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研究

2022-06-27石佳鑫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情报工作外国人入境

蔡 威,屈 健,石佳鑫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侦查学院,北京 100038;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移民,通常指人口在不同地区迁徙的一种现象。对于移民的定义,存在着不同观点。作为国际移民领域的全球性组织,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IOM)将“移民(migrant)”定义为不论其身份是否合法、迁徙的行为是否自愿、迁移的理由为何以及其在目的国停留的时间长短等,只要进行或正在进行跨越国家边境活动或在一国范围内离开其惯常居住地的人,都属于移民。由国际移民组织对移民的定义可看出,移民通常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跨越主权国家边界;二是在目的国停留一段时期;三是具备一定的生活条件。因而,以旅游、访学等为目的的短期性跨越国境活动的人员也应当算作国际移民之列。对于移民原因,国际上也存在着许多理论,如莱文斯坦的推拉理论、皮奥里的双重劳动市场理论、经济均衡移民理论、国际分工移民理论、移民网络理论、移民系统理论等。这些理论从某一角度解释了移民的动机,对于移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中国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但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外国公民正进入我国从事旅游、工作、留学、居留等活动。2019年全年,外国人入出境达9 767.5万人次(1)数据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https://www.nia.gov.cn/n741440/n741567/c1174289/content.html)。。这些具有非国民性、高流动性、高异质性的移民群体给我国社会、政治和公共服务系统提出巨大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2018年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我国已经构建了移民管理体系,但面对日益增加的入出境外国人员及复杂的出入境形势,需要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

一、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内涵及任务

(一)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内涵

国家移民管理局作为国家移民管理的主要负责机关,是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人员出入境、外国人管理等事务的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牵头协调“三非”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等任务,这些职责也正是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主要依据。当前,国内对于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研究较少。靳娟娟在《边防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中提出边防情报的概念[1];王锡太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反偷渡工作》中强调要形成陆上、海上、船上三位一体的反偷渡情报工作格局[2];王刚在《出入境情报信息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中提出出入境管理情报工作应当提供决策依据,提供相关信息,为公安工作服务[3]。唐超等提出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概念及相关情报体系构建[4]。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部分内容,缺少对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具体定义和详细描述。而国外也缺乏“immigration enforcement intelligence”或“immigr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lligence”等类似概念,其研究大多集中于情报在移民管理执法环节与合作环节等方面的运用,同样缺少对移民管理情报这一概念的具体阐述。

本文采用唐超等在《论移民管理情报》中提出的移民管理情报的定义[5],并认为: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是指移民管理部门面向移民管理活动全过程,为维护移民秩序、移民安全和社会稳定,对移民管理情报信息进行搜集、传递、整理、分析、编写、利用的过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是公安情报工作的一部分,其主要服务对象是移民管理机关,主导移民管理机关的决策、执法、警务和安全风险防控活动。而大数据背景下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就是在数据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从而进一步为移民管理工作服务的过程。

(二)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任务

在移民管理工作中,一次移民活动通常主要包括两个节点与四个阶段,即入境、出境两次检查节点,以及入境前、入境出境时、居留中和出境后等四个基本阶段。而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任务也应当围绕着两个节点和四个阶段开展(如图1所示)。

1.移民者入境前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

移民者入境前的情报工作主要针对提出申请入境移民者的背景审查与对该地区的移民风险评估。此时的情报工作主要依靠驻外使领馆、警务联络官等部门和人员开展。对移民者的背景审查主要包括其真实移民意图、个人情况、工资收入、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社会网络、近期活动、入境方式、入境后可能动向、政治倾向等。此时的情报工作主要通过对其递交的签证申请进行审查、与其面谈并对重点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等方式开展。收集相关情报后,还应进行储存与分析,并构建相关的数据库,存入相关数据信息。此外,还要对该地区移民风险进行评估,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当地情况,研究当地主要移民动向与移民情况,综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从而评估当地未来移民情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图1 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两节点、四阶段示意图

