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2-06-28陈盼盼
陈盼盼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本文分析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以《提高中长跑技能》教学为例,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性工程;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越来越重视,各省以中考体育为指挥棒,通过提高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体育学科的分值,促进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耐力跑项目中,800米和1000米被选为体育中考必考项目。因此,耐力训练也就成了当前学生重要的必选科目之一。大多数中学生对耐力跑项目有畏惧和厌烦心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坚持以中考体育为导向,考什么练什么,运用传统高强度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与训练,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重视体能忽视健康知识的学习,教学效果差。基于此,下面以《提高中长跑技能》教学为例,对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颁布了多个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提高中小学身体健康水平的文件,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被重视。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信息化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但是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差。例如,在中学的耐力跑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跑道上重复练习,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有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简单地播放幻灯片,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
2.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软件工具,对文字、图像及声音进行处理和加工,并将其存储下来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信息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育健康知识,利用视屏软件,整理成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强的体育知识数据库,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将各项目体育技能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理解各项目体育技能动作,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融合的策略——以《提高中长跑技能》教学为例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枯燥、无趣”是学生对耐力跑练习的感受。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在练习耐力跑时,教师基本采用讲解示范模式,教师安排任务,学生重复练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阶段。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搬硬套、“填鸭式”的教学,会压制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学生兴趣并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提高体育教学的关键。例如,在耐力跑教學中,课前,要求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络、学校的微课平台等渠道获取耐力跑相关知识及练习方法。课中,首先,向学生讲解耐力跑技术是什么,耐力跑的重难点,耐力跑的练习方法;其次,播放耐力跑动态3D视屏,学生欣赏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突破重难点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时基本采用示范讲解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观察模仿学习。但随着体育教师年龄增大,运动能力下降,必然会影响技术动作示范的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大脑建立正确的运动轨迹。在一些技术连贯难度大的运动技术上,根本无法示范讲解,如,立定三级跳、耐力跑中呼吸方法、手臂与脚的配合、篮球三步上篮、排球扣球等技术动作。传统的教学会影响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技术动作轨迹,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回放慢动作,让学生反复观看,建立正确运动轨迹,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耐力跑技术中分为起跑、途中跑、冲刺跑阶段,人在跑步时,所需要的氧量会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大,需要加快呼吸频度和呼吸深度才能满足运动需求。掌握跑步呼吸节奏是提高耐力跑的关键。首先,利用多媒体平台反复播放耐力跑中调整呼吸节奏的视频,提高学生对呼吸调整的方法认知,降低对耐力跑的恐惧;其次,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跑步实景视频,学生原地跑练习跑步呼吸方法,跑步实景视频会不断地切换跑步场景、变换音乐节奏,学生跟随场景和音乐的调整,不断地变化跑步速度和呼吸节奏。例如,崎岖的小路场景,学生慢跑,呼吸可以是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高速公路场景,学生就要加速跑,呼吸调整为两步一吸、两步一呼的节奏;最后,进行实战比赛跑、体验呼吸方法,提高耐力跑水平。
3.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健康知识,预防运动损伤
从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发现,传统体育课堂教师更重视学生体能和技能的提高,忽视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不会处理和预防运动损伤。因此,在现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给体育教学注入新内容、新模式和新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例如,利用翻转课堂、微课、多媒体平台改变教学环境,利用“运动手环”监控学生的运动强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体育课中,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播放动画视频,介绍跑步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及应对措施,使学生掌握如何处理跑步中身体在出现的“极点”情况下如何调整呼吸;当出现肚疼,如何处理身体出现的问题。利用“运动手环”,在学生跑步时,教师可以监控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水平。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如何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和制订运动计划。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使体育教学更加灵活,改变教师“教”的教学环境,学生主动“学”的意愿越来越强。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既促进教师应用信息化专业能力的提高,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信息化,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运动技能学习变得更有趣、更简单。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监控学生运动强度、预防运动损伤,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体育教学信息化,改变了教师“教”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的体验感,从而提高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本文系中山市李涛名师工作室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情况汇报[J].体育教学,2020.
[2]范惠芳.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
[3]阮雅芳.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N].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6(2).
责任编辑 钟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