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影响
2022-06-28连惠英
连惠英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紧张不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过分警觉是常见临床表现,对患者神经系统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改善焦虑状态与生存质量成为缓解该疾病的重要内容[1-2]。以往临床中虽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但常规干预内容单一且缺少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伴随着技术改进与经验积累,目前临床中开始采用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模式,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保持良好心态,进而能够提升积极配合程度[4-5]。通过采取团队认知行为干预模式能够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能够采取积极态度面对疾病与其他事物,最终获得良好效果[6]。本研究将对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症状及满意度等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治疗的7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纳入标准:经诊断均为广泛性焦虑症[7]。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与意识障碍。根据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7.5±1.9)岁;平均病程为(4.5±0.1)年。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46.9±2.1)岁;平均病程为(4.6±0.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所有患者家属均同意使用研究中的干预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对患者实施常规的用药、饮食指导,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突发异常情况。
观察组应用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1)选拔科室内经验丰富的临床和护理人员组成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强化培训和考核。(2)积极心理干预。①积极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应进行科学的心理状态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强化心理辅导,并辅助患者对其不良情绪进行适当宣泄,依据其心理变化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②积极健康教育。对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而言,多存在敏感与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需要工作人员对其实施积极健康教育,以改善上述不良情况,提升其应对疾病的信心和治疗积极性。③加强患者与家属的联系。告知家属亲人支持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鼓励,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④环境护理。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科室内医护人员,使其能够在短时间熟悉医院环境,降低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对房间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可对病房进行装饰,使之更加温馨舒适。(2)团队认知行为干预,①认知的提升。团队成员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疾病与治疗认知情况,之后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认知提升方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亲切的态度进行沟通,增加沟通频率,团队成员在患者干预过程中均为一对一实施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增进信任感。同时指导家属同患者实施良好的沟通,坚定治疗信念,通过以上方式提升患者对疾病和积极配合治疗重要性的认知程度。②行为的干预。团队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放松、兴趣爱好培养、深呼吸、听音乐等行为方式,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使其养成积极、规律锻炼的习惯,从而有效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两组均干预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症状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SCL-90症状评分变化情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为抑郁(1 ~5分)、焦虑(1 ~5分)、躯体化(1 ~5分)、强迫(1 ~5分)、精神病因子(1 ~5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重[8]。(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变化情况,依据SAS实施评估,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范围是20 ~80分,分数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重[9]。(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HAMA评分变化情况,依据HAMA实施评估,评分结果如下:无焦虑的总分低于7分;可能有焦虑的总分范围是7 ~13分;肯定焦虑的总分范围是14 ~21分;明显焦虑的总分范围是22 ~28分;严重焦虑的总分为29分及以上。(4)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评分采取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评分范围0 ~100分,其中≤69分为不满意,70 ~94分为满意,95 ~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精神病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抑郁 焦虑 躯体化 强迫 精神病因子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5) 2.49±0.71 2.13±0.69 2.79±0.63 2.53±0.73 2.49±0.67 2.11±0.83 2.14±0.51 1.98±0.61 2.17±0.58 1.87±0.51观察组(n=35) 2.58±0.58 1.28±0.41 2.74±0.82 1.54±0.51 2.43±1.01 1.21±0.42 2.07±0.79 1.51±0.41 2.21±0.53 1.32±0.46 t值 0.581 6.265 0.286 6.577 0.293 5.724 0.440 3.783 0.301 4.738 P值 0.563 0.000 0.776 0.000 0.771 0.000 0.661 0.000 0.764 0.000
2.2 两组SAS、HAMA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SAS、HAM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SAS、HAM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AS评分HAM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5) 68.49±1.25 57.62±1.31 27.90±1.02 23.11±1.01观察组(n=35) 68.45±1.31 52.64±1.08 27.65±1.05 19.04±1.00 t值 0.130 15.514 1.010 16.941 P值 0.896 0.000 0.315 0.000
2.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广泛性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患者多会表现出长时间的紧张不安与过度焦虑感,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其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明显较低,因此需要对其采取良好的措施实施治疗[10]。依据相关诊治研究显示,在围治疗期需要对其实施良好的非药物干预,以有效改善病情[1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因其无法对自身疾病进行坦然与正确面对,导致其内心产生较大痛苦与烦躁不安,失去生活的希望与信心[12]。同时若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还会影响正常的免疫与胃肠功能[13]。对于传统的干预模式而言,因缺少深入性内容,从而导致其干预效果欠佳。
采用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当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模式时,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其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和正确认识到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了解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其自护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团队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干预模式,通过专业团队成员评估患者的认知行为情况,从而能够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14]。同时团队内的各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集思广益的局面,进而能够更加全面地发现并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最终对其实施全面有效的干预,改善其病情[15]。将上述两种方案联合使用后能够发挥充分的干预作用,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精神病因子、SAS、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联合干预模式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积极心理联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广泛性焦虑患者症状,并且提升其满意度,可作为首选的联合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