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课堂中的德育实践与探索
2022-06-28罗雪芬
罗雪芬
【摘要】道德教育与培养不能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应当顺应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当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并从不同层面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心理不但普遍早熟而且微妙多变。而本课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重在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德育的目标。
【关键词】艺术课堂;教学环节;初中德育
一、案例背景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阶段的艺术课中,往往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引导,学生局限于课内在一首歌曲的学唱中,进行式微的道德教育培养,在匆忙中略带而过,无法进行深刻的道德影响。笔者认为,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问题一:艺术课堂中的道德教育与培养,是一项符合教育本质与时代需求的工作。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在新一代处于的青春期初中生中,艺术课堂中应该如何来落实《指南》中提出的这一目标呢?
问题二:中国德育历史悠久,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我国中小学德育发展到现在,经验方法层出不穷且艺术课堂精彩多样,我们还能够在哪些层面发展道德教育与培养呢?
笔者通过教育戏剧课中的“创演、导引、分享”三个环节,在艺术课堂的道德教育与培养上,做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二、案例呈现
剧情发展路线:宇宙爆炸、星球诞生——海里的奇怪生物——直立行走的猿猴——不同大陆的人——平静的世外桃源——战前的小村庄——残酷的战争——几十年后的回忆。
课时:90分钟
(一)宇宙爆炸、星球诞生
环节1:学生的创演
爆炸后的漂浮碎片:自由独立行走,按指令变换速度或停止。
星球形成:多次散开聚拢,组合图形,给组合的星球取名。
环节2:教师的导引
认识自我、承认自己:你就是你,时而变化形态,时而飘在很高或很矮的地方,有时被碰撞,有时就这么无声地漂着。每一个碎片都有自己的形状、形态,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独特而自然的,鼓励学生坦然接纳自己。
表达自己的独特性:教师上前询问每个聚团尘埃(星球)的名称?造型的含义?不评判好看与否,只表达认可和了解的态度,以此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
环节3:学生的分享
报出星球名称,虽然名称五花八门甚至“不靠谱”,但其他同学听到后的笑声与打趣都是对相互的鼓励。
从拘谨到简单的表现脑海所想。从同学间紧紧的依赖到尝试跟随指令去完成任务。
(二)海里的奇怪生物
环节1:学生的创演
海里的浮游生物:模拟各种姿态的游动。
正在爬上岸的奇怪生物:想象并创编古生动物的动作与吼叫声。
环节2:教师的导引
适应环境的心理铺设: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无一避免都是通过对环境的适应来成长进化的。原来适应环境的能力从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具备了。
积极心态的调整:如果你就是那个正从海里爬上岸的生物,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办法去适应陆地生活呢?是爬还是转换呼吸方式?你还有什么更好办法呢?指引学生面临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
环节3:学生的分享
学生在创演过程中能够相互看到各自的创演,虽然都很稚嫩也很搞笑,但这个相互看到的过程就是得到启发与鼓励的过程,更是一个自然分享的过程。
(三)会“说话”的猿人
环节1:学生的创演
“说话”的猿人们:围坐,用“简单发音”交流,包含高兴、悲伤等不同情绪。
打猎的猿人们:协商分工,挖坑的、埋伏的、追赶的、刺杀猛兽的……捕获后一起高兴地把动物扛回家。
举行仪式的猿人们:围坐,在巫师(教师扮演)带领下模拟祈祷丰收的祭祀场景。
环节2:教师的导引
人际交往的引导: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人类用简单的发音、手势、体态进行交流。怎样的表达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善意呢?
团结合作精神的体验:没有锋利武器的远古时期人类如何战胜凶猛恶兽呢?现代社会还需要团结吗?现代社团提的高效、共赢其实就是团结合作的效果。团结合作精神是历史发展留给人类至为重要的精神果实。
感受文化的起源:祭拜仪式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文化是人类社会现象与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尊重文化,即尊重人类,尊重自己。
环节3:学生的分享
围坐一起,用自创的“语言”交流,体验原始体态语言,感受自创乐趣,明白人的交流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交流的勇气与善意。
模拟捕猎凶猛动物的方法讨论与确定,明白合作与团结的力量。
体验仪式感,讨论模仿仪式的感觉,学会尊重文化。
(四)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
环节1:学生的创演
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自行分组,组内商定本组属于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组别之间不可重复为一个国家或地区。
②不同地方的語言:组内讨论,选定已选某国某个地方的一种语言,组员之间尝试用地方最简单的语言进行交流。
③不同语言进行货物交换的人们:各组之间,模拟交换物品的原始市场,通过“模糊的模拟发音”和肢体语言,向对方组表达自己需要的物品,表达物品互换的意愿。
环节2:教师的导引
①感受世界差异性的存在:当你在进行不同大陆选择时,是否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存在着不同的地区?你只是其中的一个。当你为自己选定一个国家的时候,是否发现其他组不同的选择呢?你有感受到世界是由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吗?
