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6-28田鑫磊王更新余洋王健李成

当代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活动度肌力关节

田鑫磊,王更新,余洋,王健,李成

(解放军总医院京西医疗区为公桥门诊部,北京 100089)

上肢骨关节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损伤之一,大部分患者损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骨质疏松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通常采用康复治疗治疗上肢关节损伤,且研究[2]表明,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但尚无研究显示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的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8~69 岁,平均(52.46±5.83)岁;体质量43~77 kg,平均(52.93±6.45)kg;病程1~14个月,平均(8.3±1.6)个月;受伤原因:训练(运动)伤29例,摔伤9例,交通外事故伤8 例,外物致伤4 例。实验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6~72 岁,平均(53.46±6.34)岁;体质量41~79 kg,平均(53.75±5.68)kg;病程1~13 个月,平均(7.8±1.4)个月;受伤原因:训练(运动)伤27 例,摔伤10例,交通外事故伤7例,外物致伤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确诊为上肢骨关节损伤;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功能脏器损伤;存在精神障碍;其他部位损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采用石膏外固定、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物理疗法,包括关节松动术、牵拉术或力量训练等。

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①康复治疗[3]。a.电击疗法:采用超短波电疗关节肿胀部位,每次10~15 min,每天1~2次,以消除肿胀。b.热疗法:针对关节僵硬患者使用敷蜡热敷关节,每次持续20 min,每天1~2 次,以促进血液循环。c.运动疗法:包括手法治疗和主动运动,手法治疗包括采用缓解松动手法和关节被动手法缓解关节僵硬和运动受限情况,通常手法强度为Ⅲ~Ⅳ级,每次持续30 min,每天1~2 次;主动运动主要采用运动器械对患肢进行关节活动训练,以加大关节活动度,同时进行肌肉抗阻力训练,以提高患肢肌力,每次持续30 min,每天2~3 次。d.作业疗法:患者关节恢复一定程度后,可适当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衣、做卫生、洗衣等,以提高患肢恢复能力。f.心理疗法[4]: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可能因此放弃治疗,应鼓励患者重视治疗,积极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其治疗信心。②功能训练。a.肩关节:上肢外展和上举,弯腰捶背等。b.肘关节:肘伸、曲及内外旋转等。c.腕关节:背伸、尺桡偏曲、掌曲等。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骨关节损伤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骨关节损伤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骨关节损伤症状无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患者取坐位,使用量角器测量并记录肩、肘、腕关节活动范围,以评定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5]。③肌力恢复情况:采用Lovett肌力6级评定肩曲和外展、肘曲、腕曲及背伸肌群等肌力恢复情况。Lovett 肌力分级为0 级,无可见或感觉到肌肉收缩;Ⅰ级,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Ⅱ级,在消除重力姿势下做全范围关节活动;Ⅲ级,抗重力下做全范围关节活动;Ⅳ级,能抗重力和部分阻力;Ⅴ级,能抗重力和完全阻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例数505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肩关节226.28±27.43267.60±34.13-6.672<0.05223.58±29.68328.22±34.40a-16.285<0.05肘关节47.32±8.4882.34±9.27-19.703<0.0553.12±14.11105.24±11.26a-20.414<0.05腕关节53.80±7.3673.66±5.91-14.878<0.0555.86±9.97113.08±11.33a-26.813<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会出现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软组织硬化及瘢痕形成和关节畸形等情况,从而引起上肢骨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康复治疗通过电疗、热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种有效措施,可改善患者上肢关节功能障碍程度,促进上肢活动功能恢复[5]。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使用超短波电疗,可有效促进患肢肿胀消退,使用敷蜡热敷关节,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松动手法和关节被动手法应用于运动受限关节,可改善上肢活动能力,且肌力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肌张力,减慢肌萎缩,促进肿胀消退,减少关节粘连等[6]。功能训练是一种针对关节的综合训练,可使肢体保持在适当功能位置,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固定外上下关节运动,包括关节的伸曲、旋前和旋后等动作[7]。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应用手法牵拉和被动按摩损伤部位,可减轻肌肉痉挛度,增强肌肉力量,加强肢体协调性,增加主动活动范围,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8]。邱燕云等[9]研究显示,中医康复治疗与肢体功能训练可促进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关节疼痛,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肩、肘和腕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运动功能恢复,与李芳[10]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联合功能训练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上肢骨关节运动功能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肌力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