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指导
2022-06-28张淑辉,李颖新,李青,邓杰,郭晓艳,陶季梅,陈涛
张淑辉,李颖新,李青,邓杰,郭晓艳,陶季梅,陈涛
摘 要:以“双减”文件精神为指引,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统编教材核心理念,围绕语文要素,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沟通与表达三个方面,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梳理指导,帮助学生搭建多维度的框架体系,提升复习效率和自我复习的能力,减负赋能,提质增效,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总复习;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2)10-0002-1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教学实践,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认知理解—体验内化—迁移应用”的学习过程,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进而形成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既要对小学阶段的学习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也要使基本技能在巩固中得以深化、发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综合素养,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好衔接。在“双减”政策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复习方式,赋能高效率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紧扣统编教材的核心理念,围绕语文要素,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沟通与表达三大版块,进行毕业总复习的梳理与指导。
潜心文本 联袂生活
积累与运用
一、汉语拼音
(一)课标要求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课标》中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学習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二)存在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汉语拼音的教学排布在一年级的课程里。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会停止对汉语拼音的使用,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少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这就会导致在汉语拼音考察时,学生经常会出现形近字母书写混淆;标调位置出错;拼写时,不遵守拼写规则;《汉语拼音字母表》和英文字母混淆等现象。汉语拼音的复习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回顾,针对方言发音问题,加强在平时交流中规范发音。
(三)复习建议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声调、拼写规则等相关内容通过知识树、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易错点重点整理。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在班级内通过讨论、交流、展示等方式,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2.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拼读练习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拼拼读读中,提升拼读能力。
二、汉字
(一)课标要求
《课标》在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阶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二)存在问题
小学生汉字书写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写字姿势不正确、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结构把握不准等问题。用错字、写错字是小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出现,从原因上分析来看,主观上是学生对待书面表达的态度不严谨,从初始就没有培养成斟酌用字的良好习惯;客观原因是由于语文知识基础不扎实,造成同音字不分、形近字相混等现象。所以在进行改错别字的练习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地进行复习。
(三)复习建议
1.引导学生归纳汉字笔画的书写基本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再根据规则举例示范。
2.指导学生根据字义和造字方法记忆字形,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纠正错别字。可以通过组词、形近字字形比较、字义比较等形式进行。鼓励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字积累本,把平时写错的字随时积累起来,并把错字按照错误原因整理归纳,如:发音易错字、笔画易错字,偏旁易错的字,结构易错字等。发挥同伴互助监督的作用,每天安排几分钟易错字交流时间,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学生受益良多。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字义,培养根据词语选字义的能力。给词语或句子中的字选择恰当的字义,理解汉字的意思,是识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理解字义的基本方法,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上弄清句子(或词语)的大概意思,再揣摩字义。
4.指导学生掌握两种基本的查字典方法理解多义字。音序查字法可分两种方法复习:一种是按照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最后找到要查的字的方法;另一种是在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基础上,直接按音序法从字典中翻阅。
5.严格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利用一切机会练字,用钢笔抄写汉字。
三、词语
(一)课标要求
词语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阅读的基本要求。《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做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必要的。关于词语的复习可以围绕理解、积累和运用三方面展开。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二)存在问题
1.学生有积累词语的意识,但是缺乏指导,积累方法单一,不成系统。
2.词语的运用能力较差,词义辨析、词语的搭配、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等不能活学活用。
(三)复习建议
1.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引导学生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和在联系上下文理解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在词语积累复习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积累词语的有利条件,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六年级上下册教材为依据,带领学生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多层面的归类整理。词语整理的层面和角度很多,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如,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整理;成语、谚语、歇后语整理;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含义有偏差的词语整理;关联词语整理等。
3.词语的运用不是干巴巴的词语理解和读读写写,词语需要在语境中学习,也需要在语境中运用。因此,词语在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练习题与学生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多形式、多角度词语运用训练。如,成语接龙、仿写叠词大赛、词语搭配闯关、选词游戏、问卷调查等。让学生感受到复习有意思,愿意复习。
四、句子
(一)课标要求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篇章之间的桥梁,能够表达完整意思,是完成简单交际任务的语言单位。《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需要,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存在问题
对学生来说,对句子的理解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不懂怎样去理解——面对重要的句子不知从何处下手去体会理解它的意思;对句子的理解以偏概全,不全面;二是不懂怎样去表达——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却不会说清楚,写清楚等。
统编教材重新确定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关于句子的复习,围绕扩句和缩句练习、了解句子的类型、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进行句式变换练习、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等方面展开,其中理解、运用句子是重点。
