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景观的创新传承
2022-06-27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李 铭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1 新中式景观的概述
1.1 新中式风格的产生
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民族自信心也随之不断增强,人们也开始寻求发展一种自我“风格”。同时,审美倾向也在跟随社会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新颖的设计思想层出不穷,同时“新中式”风格也越来越被市场大环境重视。新中式风格是迎合新时代审美倾向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糅合凝练出的成果,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地被散发出来,同时也充分赋予了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1]。“新中式”的出现得益于人们满足于现存物质生活需求后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实际上是利用西方设计学和现代工业材料为富人打造的一个新消费的精神场所,如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新中式”是融入了东方符号的现代化设计的包装产物。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展现出来,当代的设计中凝聚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并传达出“将来”的设计方向[2]。同时随着全球东方文化潮流的兴起,“新中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复兴热潮的推动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大众追捧。
1.2 新中式景观的定义
“新中式景观”发展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客观权威的概念定义。有人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园林景观称之为新中式景观,因为这些园林景观表现出了新时代的风格特质;还有人称新中式景观的建造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石,通过凝练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糅合现代设计语言,创造出的独具魅力的现代景观空间;还有一些人认为新中式景观是将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融合到传统文化中营造出来的景观。这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空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剖析,将现代符号和传统元素糅合在一起,迎合现代审美需求、传承传统韵味的景观,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3]。
无论我们对“新中式”作出何种解释,这都代表了它出现并存在的必要性。设计与我们的时代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当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设计必然也会随之改变。而在新时代的中国需要这种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与情感寄托的“新中式”的景观。
2 新中式景观的发展现状
如今,在“快周转”的背景下“新中式”景观发展得却有些不近如人意。各种“撞脸式”的新中式景观泛滥,极速透支了大众对新中式的预期,造成还尚未形成系统的设计风格体系便已经审美疲劳了。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在宏观的社会大背景下,市场利益化主导了设计本身,资本市场对其过分地解构与急功近利式地衍生使新中式景观变成模块化的组装式工序,而传统韵味只为迎合现代人所谓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在“快周转”的背景下,给设计师成长的时间、空间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掌握仅仅流于表面,毫无实用和使用价值的形式堆叠、古典造园手法的生硬照搬被很多人诟病,同时造成传统元素文化价值流失、传统文化精髓无法真正传承的问题。
总之,在设计中文化的积淀是最为重要的,否则做出来的作品是经不起推敲与时间考验的。但是反观这种“同质化”现象其实是当下景观发展必经之路,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它。我们大都经历相同的生活模式,接受同等的文化范畴,在这样一个时代,一定是有相似性的,“标准化”的产品不可避免。但我们完全可以有一部分是创新和提升的,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我们需要自主性学习而不是被动性照搬。我们需要沉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生命、有温度、有精神的设计。只有通过掌握传统文化中“意、神、形”三个层面的精髓,并作出客观合理的改良,“新中式”景观设计才会冲破现存的桎梏,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前进。
3“意、神、形”三个层面的创新传承
3.1 意——意境的重现
意境的重现是对于中国传统园林独有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园林灵魂的时代延续。意境是有别于外化表象传统内核,是可以赋予新中式景观生命,成为有温度的时代设计产物。
