厂2×600 MW 燃煤汽轮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DG2030/25.4-II9(锅炉主要参数如表1 所示),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锅炉,一次再热、单炉膛、尾部双烟道结构,采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前后墙对冲燃烧,设计煤种为霍州当地煤种。汽轮机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引进日立技术生产制造,型号为NZK600-24.2/566/566,超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设计额定出力600 MW,最大出力(阀门全开工况)664.827 MW,最大连续出力638.746 MW,寿命不少于30 a。

表1 锅炉主要参数

2019 年1 号锅炉C 级检修结束,于2019-04-01T17:50 开始启动1 号锅炉,用A 磨点火成功,23:57 主、再热蒸汽参数满足汽轮机冲转条件,汽机开始冲转,2019-04-02T4:02 冲转至3 000 r/min,汽轮机做主汽门、调门严密性及超速试验,试验结束后,7:24 机组与系统并网。2019-04-05T11:00 时1 号机组负荷380 MW,巡检员巡回检查中发现锅炉11 层右侧汽水分离器出口去顶棚过入口管道保温接口处有蒸汽外漏,右侧高过出口附近也有蒸汽外漏且有凝结水下滴,锅炉11 层西北角处也有漏烟现象,就地聆听泄漏声音不明显,四管泄漏无报警,锅炉给水和主蒸汽流量偏差不明显,机组补水无明显增大现象,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到场检查,经过就地检查分析,确认锅炉大包内有泄漏点。2019-04-06T17:45 经手动降负荷至400 MW,22:15 时1号机组打闸停机,2019-04-19 锅炉冷却至满足检修工作条件。

进入炉顶大包内检查确认泄漏部件是高温过热器,泄漏位置为炉右第4 屏从前至后第19 根管出口段顶棚上部大约1.2 m 左右由下到上的第一个弯头。泄漏管材质SA-213T91,规格d45×8.5 mm。高温过热器蛇形管屏位于炉膛折焰角上部,沿锅炉宽方向布置了31 片,管排横向节距S1=609.6 mm,管子纵向节距S2=57 mm,每一片管屏都由20 根管子并联绕制而成,炉内入口段上部的最外圈管为d50.8×7/9 mm,其余为d45×7/8.5 mm,材料为SA-213T91,异种钢接头布置在每屏入口段标高63~64 m 之间,呈阶梯布置,其余炉内受热面管子的材质均为SA-213TP347H。炉外出口管子材料为SA-213T91,最外圈管子规格为d50.8×10/9 mm,其余为d45×8.5 mm。

2 高温过热器失效原因分析

对爆破泄漏管(编号4-19)割管取样做金相组织和常温机械性能试验分析,同时对相邻的第18根管(编号4-18)一并割管取样做金相组织和常温机械性能试验分析,对2 组试验数据做分析对比。

2.1 爆口宏观分析

爆破泄漏管的材质为SA-213T91,其规格为d45×8.5 mm,爆口位于弯头背弧。爆口长度28 mm,最宽处2.5 mm,弯头有明显的胀粗现象,最大直径48 mm,爆口边缘减薄不明显,最薄处壁厚6.5 mm,在爆口附近肉眼可见多条平行于爆口的表面蠕胀裂纹,爆口两侧的裂纹有明显的弯曲变形,说明在爆破以前表面蠕胀裂纹已经生成。根据爆口的宏观形貌,初步分析爆破泄漏具有长期过热的特征。

2.2 常温拉伸试验

对编号4-19 样管弯头的上部和下部加工取样2 组(每组2 个),对编号4-18 管弯头下部加工取样1 组(每组2 个),做机械性能试验。所有试样沿管子纵向方向截取长度150 mm,试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常温拉伸试验结果

依据《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2017标准评定,编号4-19 管爆口取样的表面硬度值不合格,明显低于标准的下限值;其他试验数据除2个试样的延伸率略低于标准值外,全部合格。