(三)复习建议
1.复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凭借教材进行相关的句子的仿说、仿写、仿用相结合训练。训练时先是让学生积累句子,教材中的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等,只要觉得优美,都可要求学生积累。学生积累一句优美的话不仅仅是写在本子上,还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子的特点另说一句,再把仿说的句子写下来,鼓励学生把这些句子运用于习作中。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仿说、仿写的目的是应用于习作。一篇优美的习作离不开优美的句子,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要运用于习作中才能充分体现出价值。
2.教给学生理解句子表达的技巧。一般来说,要分析句子的含义,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以及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比较好的方法是从关键词语入手去理解句意,把对句式的认识和对句意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比,想想:意思相同吗?语气相同吗?表达形式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既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也认识了句子的形式和作用。
3. 修改病句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引导学生先读句子,了解句中要表達的语意;再分析、找出“病因”,然后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以最简单正确的方法进行修改,最后检查是否恰当。
4.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在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复习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标点符号专项改错训练。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辨别自己所写内容中存在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其次,结合实际教学,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改,便于学生对典型普遍的标点符号使用问题进行加深记忆;教师严格把关,督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五、积累与运用
(一)课标要求
背诵和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歇后语、俗语,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文素养。《课标》在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日积月累的内容包括:教材中古诗和文言文;要求背诵的精彩句段和课文;“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内容;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课本中出现的以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谚语、名人名言、谚语、对联等。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凡是课文中标明了要求背诵的篇目,每一个学生都应达到要求通顺背诵。
(二)存在问题
1. 学生在积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械背诵、缺乏理解、兴趣不足的状况,缺乏主动性。
2. 积累与运用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引,形式呆板,效率低下。
3. 积累与语言实践运用脱节。
(三)复习建议
1.积累延伸,学以致用。“日积月累”是围绕单元主题编排的形式多样的语言精华,但受教材篇幅所限,并没有足够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还只是一个最低要求。教师要把“日积月累”中提供的语言材料做为一个导向或范例,引导学生去交流、积累同类型的语言材料,有效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积累的基础上,及时地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六年级“初识鲁迅”单元的一句鲁迅的名言。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光辉史册上镌刻着伟人们的至理名言,文学巨匠鲁迅就用“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来启发我们:生活就像脚下的路一样,是探索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3. 小学生古诗文积累很多只是停留在背诵层面,对于诗词的欣赏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小学古诗文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归类整理复习,多种途径举行成果展示活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美的诗词佳句。
4.教师可以把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优秀诗文、教材中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等各个板块单独设计成不同的游戏或拓展练习。事实上,只要教师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课本中很多古诗文是由一根潜在的“线”穿串起来的。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潜心文本,找到那根“线”,帮助学生把散落的“珍珠”一一串起来。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阅读与理解
《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强调:“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基础上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坚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可见,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与阅读教学内容相结合,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习得阅读策略,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一、重视朗读,品味语言魅力
(一)课标要求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存在问题
1.朗读教学的氛围不浓,素材缺乏。
2.朗读目的不明确,要求不清楚。
3.朗读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兴趣。
4.朗读的重要性被忽略。
(三)指导策略
在教具准备中加大对朗读教学所需设备的投入,教师尽量广泛收集查找朗读内容的相关音频或视频素材,朗读有明确计划和要求,提出训练目标,在朗读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可以示范朗读。形式上还可采用齐读、分角色朗读、领读、配乐朗读、速度、默读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晨午读时间,鼓励学生大声大方朗读,人人争做声情并茂的朗读者。这样培养学生自信的同时品味祖国语言的魅力,积累语言材料,学会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观点,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如教材中那座架起生命的希望《桥》,通过分角色朗读,肆虐的洪水和慌乱的村民与沉着冷静的老支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者是一首配乐视频朗读《浪淘沙》,黄河的磅礴气势跃然而出。
二、理清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总结方法有利于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存在问题
1.概括内容不完整。
2.概括语言不简练。
3.概括方法不明确。
(二)指导策略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这一能力时,教师应选取不同结构的文章,引导学生发现各自的规律,掌握概括各种结构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
三、做好批注,捕捉思维灵感
(一)课标要求
《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存在问题
1.批注语言不够精炼。
2.批注内容流于形式。
3.批注效率有待提高。
(三)指导策略
批注是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的有效途径,从中年级起,学生就应具有引用批注这一方式解读文本的技能,高年级应强化为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1.积累式批注。这种写作方式是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主要是有关积累识记字词方面的内容,如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精彩句段摘抄,字典上的解释、摘抄搜集的相关资料等等,是预习课文时应达到的常规要求,看似最简单的批注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成为自己的财富,应用于语言实践中,成为最宝贵的财富,成就语言积累。
