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羲:歌唱和爱情是我的两条命
2022-06-28潘彩霞
潘彩霞
本文主人公
2022年3月13日,歌唱家李光羲因病去世。从歌剧《茶花女》到歌曲《祝酒歌》,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他赢得了无数鲜花和掌声。而对自己的人生,他曾这样说:“有两件事觉得还不错,一是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职业,一是找到了最爱的人做妻子。”
他的妻子,名叫王紫薇。相识那年,他24岁,她16岁;他是穷小子,而她,是富家千金。
1953年国庆节,天津市青年宫举办庆祝活动,李光羲去参加演出。那时,他是开滦矿务局的小职员,也是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在舞台候场时,凭着第六感,他察觉到一束目光。抬眼望过去,对面,一个小姑娘冲他绽开笑脸。一瞬间,李光羲心旌摇曳。
这个小姑娘,就是新华中学高二学生王紫薇,也是合唱隊队员。李光羲的大名,她早就熟知,出于仰慕,她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演出结束,李光羲又看到了她,下意识地,他走过去伸出手:“你好,我是李光羲。”那晚,李光羲借口要去叔叔家,“顺路”送王紫薇回家。令他惊喜的是,虽然王紫薇比他小8岁,但他们的交谈完全“和谐顺畅,没有障碍”。
第二天,他对一位好朋友说:“她就是我心中向往的人,我一定要娶她!”
同在合唱队,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每次,相送总是顺理成章。她到家后,他再迎着西北风骑车回家,因为路远,经常累得满头大汗。
交流多了,李光羲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眼里,王紫薇既成熟有智慧,又“有点儿顽皮,像是一个精灵”。更难得的是,她很朴实,梳着两条大辫子,“除了本身的青春光彩外,从未做过任何一点后天的人为修饰”。
而她的家境,分明不一般,那两栋独立的花园洋房就是证明。李光羲猜得没错,王紫薇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小姐,家里开着木材厂,还有一个码头。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她刻意不提自己的家庭。
从他口中,她已经知道,他出身普通家庭,17岁时父亲去世,他被迫辍学接了班,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全家十口人。这样的担当,令她佩服。尤其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音乐的热爱,自学五线谱、发声法,聊起世界名曲,滔滔不绝。甚至他的节俭,在她看来,也是难得的优秀品质。
不久,中央歌剧院到天津演出,李光羲第一次接触歌剧艺术,深受震撼,他毅然决定追逐音乐梦想。以俊朗的外形,富有感染力的歌喉,他被中央歌剧院当场录取。
到北京深造后,他的信中,好消息不断:他当领唱了,他和郭兰英同台献艺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他去录音了……读着这些,王紫薇陶醉又幸福。高考前,她给他写信:“我要考到北京的学校,到你的身边去!”
1955年秋天,王紫薇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没有了距离这个障碍,颐和园、北海留下了他们牵手相依的身影。
李光羲在歌剧舞台上
爱情成为动力,春天到来时,好消息再次传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西方古典歌剧《茶花女》即将上演,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李光羲,被指定担任男主角阿芒。王紫薇得知后,兴奋地鼓励他:“你一定会成为艺术上的‘大胖子’!”
