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2-06-28李冬梅
李冬梅
【摘要】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件比较难的事。特别是一些初学作文的学生,拿到题目就如“狮子啃绣球”,无从下口,无话可写。每次作文他们都要搜肠刮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是三言两语,杂乱无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甚是无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写好作文呢?笔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注意写作积累、勤写多练、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六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策略探究
一、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初学写作文的学生往往会出现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条理不清楚、内容不具体等现象,如果教师要求过高,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出现不愿写、不会写、不爱写的恶性循环。因此,进行习作训练时,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对写的内容、形式、字数等都不作任何限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只要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做,表达出了心中的所悟、所感,笔者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低门槛的写作要求,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学生们感到写作就是倾吐,就是“用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做、我手抒我情”,写作不再是负担。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才会想写、乐写、有兴趣写。只有学生自己真正喜欢上写作,他们才会乐于观察、乐于思考,才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观察实践,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笔者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阅历和见识都很贫乏。为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他们作文时能写真人、真事、真感受,平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出日落、季节变换等。学生把每次观察中发现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只有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感受才能更加深刻,感情才能更加真实,素材才能更加丰富。因此,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指导学生做“一块烧不坏的手帕”“鸡蛋浮起来了”等有趣的小实验;带学生到中澳友谊公园、湖光岩等风景区游玩,到海湾大桥底下看海、观鱼,到南亚热带公园踏青,到森林公园野炊、烧烤;组织学生举办环保时装秀、跳绳、拔河、踢毽、书法、演讲、诗歌朗诵等比赛活动;和学生一起进行卫生大扫除;带学生到学校的生态实践园锄地、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如何发芽、开花、结果……这些有益的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学生通过演一演、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写起作文来就不愁心中无话,笔下无文了。
三、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章,模仿他们的写作结构、修辞手法等进行习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方法。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编者精挑细拣出来的名篇佳作,其中有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流传千古的诗歌,有引人入胜的小说;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抒发感悟,有的介绍科普知识……每一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学这些文章时,笔者会根据文章的体裁,抓住它们写法上的特点,指导学生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教学一篇课文,笔者都会从课外精选几篇写法类似的文章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这种以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不断熟练掌握阅读的方法,又能习得写作的技巧。学生的写作技法既要得益于课内,更要巩固于课外。因为学生只有多读书,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吸取多篇文章的精华化为自己写作的营养,才能写出好文章来。笔者倡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为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笔者会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包括经典名著、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诗词、现代科技、人文地理等思想健康、文质优美的书籍;要求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介给同学,并把看过的好书带到学校跟同学交换读,做到资源共享;利用课前、课间、课后、双休日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美文诵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背诵一首古诗词或一篇美文;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在班里成立图书角,发动学生、家长捐献图书,让学生每时、每天都有书可读;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写好读书心得,開学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共同探讨读书方法,交流读书收获。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写作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巧妙编排文章布局了。
四、注意积累,避免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没有积累,胸无点墨,一到作文时学生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语言的转化。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作,语言堪称典范,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像这样的美句、美段,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等学生熟读成诵后,笔者再指导他们仿照这种方式说一说、写一写身边的其它景物。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学习。”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把积累到的语言内化为己用,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2.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笔者定期向学生推荐好书,包括经典名著、童话故事、名人传记、散文小说、诗词、现代科技、人文地理等思想健康、文质优美的书籍。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采蜜集”,摘抄书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古诗词、精彩的片断和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积累到好词好句后,笔者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收获,并鼓励学生把摘抄到的内容背下来,写作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
3.利用黑板的一角,每天积累几个成语、一句名言、一个警句、一首诗词等。
4.通过开展成语接龙、美文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兴趣。
五、勤写多练,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动笔的习慣
作文是技能,只教学生章法还不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节、妇女节、感恩节、儿童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特殊的日子是指导学生练笔的好契机。笔者抓住这些特殊的日子要求学生给教师、爸妈、小伙伴、远方的亲友写一封信或做张贺卡并写几句祝福的话;写日记能让学生养成天天动笔的好习惯,学生每天都把当天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能积累写作的素材,又能提高写作的水平。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话的训练点,教学时,笔者会指导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或写写心里的感受。如,老舍笔下的《猫》和《母鸡》等文章是学生模仿练习描写动物的好范例。教完这些文章后,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狗、鸭等动物;教完《小木偶奇遇记》后,笔者让学生接着写一写继续上路的小木偶又会遇到些什么事呢。
即兴作文也是练笔的好机会。有一次笔者正在上阅读课,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雨来得那么突然,学生一下兴奋起来。见此情景,笔者马上停止讲课,指导学生观察下雨的场景,雨停后立即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那一次的练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校大扫除,笔者让学生写;搞活动,笔者让学生写;班里取得了荣誉,笔者让学生写;甚至学生犯了错误,笔者都让他们写写说明书。笔者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实践证明,熟能生巧。学生通过天天写,日日练,写作的思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顺畅,写起文章来总能一气呵成。
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才有写作的动力。笔者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时,笔者竭力捕捉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优美或一个地方有新意,笔者都会做上记号,然后在评讲时挑出来读给全班学生听。课堂上,笔者将交流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交流和评价中互相找找彼此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欣赏别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作文课后,笔者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笔者经常利用语文课题习作发表空间、家长微信群、班级习作园地、校报、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栏等平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笔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发现学生有佳作,笔者就鼓励他们大胆向报刊杂志投稿。到目前为止,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粤星杯”小学生作文大赛和湛江市及开发区组织的各类征文比赛中,笔者有五十多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也有多位学生的习作发表在《湛江教育》《湛江日报》等刊物。学生的写作成果得到多方认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学生受到了鼓励,尝到甜头,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写作水平也越来越高。
写作对小学生来说是确实是件难事,但只要教师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引导他们积累好写作的语言和素材,指导他们掌握好写作的技巧,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