2.感悟式批注。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意蕴丰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调动生活体验,对引起感情共鸣有所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从而升华对文本的感悟。以“情”为切入点, 披文入情,深入语言文字体会,深切感受,领悟其中的理。
如《落花生》一文,學生在做批注时关注重要段落议花生部分,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对道理的品悟成为批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思想情感的一种沉淀。
3.补白式批注。空白是指语言文字中没有外现出来的部分,文章中的空白看似无,却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文章的空白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其创造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师巧妙地抓住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批注,文本是没有生命的,学生的不充实批注是灵动的。
如《跳水》一文中孩子得救之后,小说戛然而止,此时学生的补白式批注是故事的延伸,激发学生思维和灵感,启迪学生成长。
4.赏析式批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积累,对文本的关键语句、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借鉴, 从而不断提高感受、体验、评价能力的过程。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读者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
如让学生对《草原》一文中的“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个句子进行批注,很多同学紧紧地抓住了“境界”这个关键词语, “这种境界”指的是草原上明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是指那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风景, 从而感受到草原带给人们的那种豁达、舒适。因此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四、揣摩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一)课标要求
《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学有法无定法”,掌握了一般方法,训练久了,学生自然会熟能生巧,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后,自然对文章的表达顺序、方法就有了一定的领会。
(二)存在问题
第一混淆不同文体的顺序。
第二不能对文本进行准确判断。
(三)指导策略
1.阅读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内心品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烈火烧身时“我”的心理、神态等,从侧面反映出邱少云勇敢顽强、坚如磐石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英雄形象。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线索即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条理。
2.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文章,很多文章采用时间顺序,这样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比如《北京的春节》,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正月十五。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全文内容安排以时间前后为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通过描写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体现其特点。如《丁香结》一文,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从天空到地面,从上到下,从视觉和嗅觉去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和气味,映衬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前半部分写丁香花,后半部分写丁香结,按从赏花到悟花的顺序来描写。
4.阅读说明文,一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知道被说明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二是要理清说明的顺序,知道作者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介绍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四是要揣摩语言的准确性。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地球的美丽与渺小,地球资源有限,人类无法移居,最后得出结论地球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其中多处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表达方式上说,将说明性文字与描述性文字相结合,语言生动,说明准确。
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学会从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可以根据材料一、二和四完成出游路线图,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和筛选,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到祖国建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一)课标要求
《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更好的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三两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体会思想感情”这一目标,重点则应该放在第三学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阅读文章,要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揣摩其感情,获得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深层理解,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
(二)存在问题
1.内容理解浅显,深层含义挖掘不到。
2.忽略上下文内容,理解不全面。
3.文意揣摩不透,读文不深,内涵情感不深刻。
(三)指导策略
1.抓住重点语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凭借叙事、写景的词句表达出来的,所以阅读课文时可以从理解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师在复习时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个动作“摸”,一个神态“笑”,一句语言“哈哈”,生动真实再现了伯父关爱晚辈成长和风趣幽默的人物特点,也侧面表达出我对伯父深深的怀念之情。
2.结合实际变换角色。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如《穷人》一课,学生对善良一词理解不够深刻,可利用角色互换去引领学生感悟,如果你是桑娜夫妇,在自身难以度日的情况下会收留两个孤儿吗?为什么?在交流和讨论组,敢于说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明确价值观,深化情感。
3.关注特殊标点符号。标點符号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课标》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感叹号、省略号和问号的作用,可见标点符号在文中也起着特殊作用。如《桥》一文中,“像泼。像倒。”两个并列的短词连用两个句号,把雨的大、猛突出的淋漓尽致,“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更加衬托出老支书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高大形象,表达出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4. 抓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段是作者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进行详写的部分,它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反映文章的思想感情。《少年闰土》一课闰土给我讲的是件新鲜事就是重点段落,月下刺猹可抓人物的动作、外貌感受闰土的健康和机智,雪地捕鸟通过捕鸟工具看出闰土经验丰富等。闰土在农村生活如此快乐,作为少爷的我却什么也不知道,引导学生体会到“我”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
5.介绍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学生的经历与作者相距较远,为了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教师适时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或者让学生搜集、整理有价值的背景信息,更全面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写作背景。如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适当插入安史之乱事件,或者出示作者归家路线图,切身体会诗人杜甫喜极而泣、归心似箭的情感。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关于阅读理解教学的方法策略,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以上策略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情及时来调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高效率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得法于课堂 实践于生活