2.3 金相组织分析

T91 钢是一种马氏体耐热钢,不仅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高温蒸汽腐蚀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高而稳定的持久塑性及热强性能。作为锅炉受热面使用时金属壁温不超过650 ℃。在标准中的牌号是10Cr9Mo1VNbN,金相组织应为回火马氏体或保持马氏体位相的回火索氏体。根据《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8—2016 中的9.3.18.a 规定T91(10Cr9Mo1VNbN)钢管的组织老化评级和金相组织分析评级,依据《火力发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 884—2019 执行。

依据《火力发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 884—2019 中评判规则,编号4-19 爆口处金相组织中碳化物颗粒弥散明显,晶界碳化物颗粒增多,马氏体位相明显分散,达到中度老化3 级。

依据《火力发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 884—2019 中评判规则,编号4-18 爆口处金相组织中碳化物颗粒有弥散趋势,马氏体位相分散不明显,评定为老化2 级。

2.4 氧化皮检测分析

根据编号4-19 弯头爆口的宏观形貌、拉伸试验数据、表面硬度测试数据、金相组织老化评级,结合炉内材质SA-213TP347H 钢管割后内壁氧化皮堆积量、炉内直管变形情况的综合分析,编号4-19弯头爆破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热引起的。炉内材质为SA-213TP347H 的钢管,其特点就是在蒸汽温度大于570 ℃的时候容易在内壁生成疏松的氧化皮,这种氧化皮通常附着在管壁上。氧化皮的剥落一般具备2 个条件:一是氧化皮要达到一定厚度;二是管子温度变化频繁,且幅度较大。由于氧化皮的线膨胀系数(0.9×10-5)与SA-213TP347H 钢金属的线膨胀系数(2.1×10-5)相比差别很大,温度变化时就会引起氧化皮破裂并从金属表面剥离,因此在机组停机和启动以及负荷、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时,SA-213TP347H 钢管达到剥离条件的氧化皮开始逐渐剥离下来,造成管排弯头堆积堵管,通流冷却蒸汽减少,引起钢管超温爆破。

依据《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DL/T 715—2015 的相关规定可知:T91(10Cr9Mo1VNbN)钢过热器炉外非受热管子金属壁温≤630 ℃,SA-213TP347H(07Cr18Ni11Nb)钢管烟气侧金属壁温≤670 ℃。当氧化皮开始逐渐剥离下来,造成管排弯头堆积堵管,通流冷却介质减少的时候管内的蒸汽温度会升高,同时SA-213TP347H 钢管烟气侧金属壁温也会升高,这2 个温度叠加后造成大包内T91(10Cr9Mo1VNbN)钢过热器炉外非受热管子金属壁温升高,根据爆口处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硬度值的降低和弯头蠕胀裂纹的产生及爆口形貌综合分析判断,大包内T91(10Cr9Mo1VNbN)4-19 管金属壁温达到650 ℃以上,由于弯头背弧残余应力比直管段高,所以首先在弯头部位表现金属材料失效,产生高温蠕胀裂纹后爆破,同时试样的金相组织表明编号4-18 管也有超温的情况。

2.5 历史运行情况分析

对600 MW 超临界机组历次“四管”泄漏原因进行统计发现,多次发生机组检修启动后较短运行周期内出现高过爆管现象,查看机组历史运行数据,本锅炉由于启动初期产汽量少,过热器等受热面壁温需通过减温水进行辅助调节,但过热器减温水规格相对较大,不利用启动初期汽温和金属壁温的调节,造成汽温和金属壁温的大幅波动,加剧了金属氧化皮的生成和脱落。另外,对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高温过热器金属管壁的历史超温情况并不多,未见金属长期超温的情况。考虑到高温过热器壁温测点相对较少,本锅炉过热器壁温测点布置方案如下:左数第2 至第5 屏和右数第2 至第5 屏均全屏加装壁温测点,其余每屏第2 根布置测点,高温过热器金属壁温测点合计31 个,高温过热器金属壁温测点较少,不排除由于监控不到,部分金属管材长期超温的可能性。