2.移民者入境出境时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

移民者入境时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主要由移民管理机关负责,分为台内与台外。台内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边检员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核验出入境证件真伪及时效、进行人证对照、判断是否有非法移民或非法居留倾向等,并通过交谈与观察,获取相关情报信息。台外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主要由执勤员与后台分析中心进行。执勤员通过在台外的观察,判断其是否有携带违法物品可能,并对重点国家、重点地区人员进行针对性分析。后台指挥中心则通过出境入境航空器载运人员信息预报预检(interactive Advance Passenger Information,简称“iAPI”)对相关人员予以分析,对其同乘人员、乘坐航班、活动轨迹、个人信息等进行分析预警,判断是否涉嫌偷渡、是否为通缉人员等。移民者出境时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与之类似,主要判断其是否为偷渡人员、边控人员等不可出境人员。

3.移民者居留中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

移民者居留中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主要由负责外国人管理的公安机关承担。根据移民的不同状态,可将入境后在我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划分为居留外国人和入籍外国人两类。对居留外国人的情报工作主要针对其居留地点、居留方式、社区影响、主要活动、社交动态、是否有非法居留可能等内容开展,及时发现签证过期、违反中国法律、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破坏社会秩序的外国移民,并开展相应工作。对入籍外国人的情报工作主要针对其文化融入情况、社会网络情况、移民者社会贡献等内容开展。此阶段的情报工作,主要依靠警务人员通过走访调查、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公开情报收集等方式,对移民者居留中的情况予以掌握。

4.移民者出境后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

移民者出境后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主要由移民管理机关负责,其主要针对移民者在境内期间的特点、行为和动态进行汇总。通过对移民者特点、主要活动区域、主要从事行业、主要行为方式等活动特征进行汇总分析,可以获取特定时期内,来自特定国家人员的主要活动时间、主要活动内容、主要居住区域以及主要来华目的等,从而有的放矢地主导未来该地区涉外警务工作方式与工作内容,为下一阶段此类移民者警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通过警务交流和国际警务合作等方式,获取特定移民者出境后活动情况。

二、大数据在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传统的情报工作多以情报响应为主,根据用户要求收集、组织和分析情报信息,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而大数据所具有的Velocity(高速)、Value(价值)、Variety(多样)、Volume(大量)、Veracity(真实性)特点,决定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可结合人力情报工作和技术情报工作两者优势,从而主动收集、获取、传递、分析、利用各种与移民管理工作有关的情报[6]。同时,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具有的海量存储优势,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的保存与加密,以及跨国交互式或动态化展示。此外,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信息具有异构性,其涵盖面广,且源数据环境和目的数据环境具有不同结构,是视频、文本、图片的集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有关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且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根据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对留存出境入境人员的指纹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作出规定。这也赋予了移民管理部门依法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的权力[7]。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是移民管理部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移民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移民者画像绘制

对移民者画像绘制工作主要是在移民者入境前,即通过对移民者递交相关资料的审查,了解其财产、家庭、学历、经历、社交网络、政治倾向、移民目的等基本信息。数据分析部门根据移民申请者所填写信息,运用爬虫技术,收集社交工具表现情况,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其线上、线下社交表现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能具有的特性和性格,判断其入境我国的真实目的与入境后的违法可能性,从而提出是否给予其相应签证的建议。对移民者进行画像绘制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对移民者具体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的过程,在采集移民者人身信息、活动信息等信息基础上,以移民者特定性为出发点,在数据综合分析下,寻找数据信息之间的连结点、重合点,进而掌握并刻画其相关特征,分析其入境风险系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签证签发部门。同时,对绘制的移民者画像进行归档分析,总结出特定时间内特定地点中的移民者特点,并针对此类特点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便于后续档案查找与数据碰撞分析。

(二)高风险人员分析

移民管理情报工作中的高风险人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可能实施偷越国(边)境、破坏国家安全等行为,具备一定特性的群体。此类群体往往由于所处地域、文化水平、从事职业、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经济状况等情况相近,接触机会多,从而具有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甚至可能形成犯罪集团。通过对已被查获实施偷越国(边)境、破坏国家安全等行为的人员进行信息统计和数据挖掘,可以归纳出特定时间内相关人员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数据库内及新申请签证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其风险系数,并依据风险等级采取行动,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出入境秩序。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高风险人员的分析不仅局限在偷渡、犯罪风险方面,还包括疫情感染风险,通过对入境人员开展同乘人、同旅人、入境前活动区域等分析,判断其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并进行预警。

