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法、干化学法及传统镜检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对比研究
2022-06-27周小安周小芹张冬民
周小安,周小芹,薛 辉,张冬民
1.泰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2.泰州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江苏泰州 225300
尿液是人体代谢后经肾脏、输尿管、尿道等排泄的代谢废物,尿液检测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机体健康状况,对筛查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有重要价值。尿液检测结果不仅反映了人体泌尿系统情况,同时也是全身器官、系统功能及病变情况的映射[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尿液检测已实现自动化分析,有效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及检测速度。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是临床常用的两种仪器检测方法,均具有标本用量少、操作便捷、检测速度快等优势,但假阴性、假阳性率较高。传统镜检是利用显微镜检测沉渣物,对尿液中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等进行鉴别、识别,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预后判定提供有效依据。传统镜检为尿液检测的基础方法,结果更为可靠,其应用价值是仪器分析无法替代的[2]。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300例行尿液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评估尿沉渣法、干化学法、传统镜检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泰州市中医院2020年1-12月300例行尿液检测的患者,均分别实施尿沉渣法、干化学法、传统镜检。患者基线资料:男174例、女126例,年龄24~67岁,平均(52.56±7.33)岁。纳入标准:(1)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不尽等伴随症状;(2)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及所涉及的风险充分知晓,高度配合。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系统感染性疾病;(2)近2周内应用过抗菌药物;(3)重大器官器质性病变;(4)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5)肾功能不全;(6)患者意识缺陷,严重精神障碍;(7)病历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无法配合检查。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尿沉渣法、干化学法采用迪瑞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应用配套试剂(干化学试纸、质控液、校准液、鞘液、聚焦液、清洗液等)。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每天在检测标本前先做质控,在控后再开始检测。采集患者新鲜中段尿液12 mL置入带盖的采集管中,为确保尿液未被污染,女性采集尿液标本需避开经期,在采集时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男性避免混入精液。利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仪器检测完成后,取剩余尿液标本10 mL,利用水平离心机以400×g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剩余0.2 mL尿沉渣吸取20 μL制作涂片,盖上18 mm×18 mm的盖玻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实施显微镜检,高倍镜下至少计数10个视野的细胞,低倍镜下至少计数管型20个视野。
1.2.2判定标准 (1)尿干化学法定性检测:红细胞(RBC)介于0~10个/微升判定为阴性,≥25个/微升判定为阳性;白细胞(WBC)酯酶阴性判定WBC为阴性,WBC酯酶阳性判定WBC为阳性,蛋白质阴性判定为无管型。(2)尿沉渣仪器检测:RBC介于0~17个/微升判定为阴性,WBC介于0~28个/微升判定为阴性,透明管型0~1个/低倍视野判定为阴性,超出以上数值区间则判定为阳性。(3)尿沉渣镜检:RBC介于0~3个/高倍视野判定为阴性,WBC介于0~5个/高倍视野判定为阴性,透明管型0~1个/低倍视野判定为阴性,超出以上数值区间则判定为阳性[3]。
1.3观察指标 将传统镜检结果作为对照,分析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检测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传统镜检与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比较 尿沉渣法检测结果:真阳性134例、假阳性30例、真阴性68例、假阴性68例,尿沉渣法检出阳性尿液标本164例,与传统镜检检出阳性尿液标本20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检测的灵敏度为66.34%(134/202),特异度为69.39%(68/98),阳性预测值为81.71%(134/164),阴性预测值为50.00%(68/136)。见表1。
表1 传统镜检与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比较(n)
2.2传统镜检与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比较 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真阳性146例、假阳性36例、真阴性62例、假阴性56例,尿干化学法检出阳性尿液标本182例,与传统镜检检出阳性尿液标本20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干化学法检测的灵敏度为72.27%(146/202),特异度为63.27%(62/98),阳性预测值为80.22%(146/182),阴性预测值为52.54%(62/118)。见表2。
表2 传统镜检与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比较(n)
2.3传统镜检与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比较 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结果:真阳性182例、假阳性22例、真阴性78例、假阴性20例,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出阳性尿液标本204例,与传统镜检检出阳性尿液标本20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的灵敏度为90.10%(182/202),特异度为77.55%(76/98),阳性预测值为89.22%(182/204),阴性预测值为79.17%(76/96)。见表3。
表3 传统镜检与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 论
尿液检测作为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可帮助临床医生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类型、发病部位等予以判断。常用的尿液检测方法有尿细胞学检测、尿干化学法检测、尿微生物检测、尿有形成分检测等。其中尿细胞学检测主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尿液细胞及细胞形态来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尿微生物检测通过在尿液中培养微生物,以此判断泌尿系统感染及致病菌类型;尿干化学法检测是对尿液中血红蛋白、糖、胆红素、蛋白质等成分进行鉴定。Fus-20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是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检测方法,较传统镜检操作便捷,检测快速[4]。
尿干化学法检测借助光电比色原理,根据试纸条、试纸块与尿液中化学成分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测定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5]。WBC检测原理为:吲哚酚酯与中性粒细胞中酯酶发生作用,从而释放游离酚,与重氮盐反应出现紫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酶活性有关。隐血检测原理为: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新生态氧,使指示剂出现颜色变化。此检测方法方便、快捷,使用标本量少,具有可重复性,但检测结果易受到外界条件、仪器试纸等因素干扰[6]。例如,高浓度维生素C会导致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中隐血假阴性,影响准确性;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等也会造成隐血假阳性现象[7]。仪器法尿沉渣分析是基于流动式显微成像原理,将鞘流技术、高速摄像技术和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相结合[8],此检测方法同样具备高效、操作简单、快速、标本使用量少等优势,可大量、快速检测标本,但检测结果容易受到检验人员专业性的干扰,因为该检测方法可对部分细胞图像清晰识别,但对管型图像和复杂细胞识别度不高,还需人工识别[9]。例如,仪器法若将真菌孢子、椭圆形草酸钙结晶误拍成RBC,此时就需要将其进行人工重新分类[10]。传统镜检可作为尿液检测的金标准,借助显微镜将尿液有形成分放大识别、直观检测,精准度高,可在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检测结果不一致时进一步确认,如当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维生素C时,可造成尿干化学法隐血试验假阴性,而尿沉渣有形成分能检测到RBC,此外,若尿干化学法检测WBC酯酶阴性,而仪器法尿有形成分检测到WBC,将该尿液离心镜检可见单个核WBC。当尿干化学法检测蛋白质阴性,而仪器法有形成分检测到管型时,也应将该尿液离心镜检,以便确认是真管型还是假管型,进一步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但结果易受检验人员的专业性干扰[11]。
本研究结果显示,300例尿液检测患者,传统镜检阳性202例、阴性98例,尿干化学法检测阳性182例、阴性118例,尿沉渣法检测阳性164例、阴性136例,传统镜检阳性检出率较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更高(P<0.05);以传统镜检结果为标准,尿沉渣法检测的灵敏度为66.34%、特异度为69.39%、阳性预测值为81.71%、阴性预测值为50.00%。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的灵敏度为90.10%、特异度为77.55%、阳性预测值为89.22%、阴性预测值为79.17%。从上述结果中可发现,尿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灵敏度较高,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尿液中RBC、WBC,且联合检测可降低漏诊及误诊的风险,但由于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均为仪器检测技术,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镜检,因此,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以充分发挥检测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测准确性[12]。
综上所述,在临床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传统镜检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前两者均属于仪器检测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快速、标本使用量少等特点,但检测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可将其作为检测的初筛方法,利用传统镜检法复检,可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