3.1.1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传统造园的意境追求。所以取于自然、融于自然与自然为一体也是新中式景观所要传承的含蕴,同时也要彰显出“天人合一”的精髓,一方面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也要接纳同我们自身文化理念融合的外来文化。营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意境,达到理想的生存状态。
3.1.2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对中国传统园林精髓作出的总结是当代设计所达不到的一种高度,自然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是设计的完美呈现,而新中式景观设计缺乏的正是这种看似毫无人工痕迹的意境营造。或许将来随着设计者对传统园林意境的领悟,新中式景观会呈现出在此基础上更加符合当代人所向往的意境。
3.2 神——精神的传承
精神的传承对于这个物质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迷失于物质的横流中,无暇顾及精神层面的追求,成为一个空洞的没有灵魂的社会躯壳。所以我们应该慢下来去寻找、去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真正适合的。
3.2.1 民族精神
新中式景观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应当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认同,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复刻。需要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内核,从本质出发传承真正的东方民族精神。新中式景观设计虽应遵循民族文化的包容精神,但也一定杜绝全盘效仿西式文化的设计作为。所以应在追随本民族精神的脚步上把握好“新”的度,合理地创新,坚定地传承。
3.2.2 人本精神
新中式景观应当是人文和生活的景观写照。设计究其所以是为人的设计,而不是人为的设计,所以不能忽略人的社会属性。当代新中式景观缺乏了人本关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与情感寄托仅仅建立在一种缺乏人情味的设计环境中。新中式景观设计应探寻出具有功能性、适用性与体验性等多重人性化设计。满足现实需求,创造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现实版桃花源的理想人间。
3.2.3 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营造体现在景观的自然特征、历史文脉特征、地域特征三方面,由此展现出一个场所的灵魂所在,同时体现设计师对场所精神的理解及感悟。新中式景观应找到符合自己场所精神的支撑点。这也是规避“同质化”景观的要点之一,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一种设计手法而不是固化的设计模式,要懂得因地制宜,尊重场地文化创造截然不同的地域格调,如果纯粹是为了迎合当前大热的“新中式”嘘头而设计出与场地格格不入的环境,那便是对差异美的亵渎。要作出有思想的新中式景观就要懂得遵循场地自然特征、挖掘场地历史文脉、展现场地地域特征,来一场与场地的深刻对话。
3.3 形——形式的创新
形式的创新是新中式景观最直接的外在表现,通过解读传统文化中复杂精美的形式构成,再进行拆分结构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设计材料抽象、简化地展现出来,这将是对于传统形式的创新性传承。新颖独到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它新的活力。
3.3.1 符号形式的简化
当前的一些新中式景观陷入对中国传统园林形式的盲目模仿,从形式出发,用现代材料与工艺进行拼凑。这种设计无疑是对传统形式的滥用,现代化设计讲求个性、创新,应适当地将传统形式做减法再融入当代设计,既省去了繁琐的工艺步骤,又用别具一格的符号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
3.3.2 材料形式的精进
材料的精进应遵循当代设计的可持续原则,尽可能减少对不可再生或者濒临匮乏的资源利用;还应融入当代科技创新的新型工艺材料,彰显科技时代的文明成果;还可以将本土特色材料加以利用,既展现了地域特色同时又提升了本土材料的实用价值(图1、图2)。
图1 周至水街景墙(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 马嵬驿景墙(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3.3 空间形式的提升
空间形式的提升是旨在吸收传统空间营造的精华,利用建筑、小品、植被的巧妙组合创造出有故事感的空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趣味。当你漫步其中时,这个故事会向你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在步移景异间,把山水理念贯穿其中,描绘出诗意与自然的现代山水画卷。奥雅将“桃花源”的景致缩移模拟、升华至现代园林空间景观设计中,作出了真正有情怀与文化修养的设计。
通过以传统景观的“意”“神”“形”作为切入点,用现代的设计思考来创新传承与发展传统景观将传统中的精华提升凝练出来,让景观成为“有价值”的传承载体,而不只是仅仅服务于审美的躯壳[4]。
结语
设计的使命就是要为艺术化的生存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相信这也将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发展的未来之势。这个寻找的过程,必然是缓慢、曲折与痛苦的,而且无法急于求成。所谓的新中式的探索就是必须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的语汇中,找到符合我们秉性的诗篇;用我们的景观满足我们的生活、情感与审美需求,进而让我们的环境体现出我们现代的生活与文化精彩。新中式景观设计是一种设计的精神、设计的生命,因为它是民族的,所以也是世界的[5]。希望它不局限于一个时代包装的产物、一个进行时态的名词,而是真正定格在这个时代,做东方文化的新生代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