(三)主要活动区域分析

主要活动区域分析,即通过大数据技术推断外国移民者居留期间主要活动场所与活动区域,从而进行相应的警力配置,创新移民者管理模式。外国移民者作为进入中国的人群,其在生活习惯、语言交流、文化传统等方面尚不能完全融入中国社会,因此在社交方面必然会更多地选择与其行为习惯相近的同地域“老乡”或者同文化传统的其他外国移民者进行接触、联络。在线上,他们会使用相似的手机软件进行联络,从而在相关软件平台上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人际网络关系圈。在线下,他们在居住区域、饮食场所、娱乐地点的选择上都会呈现临近化、相似化趋势,从而形成外国人集聚社区。广州的小北路、三元里与义乌的阿拉伯穆斯林社区等都是外国人聚集区域的代表[5]。应用大数据,以及环境分析、制图分析、警用GIS等技术,可以对外国移民者集中居住区域、经常消费场所、日常活动范围等主要活动区域进行分析。

三、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职责划分不明确

由于移民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现实移民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多部委共管的现象。除前文提及的公安部和外交部外,教育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侨办、国家旅游局、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多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移民管理工作。这也导致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存在着多头共管、职责划分不明确等情况。由于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不同部门的情报产品要求往往各不相同,对情报成果的评判标准不一。而情报工作的面向对象与服务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情报成果[8]。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才能明确投入方向与开展策略。职责划分不明确,就有可能导致重复性投入与资源浪费,对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数据类型差异大

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海量性、异构性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所收集的情报信息具有数据类型差异性大的特点。首先,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所搜集的情报信息类型往往具有文本、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数据类型。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模式和利用方式不同,对于文本通常可使用文本挖掘、关键字呈现等技术,而视频则通常可使用视频检索、人脸对照等技术。数据的异构性导致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差距较大,影响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其次,大数据背景下的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具有涉外性,在开展情报工作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小语种类型的情报信息,移民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翻译、转换与处理。只有经过处理后,此类信息才能实现进一步的运用分析,从而影响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搜集与分析的效率。最后,在大数据背景下,所收集的移民管理情报信息通常具有碎片化、片段化等特点,此类情报信息往往需要进行统一汇编与分析归纳后,才能获取具有价值的情报产品。

(三)数据处理能力差

大数据技术手段应用的目的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挖掘和发现有价值信息,服务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当前,存在着海量的数据库,收集数据不再是难题,而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情报数据整合处理,协助情报分析人员准确把握相关情报与数据。首先,数据处理的基础要求是构建内容全面的数据库。边检机关在信息采集方面已具备较高标准,但其他部门对信息采集重视程度、采集质量、采集实效性不一致,且数据库建设情况各异、录入信息标准不统一,导致大量垃圾信息产生,影响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外国人签证申请与居留管理工作中,仍缺乏必要的数据处理技术作为支撑。相关部门在对外国人签证进行审核时,缺乏一套完备的数据库录入标准和技术处理操作手册。有关部门审核移民者签证申请后,有时未能及时将申请者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或者漏输入部分数据,未能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及时整理归档,导致数据滞后或数据库内容不全面,阻碍着数据处理水平的提升。最后,个别单位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还停留在简单累加和百分比计算上,对数据模型的运用较少,数据分析工具单一,数据预警分析方法运用不足,数据处理能力较差。

(四)共享机制不健全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移民管理形势,有关部门分别建设了处理和存储出境入境证件、外国人签证证件、出入境记录等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证件签发、出入境记录等信息共享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不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条件、工作目标、工作理念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据标准不同、数据格式不一等情况,影响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而在国际合作方面,由于跨国数据流动法律机制不健全,导致出现数据国际壁垒。