沟通与表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既运用于书面表达(写作),也运用于面对面的口头表达(口语交际)。语言表达是一种用语言来反映思维的行为方式,沟通与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一、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的活动,是一个人语言、思维、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也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不仅影响其日常生活,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当代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需要。
(一)课标要求
《课标》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此外,《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轻视,行动滞后。调查发现,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实践经验缺乏,只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都没有认真研究过口语交际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对口语交际的目标定位不准,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说话的机会,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
3.情景设计失“真”,学生学习失“效”。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有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意识,但是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有限,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仍以直接传授方法策略为主,教学过程也只是为了训练而训练,情境设计缺乏真实性,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游离于情境之外,学习效果不佳。
4.侧重“说”“听”,缺乏互动。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侧重教师“说”、学生“听”,缺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口语训练。
5.关注个体点评,忽略倾听群体。部分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只关注参与的同学,对倾听的同学不能给予关注、鼓励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6.学生观点不明,口语表达不清。每学期仅有的几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加上学生受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在表达观点时语病过多、词不达意、条理不清、逻辑不明,表达能力较差。
7.课堂与生活脱节,不能學以致用。学生课上即使学会了口语交际的技能,但由于课后教师不能及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巩固练习,家长也不能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供学生练习,因而学生很难学以致用。
(三)实施策略
1.教师层面:课堂教学提升技能。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编排注重独立性和系统性,遵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规律和提升逻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场合意识、交际礼仪、倾听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材共编排了47次口语交际,每册安排 4次(六年级下册 3 次)。当教师意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之后,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第一,依托教材,明确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依托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课程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排除日常说话等因素的干扰。在课堂上,教师的目标要明确,语言要规范,要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交际方法,养成良好的表达交际习惯,那些在日常说话中的语病或不良习惯应该尽量被屏蔽。
第二,创设有情趣、有实效且贴近生活的交际情境。这里的“情趣”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趣,营造趣味化、情感浓厚的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模拟和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参与交际。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具真实感,让口语交际更有实用气息,凸显交际的功能色彩。
第三,正确处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传统式的口语交际教学大多是师生问答的模式,这样的问答模式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不能等同于生活中的交际。口语交际的教学应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例如“讲故事”,故事要讲给谁听?我们应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而不是让学生在下面只面对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乐趣。
第四,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面向群体。口语交际的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指向应该致力于所有学生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而课堂评价亦是如此。我们传统的口语交际课堂容易只关注“说”的同学,忽略倾听的学生,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认真倾听的同学,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人和人交际的时候“听”和“说”是同样重要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养成关注群体、全面评价的习惯,进而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第五,得法于课堂,实践于生活。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形成更适用于生活的交际策略。教师要充分结合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课上学到口语交际的方法策略,然后课下通过亲子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将口语交际从课堂向生活拓展。比如六年级的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交际技能,还可以让学生课下跟同学模拟“垃圾分类、有序停车”的公益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居民,借此讨论如何应对、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层面:当众实践锻炼表达。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交际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口语交际的自信心,那学生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第一,当众大声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朗读比讲故事、独自说话容易,学生不需要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学生当众朗读还可以锻炼当众说话的胆量,克服当众说话的心理障碍。一段时间过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过渡到当众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当众发言,勇于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借助学校组织的活动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多当众发言。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练习方式看似简单,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却十分有益。例如:当众进行口头报告。学生在充分读书之后,可以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整理读书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口头报告;除了阅读教学,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报告,低年级识字成果的展示,都可以通过口头报告的形式来展开,这样既能展示学生成果,又能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社会层面:家校联合力促成长。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堂上模拟的仿真环境,还是课后的交际练习,都离不开真实环境对学生的训练。为此,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口语交际活动,时刻为孩子营造真实有效的交际环境,这样学生所学的交际知识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应用,自身的交际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交际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教师要明确口语交际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把握好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二、习作