2.6 高温过热器失效综合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600 MW 超临界机组1 号锅炉高温过热器顶棚弯头爆破泄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管排弯头氧化皮堆积堵管,通流冷却介质减少造成金属管材长期过热,最后金属材料老化失效。但该问题的根源在于机组运行参数控制不当,造成氧化皮的生成和脱落加剧造成的。氧化皮生成和脱落问题和多种因素有关,如金属材质、是否存在超温运行、金属壁温的大幅度变化、锅炉启动阶段金属壁温变化速率大等原因,但针对本文锅炉,机组启动阶段投运减温水是造成金属氧化皮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亟须进行优化解决。

3 综合治理措施

3.1 小流量过热器减温水改造

考虑到600 MW 超临界机组1 号锅炉启动初期由于产汽量少,高过易超温,需通过投运减温水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机组的运行特性,而通过受热面改造来解决上述问题难度较大,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本锅炉过热器减温水管道规格相对较大,机组启动阶段使用减温水辅助调温时,极易造成减温水汽化不完全,造成蒸汽带水,金属壁温变化速率大,造成金属氧化皮生成和脱落。针对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过热器小流量减温水改造方案,用于机组启动初期辅助调节过热汽温及过热器金属壁温。锅炉原过热器减温水管道规格为d89×13 mm(材质12Cr1MoVG),本文新增小流量减温水系统控制最大流量不超过10 t/h,小流量减温水管材管径规格优选为d42×8 mm(材质12Cr1MoVG),为了减少对后续管道的冲击,将电动调整门后管道采取增加一个变径的异型变径接管,达到降压目的,变径管最终管径为d89×13 mm,与原减温水管道规格相同,通过三通接入到原减温水系统。本方案改造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小流量过热器减温水改造方案(mm)

3.2 金属壁温测点优化改造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600 MW 超临界机组1号锅炉过热器金属壁温测点较少,不能有效监控过热器的超温情况。参照《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锅炉“四管”泄漏专项治理措施》中对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壁温测点布置方案,对流式高温受热面(位于水平烟道)沿宽度方向每隔1 m装设1 个壁温测点,均装设在每屏壁温分布计算值最高的管子上,预计高温过热器新增壁温测点121 个,改造后高温过热器壁温测点数量达到152 个,这有利于加强对高温过热器壁温的监控,提高金属使用寿命。另外,随着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频次和深度逐年增加,增加壁温测点后,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时运行的可靠性。

3.3 优化运行控制策略

为了提高高温过热器的可靠性,除上述改造措施外,本文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检修和优化运行建议。

a)制定高温过热器管排底部弯头内壁氧化皮检测措施,做到逢停必检。防止氧化皮堆积堵管,造成金属管材长期超温失效。

b)控制锅炉启停过程升降温速率及机组负荷变化速率,机组启动阶段控制金属壁温变化速率不超过5 ℃/min,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控制金属壁温变化速率不超过2 ℃/min,减缓管子内壁氧化皮生成和脱落现象。

c)机组启动阶段,不建议使用减温水。当锅炉壁温或者汽温难以控制时,通过小流量减温水系统进行控制,但调整过程中,也需控制金属壁温变化速率不超过5 ℃/min。

d)随着机组参与深度调峰的频次和深度逐年增加,当金属材质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时,建议参考DL/T 715—2015《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第4.2.6 条中的超临界锅炉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屏式过热器的高温段推荐选用SA-213TP347HFG 或内壁喷丸的18-8 奥氏体耐热不锈钢,逐步对目前炉内的SA-213TP347H 钢进行升级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温过热器的可靠性。

4 综合治理效果

600 MW超临界机组1 号锅炉在完成了小流量过热器减温水改造、过热器金属壁温测点优化改造后,结合运行优化调整,机组正常运行时过热器未发现明显的超温现象。优化改造后,截止到目前高温过热器未发生过失效泄漏事故,高温过热器启动后频繁泄漏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机组运行正常。这一优化改造方案,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为同类型机组高温过热器做好运维工作提供了思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壁温过热器温水
WGZ1165/17.5-2型锅炉前包墙过热器拉稀管断裂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某电厂锅炉屏式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
应避免在低于10℃水温条件下给温水性鱼类接种疫苗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某500MW塔式锅炉包墙过热器频繁泄漏分析与诊断
机组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控制分析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当胶囊君遇到水
降低邹县发电厂#6炉屏式过热器管壁温度
直流炉氧化皮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