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防沙治沙 筑起绿色屏障

2022-06-27高昊丹王雪美

内蒙古林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古拉防沙通辽市

高昊丹 王雪美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沙地面积7760 万亩,其中,在通辽市境内有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面积的52.7%。20世纪80年代,全市有90 个苏木乡镇,近200 万人生活在“无风三尺土”的恶劣环境中。

“1989年春天,我搭乘阿古拉镇来旗里采购后返回的汽车去考察。村民告诉我,由于四周环沙,交通不便,他们每隔半年左右才集体到科尔沁左翼后旗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购物。”黄沙遍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是考古学家景爱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的最初印象。

人进沙退 瀚海筑起绿色屏障

为摆脱风沙危害,通辽市委、市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坚持不懈地把防沙治沙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辽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将防沙治沙作为改善民生、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大力推进,先后启动实施了“5820”工程、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等一大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已有2066 万亩严重沙化土地、900多万亩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治理。通辽市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地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及国家气象中心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05—2014年,通辽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双缩减”趋势,尤其是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6%,沙尘天气明显减少,沙区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科尔沁沙地呈现出“生态状况恶化趋势整体得到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全面好转”的局面,生态环境逐渐实现了良性循环。

目前,科尔沁沙地正逐渐从黄色变成绿色。考古学家景爱曾经描述的阿古拉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夏时节,笔者来到位于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的内蒙古双合尔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嬉戏,四周生机盎然,让人流连忘返。

内蒙古双合尔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760 公顷,2014年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珍稀水禽种类多、种群数量大,现已查明有维管束植物581 种,鱼类74 种、兽类23 种、鸟类111 种。

“2010年,嘎查里修了公路,交通方便多了,到甘旗卡镇只需要1 个小时。沙尘没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变化,阿古拉镇吉力吐嘎查党支部书记阿拉坦敖其尔自豪地说。

2015年,阿古拉镇被列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吃上了绿水青山“生态饭”。2021年,阿古拉镇重点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人均收入超过1 万元。

如今,绿进沙退,昔日的阿古拉镇变了模样,从前的科尔沁沙地也变成了“绿洲”。

绿色惠民 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在与风沙抗争的数十年里,通辽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总结出了以量水而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一体化生态治理保护经验,通过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打造出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新通辽。

过去,为了治沙而种树,人追着沙子搞绿化。现在,沙子被降伏了,为全市构建绿色发展格局提供了巨大空间。通辽市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产业富民”,充分挖掘林沙草产业的优势和潜力,做优做强特色林沙草产业,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时期,通辽市力争实现造林绿化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科尔沁沙地治理更有成效,让通辽人民拥有更多的生态获得感。

“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在节水、高效上做文章,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做到科学规划、科学施策、科学利用、严格保护,构建绿量适宜、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志伟认为,全面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没有捷径,也没有终点。

近年来,通辽市林草部门对全市国土空间造林绿化地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准确掌握了造林绿化地块的面积、地类、分布等情况,实现“落地上图”,构建起全市国土绿化新格局。

“十四五”时期,通辽市计划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任务1000 万亩,持续恢复沙区林草植被,不断提高科学防沙、治沙、用沙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对农牧民增收带动作用大的林沙草产业,培育一批以名优经济林、优质牧草为主的林沙草支柱产业,以及产业集中度较高的重点苏木镇场、嘎查村,让生态为乡村振兴赋能。

来到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辽丰村,一排排“塞外红”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看得人们垂涎欲滴。这种小苹果甜脆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每到“塞外红”苹果收获的季节,全国各地的果品经销商都会到通辽市“抢单”,到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果子卖上好价钱后,他们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宝侠及科研团队历经20 多年自主选育出的抗旱小苹果新品种,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通过国家森林认证的经济林树种。50 多年前,通辽地区就有农民种植“塞外红”苹果,但由于技术和管护不到位,造成了果树结果晚、产量低、容易发生腐烂病等问题,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科研人员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塞外红”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基本上第3年就能结果。“塞外红”苹果变成了自治区内外果品市场的“香饽饽”。目前,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种植面积达30 万亩,初丰产期可实现亩效益8000 元,丰产期可实现亩效益1万元以上。

“十四五”时期,通辽市计划建设以“塞外红”苹果、沙地葡萄为主的果品基地6 万亩,以元宝枫、文冠果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10 万亩,以沙棘等为主的食药同源类经济林基地10 万亩,以大扁杏、大果榛子为主的坚果类经济林基地5 万亩;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优质、高产、高效、集中连片的牧草示范基地20 个;积极引进林沙草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扶持壮大经济林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初步形成集种植、开发、加工、流通、仓储、销售于一体的林沙草产业体系。届时,会有更多的农牧民在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发展中受益。

今后,通辽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防沙治沙质量水平,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尔沁左翼后旗造林现场

扎鲁特旗现代牧场

“塞外红”苹果

猜你喜欢

古拉防沙通辽市
王舒作品
防沙治沙视角下林业生态建设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古利和古拉
命运多舛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誓为伊人死
那是什么在草原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