②尝试不同语言的表达:尝试自己不常用的甚至是陌生的语言进行表达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和自己每天说的语言对比,你有什么发现呢?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存在着很多自己不了解的文化。
③体验不同文化的沟通:通过对方“模糊”的语言和“挥舞”的四肢,你能明白他说的意思吗?怎样才能让对方了解、明白自己的意思呢?如果要促成货物顺利的交换,我们该怎么办呢?如何正确地表达才能争取到应有的利益呢?
环节3:学生的分享
①在设定与选择不同国家或地区时,发现世界是非常大的,存在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自己只是存在于其中的一个。
②世界上存在着自己如此不熟悉的语言,存在着自己如此陌生的文化,这个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自己最简单的语言表达都做得不太好,需要自己去了解的东西真的非常多。
③体验与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的沟通。相互的尊重,清晰明确的表达,善意的传达才能使货物的交换顺利进行。学会尊重文化,明白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了解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
(五)平静的“世外桃源”
环节1:学生的创演
设定一家人的人物关系:分组安排家庭成员,男女生搭配并原地摆拍“全家福”。
欢度节日:分别模仿丰收时收割稻子、过年时相互拜年、中秋时团聚赏月的民俗或家庭活动。
山洪爆发:全体围坐一圈,村长(教师)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如何阻止灾难的继续发生。
環节2:教师的导引
了解自己的家庭观念:教师上每个家庭前去询问这个家庭有哪些成员,并问清楚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家庭关系,或者全家福成员排列的位置原因。
体验家庭情感与民俗人情:教师在旁边提示当下的节日,并要求按照当下节日具有的普遍活动进行模仿体会。
应对挫折:教师扮演村长,向村民们征集办法。教师后续背景配音,大家集思广益,同心协力渡过了这一困难,并且发展了新的水产产业。他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环节3:学生的分享
有的家庭女生全站前面,男生站后排,学生解释为女生地位高些。有的没有男性的长辈设定。有的全体站立,不坐下。大部分设定有母亲,没有父亲。
过节日非常愉快,家人聚在一起很热闹,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吃好吃的,非常开心。有些节日的活动觉得非常有趣,虽然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过节日,但都很愿意跟随长辈或大家以既定俗成的方式过节日。
学生(村民)的意见:A.天神发怒,把最年长的献出去;B.不同意牺牲别人的生命,应该寻求援助;C.大家不同意搬家,认为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D.挖水渠……
(六)战前的小村庄
环节1:学生的创演
战前征兵:军官(教师)带着士兵到村里宣布每户人家出一个男丁参军,给一晚上时间给每个家庭商量。
军官训话:军官赞扬参军的新兵,给每位新兵发枪,要求朝天打出三发子弹。
临行告别:每位新兵回家和家人做最后告别。
环节2:教师的导引
学会规划:“军官”(教师)只宣布征兵的要求,并强调年轻力壮的男丁必须参军,智力有问题的、年老的不要。小组(家庭)讨论,根据家庭条件,做出选择谁去当兵。
体验责任感:“军官”(教师)郑重地对新兵们进行赞扬——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青春保护老百姓,国家以你们为自豪。让“新兵”感受到肩膀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感。鸣枪的行为设定,在责任感上加上了义无反顾的决心。
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教师旁白,家人会对即将奔赴战场的亲人说什么呢?会怎么叮嘱他呢?会给他带什么有纪念性的东西呢?
环节3:学生的分享
有的家庭想办法逃脱征兵,有的家庭争着去当兵。有的学生认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是愚蠢的。有的担心,活下来的人怎么办。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思考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多面。
新兵们无一例外觉得肩上责任重大,但是都愿意为保护家人和家园而奔赴可能回不来的战场。对于即将要奔赴的战场,有的人觉得冲劲十足,有的想着跟着去挺好玩的,有的觉得茫然不知将来。
扮演家人的学生们,有的叮嘱注意安全,早去早回;有的叮嘱记得写信回家;有的很愉快地让参军的亲人放心去,不用担心家里。
(七)残酷的战争
环节1:学生的创演
艰苦战斗:模拟战争,瞄准射击,相互扶持,不幸中弹。
幸存表彰:临别遗言,掩埋战友,接受表彰。
探访烈士家属:到每一位烈士战友家中送纪念物品,告知家属阵亡消息。
环节2:教师的导引
团结互助精神的体验:教师描述战斗场景,学生按照教师的描述模拟战斗。呼啸而过的子弹,泥泞的草地,战争进入白热化。一个战友受伤了,旁边的人马上扶起他,继续前进战斗。一颗流弹突然在中间炸了开来,两个战友为了保护旁边的战友,把他压在了自己身下……
生命价值的体验:看着熟悉的战友在自己的怀抱中永远地闭上眼睛,是否感觉生命是如此的宝贵而脆弱?战争意味着什么?你认为战友的牺牲有意义吗?由此情景,我们对生命可以想到什么?对生活可以想到什么?对现在正在享受的和平可以想到什么呢?