美妙的爱情体验,加深了李光羲对角色的理解。舞台上,阿芒对薇奥列塔的心声,正是他想对王紫薇说的:“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当你闪过我身旁,美丽的身影永远深深地刻在我心上……”
《茶花女》的演出大获成功,周恩来总理观看后,接见了李光羲。随着全国巡演不断,李光羲一时名声大振。
爱情事业双丰收,李光羲的心情格外舒畅。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整风运动突如其来,他将被下放河北抚宁。
前路茫茫,感情该何去何从?苦苦思索几天后,他约王紫薇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紫薇,咱们结婚吧!”求婚如此突兀,王紫薇毫无思想准备。但想到离别在即,她点头答应了。
得知她要结婚,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来,李光羲兄弟姐妹八人,负担极重;二来,当时的演员收入不高。为此,她的母亲专程来到北京劝阻,无奈王紫薇态度坚决。
以家庭决裂为代价,1957年底,他们结婚了。房子是临时的,家具是借来的,衣服是旧的,唯一的变化是,王紫薇剪掉了两条长辫子。八天后,一切物归原主,两人一人一只旧皮箱,劳燕分飞。
这年,李光羲28岁,王紫薇20岁,还在上大三。多年后,王紫薇被问道:“就不怕他下放农村回不来?”她爽朗一笑,说:“我就知道光羲这个人不错,一辈子跟他在一起踏实。”
到农村后,李光羲挖池塘、挑泥巴,舞台上那个风流倜傥的阿芒,变成了真正的农民。而王紫薇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风华正茂。
两年后,李光羲终于被调回北京,准备参加出国演出团。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他们的家,他的大家庭需要接济,王紫薇毫不计较,每个月都按时帮他把钱寄回家里,而她自己,怀孕后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为了省钱,当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小姐,不仅学会了蒸馒头,还学会了做衣服。许多个夜晚,她在报纸上裁裁剪剪,“报纸衬衣”做好后,才敢去剪布料。
物质是零,情感却是一百。几十年后回首,李光羲动情地说:“有人说我是孝子,对姊妹们重感情,是王紫薇成全了我的好名声。”
艰苦的日子里,王紫薇始终坚强而乐观。女儿出生后,心疼她的父母终于接纳了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李光羲潜心钻研歌唱,继莫斯科的演出大受好评后,《茶花女》和《货郎与小姐》不断上演,让他赢得了“歌剧王子”的美誉。
青年时期的李光羲、王紫薇夫妇
生活刚刚步入正轨,新的苦难又不期而至。1966年,他的艺术成就成了“严重问题”,他想不通,整日里不吃不喝,神情委顿,一直念叨着:“我算是完了,彻底完了!”王紫薇不动声色地观察他、安抚他,她拉着他去景山公园,握住他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不能死!”
那段日子,王紫薇成了李光羲的精神支柱,他受伤的心灵,因爱而得到慰藉。
1972年,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下,李光羲到人民大会堂演出。那时,他离开舞台已经整整六年了。紧接着,他又录制了《远航》《北京颂歌》,高亢激昂的歌声,重新回响在中华大地。每一首歌,王紫薇都是第一听众,她为他鼓掌,也给他提出中肯建议。
1976年,周恩来总理病逝,一想到总理的关怀,李光羲就悲不自胜,唱《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歌时,他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陪他掉完眼泪,王紫薇劝他:“你要像郭兰英大姐学习,她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以哭当歌,感动听众,不能光动感情,不研究歌唱的规律。”
意识到这首歌意义重大,李光羲冷静下来,投入演唱。音乐会上,当他有力的歌声响起,观众的心中,无不涌起阵阵波涛,泪水在每一个人脸上肆意流淌。
对李光羲来说,王紫薇既是伴侣,也是知己。他得意時,她像一剂清凉剂;他消沉时,总能从她的淡泊中获得力量。
1978年,第一次看到《祝酒歌》,李光羲非常喜欢,可是剧院领导审查时,说歌曲鼓励喝酒,不予通过,他只能回家唱给王紫薇听。“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歌声一起,王紫薇就停下了手中的活,等他唱完,她立刻拍手叫好:“太好了!旋律明快,有节奏感,一定能唱响!”得知歌曲有争议,她鼓励他:“你练吧,我支持你!”
果然如她所料,剧院公演时,李光羲大着胆子唱了《祝酒歌》,意外引起轰动。后来,他带着这首歌走上了春节联欢晚会,被亿万人传唱。
从此,李光羲走进了自己的“歌曲黄金时代”,他从青春唱到白头,成为公认的“歌坛常青树”。对自己的艺术成就,他归功爱情的加持:“自从我和她相爱起,我更加珍惜自己的人格、荣誉和生命,甚至再看到任何伟大作家对爱情的描写,也难于超越自己的感受了。”
爱情伴着理想,他们走过金婚,走过钻石婚。台上,他无数次为她唱《奉献》,唱《牵手》;台下,她坐在人群中,笑靥如初。前30年,穷,却不苦;后30年,只有快乐和幸福。
就在她期待着继续牵手十年、二十年时,他却突然因病去世。而早在生前,他就留下愿望:“我希望拉着夫人的手,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和她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