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体系,从低年段写话训练“打地基”到高年段篇章习作训练,“水到渠成”,如蚁筑穴,是一项庞杂的工程。高效的习作总复习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指引。
(一)课标要求
《课标》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总目标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课标》对第三学段习作目标规定为:
学习目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习作内容: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习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要求: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标点的使用要求: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书写速度要求: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标》对上述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話、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课标》将习作教学的“总目标”,分解在低、中、高这三个学段之中,分步落实。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二)教材概览
梳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有习作,从三年级第1单元第一篇习作到六年级第6单元最后一篇习作,共62篇62个话题,构成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训练系统。习作目标落实在教材所设置的习作单元、普通单元习作、随文小练笔、词句段运用之中,扎实有效地推进习作教学。随文小练笔序列加上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段运用序列,每册十几次,加上每册7个单元习作训练和每册一次的习作单元,解决了习作训练一个量的问题,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习作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三)立足学情,寻找复习源头
首先,搜集整理学生近期的习作进行分析,意在发现学生习作现有的状态。 其次,对教材三至六年级的习作训练进行整体梳理,把同一类型写作按年级由低到高一一归纳,明确每一个类型的习作最终学生应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再次,学生对照整体习作思维导图目标体系自测自评,着眼于是否会写,能写到什么程度,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把问题整理成表格。如此,习作复习指导就可建立在真实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现有的习作状态是复习的起点,调查分析的结果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教师可以对此关照个体差异,作出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和指导方案。
学生习作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实施策略
1.做好两个“保底”工作。小学语文习作总复习,一要保留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二要关注书写质量,要字词过关,标点符号过关,语句通顺过关。
2.以“小练笔”和“词句段”为抓手,训练表达技巧。教材中的课后随文小练笔序列及语文园地中的字词句段运用序列,蕴含着本单元比较突出的、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指引。可以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迁移运用,从中提炼表达技巧。
3.用好教材例文,搭建习作练笔支架。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复习中,充分利用好例文(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价值和作用,引领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语言)、结构(布局谋篇、起承转合)、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
4.建构学生的习作思维。学生在每一次习作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牵牵绊绊、寻寻觅觅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其中,教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训练学生的习作思维。通常学生完成习作,思维需经历这样的转化:
(1)通盘考虑整体把握的思维。对写作内容进行整体的考虑,学生对“写什么”要有一个整体性的审思。
(2)布局谋篇的思维。布局谋篇、起承转合、主次详略是文章的结构。写作者根据写作要求对写作材料进行裁剪、组织的思考,理清行文脉络。布局思考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围绕写作目标不断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追问:我为什么要写这篇习作?我将选择什么材料来写?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写?我将如何合理安排这些材料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通过这样的追问思考,对写作材料不断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学生就有了写作思路。
(3)聚焦于“一点”的细节思维。没有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难以把作文写生动。“一点”是写作材料中最精彩的场景或最关键的环节,写作时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思考,复现当时具体细节,让读者仿佛又置身于当时的场域之中,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一细节思维,要让学生学会采用“慢镜头”的方式思考,把那些最为精彩的场景或关键的环节在头脑中定格、放慢、拉长。这样,精彩的细节就会鲜活起来。
5.继续巩固和强化三个习惯。一是留心观察的习惯;二是不断修改的习惯;三是坚持写作的习惯。这三个习惯贯穿于小学习作的始终,继续强化使其发展成为学生的终生习惯。
6.习作引向生活。习作复习还需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社会生活融合,或活动,或观察,或体验,或读书,或调研,或采访,专题积累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生命和自然之美、祖国家乡的壮丽。要创设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习作成为从“做题”走向“做事”,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例如:调查分析《现在的公交车对人们出行的影响》等等。
7.广泛阅读,让经典润泽心灵
(1)语言和文化底蕴的积累,需要更广泛的阅读。要力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保证学生阅读的量与质,关注孩子的阅读品味,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高品质的阅读。
(2)坚持做好摘抄日记,不断积累语言素材。
(3)经典是条母亲河,向传统文化致敬。“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引领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利用好晨读时间,诵读优秀的国学经典,汲取其中的养分,让经典润泽心灵。
8.上好作文讲评课,用发表意识来激励复习成果
(1)习作复习,重要的一环就是作文讲评课。讲评课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在点评同学的作品时,学会欣赏,“欲说人短,先说人长”;要让学生在讲评课中不断得到赏识和鼓励,找到写作的自信。
(2)给予平台,增强自信。例如:在班内创办《班级作文报》,作为优秀作文或优秀语段发表的平台,变“作业”为“投稿”;利用黑板报、墙壁张贴、打印后同学传阅、班级博客展示等。搭建多种平台,展示学生作品,使其获得“被阅读”“被聆听”的满足感,从而產生更浓厚的习作表达兴趣和强烈的写作内驱力,乐此不疲地写下去,成为真正的小作者。BD8E3569-7DAD-4ECE-BCE0-65F360427C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