战争伤害的体验:或许熟悉的战友在自己怀中逝去,更多的是对生命逝去的感知,但战争留下来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更多地可以从活着的人身上感受到。试想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失去兄弟的姐妹们、失去父亲的孩子们……战争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环节3:学生的分享
进入战争状态,自然会觉得害怕,特别时不时有子弹飞过,有巨响的炮声,会去躲避,但看到、想到身旁有自己的战友和自己并肩作战一起对敌,瞬间会觉得勇气大增,会相互帮助掩护、相互扶持,虽然还是很危险,但也不愿意抛下战友。
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真的会无法想象。生命真的很脆弱,但却又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真的要好好珍惜宝贵的生命。和平真好,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就太好了。
有的认为战争毫无意义,但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是有意义的。有嚎啕大哭的家属、愤怒责难的家属、茫然无助的家属……皆认为亲人回不来,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八)几十年后的回忆
环节1:学生的创演
光荣退休的老士兵,到學校给家长们做一场演讲。
教师组织引导,回到现实。
对这次戏剧活动的感想。
环节2:教师的导引
真人实例的教育意义感受:当年那场战争幸存下来的老兵,今天来到我们的现场,为我们还原当时的战场,为我们带来他对战争的切身感受,我们从他的身上去了解战争。
现实回归的引导:深呼吸,心里呼喊自己的名字,提醒自己是谁,提醒自己回到现实中。组织学生全体围坐在一起。
内心感受的表达方式:可以说给教师听,也可以说给同学听,或者父母听都可以,也可以记在心里或日记里,不一定要说出来。这次戏剧课不像一般的表演课,而是所有人都在带入剧情中,在感受当时的那个过程。它好像是真的,但它却是假的,在虚实之间去感受真实的世界状态。就如战争,我们凭空演讲什么是战争,估计很多人都可以说得非常好,但感受没有这么深、没有这么真。这就是这节教育戏剧课能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环节3:学生的分享
以前觉得戏剧是演员的事,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以前有过上台表演的经验,但大部分是唱歌或跳舞或朗诵,和这次的完全不一样。没想到放松的游戏似的就可以表演了。
刚开始大家还嘻嘻哈哈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教师也加入和我们一起表演,有时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只在旁边解说讲述,他给我们规定了一些游戏规则,让我们的活动可以继续下去,在教师带领下,大家慢慢进入了状态,专心地开始按照剧情表现了。
在自己的和同学的扮演中,体会到了表演的快乐,感受到了剧情中的的情感状态,现在会懂得去想,如果这些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呢?
三、案例反思
道德教育与培养不能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应当顺应学生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当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跟随发生许多变化,并从不同层面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情感变得更为丰富,心理不但普遍早熟而且微妙多变。而本课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重在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德育学习的目标。
(一)着重于道德引导,倾向于心理疏导
1.因势而为的德育。因全课以剧本情节的发展为引线贯穿,可以涉及的德育内容很多。考虑到现在学生接纳的信息量非常大,丰富的内容可以避免预知主题的沉闷乏味。因此,不局限于一节课只渗透一个德育主题,而是在剧情的发展下,应时而生、应势而上,在教师语言描述、音乐、灯光的辅助下,自然引入,学生的接纳度会更高。
2.心理疏导的设定。在“扮演”中探知问题或发现世界。在“分享”中讨论、分析问题,清晰化自身当前的状态。在“导引”中思考自身的问题,寻求达成目标的方法。笔者认为,只有做通了心理工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相应的道德教育。因此,体验环节的内容设立,教师是再三考究过如何贴近心理,发挥疏导作用。
(二)实践于艺术体验,影响于现实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育戏剧课,用情景的模拟,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生活和现实。它不是一节单纯的表演课。扮演者既是观众也是演员。参加的每一个学生都在扮演角色,所有人都在体验、感受当时的过程。如,老士兵的慷慨的陈词、战争前的征兵家庭讨论,学生如未参与战争的角色扮演,对战争的感受就不会那么真实。通过艺术的实践,带给学生体验的感受,从而影响于现实的生活。
(三)内容以丰富应变化,手法以简单控进度
1.内容目标双结合。整节课的内容含量非常丰富,涵盖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师在内容的取用上,综合考虑了艺术体验目标与德育渗透目标双结合的几个点,比如,“漂浮的碎片”,既是放松身体的热身也是心理层面的状态切入引导,一点多用讲究体验效率。
2.内容选点灵活多变。选用为剧情情节的几个点,既可以扩大丰富化进行体验,也可以缩小简化带过,以学生对内容的反应来决定这一节点内容可以进行的程度,操控性强。笔者认为,一节课,无论是艺术体验目标还是德育渗透目标,都应有内容上可控的考虑。
3.形简意深的环节控制。贯穿整节课的环节就三个:“扮演”“导引”“分享”。手法简化整个体验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避免因教学繁杂让学生感觉累赘。但三个环节的运用却不简单。教师需敏锐的观察学生扮演过程中的表现,分享过程中的反应,适时地切入,进行导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学生的需求面,快速决定并调整进度。
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希望本次课的实践与探索能够给一线德育工作者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考,为德育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卢兴钦.教育戏剧的德育功能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8(18):5-7.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OL].[2017-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