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部EBV阳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2022-06-28段芳蕾王春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鼻咽内分泌阳性

纪 娟,段芳蕾,赵 娜,王春华,侯 俊,刘 洋,王 影

患者男性,49岁,回吸性涕血,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半年。MRI示:鼻咽顶后壁及双侧壁不规则占位,增强后呈较均匀轻~中度强化,病灶向上侵及鼻中隔后份及双侧鼻后孔区,向外后达双侧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临床诊断:鼻咽癌,行鼻咽镜活检术。

病理检查眼观:灰白、灰褐色组织2块,大小1 cm×0.5 cm×0.3 cm。镜检:肿瘤呈带状、片状等不规则实性巢团生长,巢团中心可见粉刺样坏死。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染色质较粗糙,核略空泡,细胞核中~重度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易见,核分裂象约20个/10 HPF(图1)。免疫表型:CKpan肿瘤细胞呈核旁点状阳性,CgA(图2)、Syn均阳性,CK5/6、p63、p16、EGFR、CD34均阴性,p53阳性率约95%,Ki-67增殖指数约80%(图3)。原位杂交示:肿瘤细胞EBER核阳性(图4)。

图1 肿瘤细胞呈片巢状排列,瘤巢中央见粉刺样坏死、核质比较低,核仁明显 图2 肿瘤细胞中CgA呈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3 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约80%,EnVision两步法 图4 肿瘤细胞EBER核阳性,原位杂交

病理诊断:鼻咽部EBV阳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

讨论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肺、胃肠等部位,鼻咽部少见[1]。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将其分为LCNEC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鼻咽部LCNEC诊断标准与肺LCNEC类似:(1)具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呈巢状、器官样、栅栏样或梁状排列;(2)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中等至丰富的胞质,染色质较粗糙,核仁明显;(3)常见大片坏死及核分裂(>10个/2 mm2),Ki-67增殖指数较高;(4)表达CgA、Syn、CD56及INSM1等神经内分泌标记。

原发鼻咽部EBV阳性的LCNEC临床少见,自2015年Sturgis等[3]首次提出后,目前文献报道仅4例[4-6]。中老年男性好发,发病年龄35~69岁。EBV感染、吸烟等可能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7-8]。临床常表现为涕血、听力下降、头痛及鼻塞等症状。影像学检查无特殊,但CT和核磁检查可显示病变范围,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1)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核质比高,染色质较细腻,分布较均匀,核仁不明显,且常有明显的挤压;LCNEC常呈多角形,核质比较低、染色质较粗糙,核仁较大且明显。(2)非角化未分化型鼻咽癌:常呈合体细胞样,泡状核,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清,形态学鉴别较困难,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D56、CgA等弥漫阳性有助于鉴别。(3)嗅神经母细胞瘤:镜下肿瘤细胞具有小而圆的细胞核,染色质粗颗粒状到细腻,胞质稀少,大多仅有轻~中度核多形性,形态上可与LCNEC区别;其肿瘤细胞巢周围S-100阳性,亦可与LCNEC鉴别。(4)黑色素瘤:形态上与LCNEC可有重叠,但前者免疫组化HMB-45、Melan A、S-100均阳性。(5)横纹肌肉瘤:大多数肿瘤细胞核小,圆形或卵圆形,胞质稀少,可含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和横纹。免疫组化标记MyoD1、Myogenin均阳性,可资鉴别。(6)转移性LCNEC:鉴别较困难,主要依靠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鼻咽部LCNEC确诊时多处于进展期,治疗以放、化疗为主,手术治疗及免疫治疗为辅。回顾本例及文献报道共5例EBV阳性LCNEC中,3例行放、化疗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状态,提示鼻咽部EBV阳性LCNEC患者可能对放、化疗较敏感。

原发鼻咽部EBV阳性LCNEC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殊性,易误诊、漏诊,但通过仔细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由于文献报道较少,其相关治疗及临床预后仍需积累更多病例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鼻咽内分泌阳性
早期HR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与思考
胃复春胶囊辅助治疗初治幽门螺杆菌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