四、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完善措施

(一)建设大数据平台

国家应对移民管理相关部门已有数据库进行整合,建设统一的移民及出入境管理信息平台。笔者认为,该平台应由数据模块、处理模块、应用模块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模块负责数据采集和存储,处理模块负责数据处理和挖掘,应用模块负责提供数据服务。数据模块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整合后的各部门数据库,并随着移民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数据更新及数据挖掘。处理模块主要针对一段时间内的移民数据进行处理,开展数据统计分析、移民风险指标分析、制作地区移民安全风险图谱、设计高风险人员数学模型、预测未来风险情况等工作。应用模块主要针对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四个阶段,在入境前、入境出境时、居留中和出境后提供不同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服务。在入境前阶段,主要针对移民者签证信息进行审核,同时对其违法犯罪风险开展评估分析。在入境出境阶段,主要针对移民者证件信息真伪、活动轨迹及航班信息进行分析。在居留阶段,则主要对移民者居留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关联人、居住地等信息进行分析。在出境后阶段,主要对移民者在中国居留期间的活动进行总结,形成相关报告并整理存档。

(二)加强身份认证

我国出入境证件大致涵盖十几种类型(如普通护照、来往内地通行证、来往大陆通行证、公务护照、外交护照、海员证、边民证、旅行证、出入境通行证等)。这些证件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签发,涉及部门较多,既不利于出入境管理部门间合作,也无形中增加了打击出入境违法活动的难度。为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外国人移民管理,笔者建议对来华外国人颁发“外国人身份卡”,该卡中记录其指纹、相貌等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以及签证、来华目的、通关口岸等信息,且与移民管理情报大数据平台相联[9]。外国移民进入我国后,当其使用“外国人身份卡”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选择居住地点,进入网吧、宾馆等场所,办理手机卡时,相关信息实时汇总至移民及出入境管理信息大数据平台,从而掌握外国移民相关动态。与此同时,大数据平台对证件有效期进行动态监控,并与出入境时间相匹配,及时发现证件即将过期或已过期外国人,并对其最后使用“外国人身份卡”的地点及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协助当地移民管理机关予以提醒或遣返,减少非法居留现象产生,维护正常的移民管理秩序[10]。

(三)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制度。较传统情报工作而言,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搜集到的信息种类显著增多,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深度不断加深,信息泄露风险和危害也日益增加。因此,亟须制定科学的配套管理制度,以确保数据库和相关技术的安全使用。首先,增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真实有效的数据是开展情报工作的基础。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应当明确数据录入员职责,规范数据录入格式,明确数据录入范围,提升数据录入精确度,确保数据有效性。其次,明确相关主体的权限与责任。针对相关情报工作使用主体多、涉及范围广的情况,应当确定相关使用标准与数据使用范围,明确各环节使用者的权限与责任。最后,要树立保密意识,完善保密制度。对于在工作中涉及的个人信息,使用者要严格保密,不传播相关信息,不扩大知情范围。设立使用监管专员,对移民管理信息数据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反保密规定行为,及时处理相关人员,避免造成更大影响[11]。

(四)强化大数据情报预警

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目的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是要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结合所处区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数据信息,实现情报预警。首先,构建情报预警模型。针对当前出入境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仅仅依靠人工分析或简单的数据比对已难以满足要求,需要构建符合当前任务要求的情报预警模型,通过数据分析、编程运算,结合实际案例、工作特点与任务要求,对人员信息、活动情况、生物特征等进行分析,划分预警等级,得出预警结论,实现情报预警,达到维护移民管理秩序的目的。其次,提升前端采集和感知能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口岸进行实时监测,对一段时间内的移民管理情况予以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取必要的情报。最后,对外国移民居留重点区域进行情报预警。重点关注外国人集聚区,运用大数据技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及时掌握外国人具体动态,对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预警[12]。

五、结语

目前,对于移民管理情报工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界对于何为移民管理情报尚未形成定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在反映、维护乃至预测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走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资源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移民管理情报工作是国家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责任。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只有采取创新大数据技术运用、构建覆盖全面的数据库、健全平台运行管理等措施,才能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移民管理情报工作,实现情报主导警务的目标。

猜你喜欢

情报工作外国人入境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外国人学汉字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非法入境
外国人排“毒”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