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人物题材与传统民俗故事之间的联系
2022-06-27王国清心清阁玉雕工作室
王国清 心清阁·玉雕工作室
一、玉雕中的人物造型
玉器雕刻中,人物形象的雕刻对于玉雕来说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选材。设计师和雕刻师通过表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形象,来表达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生新的思考和感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人物雕刻的遗迹。距今7-8千年前,位于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北方草原地带的新石器文明就已经出现了人物雕塑,并且作为独立的造型所存在。最早使用的材料是石头,通过粗犷又细致的雕刻风格将人物刻画得生动逼真。随着工艺的精进,人物雕塑开始选取不同的材料,有石头、陶土、玉石等。
在陕西高家堡镇石峁山遗址出土的玉雕人面像,人头束着高发髻、圆脸大眼、脸部油穿孔且目光平视、鹰钩鼻、半张口,做出微笑的表情,形象古朴传神,憨态可掬。人像雕塑在远古时期,带着天然的神性,距今4-5千年时,器、形结合逐渐消失,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像雕塑重新占据主流,在史前时期的人物雕塑以人体本身作为对象进行创作,它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和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未来朴素且美好的设想。运用最质朴纯真的想法,将人体写实的造型、神态共同表达出来。
随着雕刻技术的发展和选取题材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人像雕刻的选材更加多样性,从仕女、稚童、老人、天女、寿星等涵盖了各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像。将其总结归类,总体可以分为三类:仕女、老人和神话人物三大类。仕女造型端庄俊美,老人神态平静慈祥,神话人物种类繁多、表情各异。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动作、神情、人物着装、配饰、手部等不同细节的刻画,让人物的神态表现得更为生动。我们将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人物雕刻具体分析其独特的雕刻表现手法。
(一)人物造型之仕女
玉雕中仕女的造型主要是通过她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出仕女的典雅、质朴的感觉。人的五官所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极具有影响力,对于整体造型的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官中特别是嘴和眼神,是构成人物面部表情的关键。表情的刻画越生动真实,越能让玉雕作品表现出饱满的感情,增加艺术感染力。仕女的脸型在雕刻中也有着自己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圆脸、瓜子脸、鹅蛋脸、国字脸等什么样的脸型都存在。但玉雕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为了表现出作品的美感,仕女的脸型通常是以鸭蛋形为主。鸭蛋形脸型属于椭圆形,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风格,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比例协调,外形轮廓线流畅,可以充分体现曲线美。仕女的五官也是基本定型:其主要的特点是眉细长稍弯如柳叶、凤眼(眼皮有单有双)、樱桃口、不要太薄、下比上厚、口稍张、不露齿、鼻如悬胆,鼻翼要窄,耳一般不全露。这是我们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古代仕女模板。
人物雕刻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仕女的手部细节,手的不同姿态与她的表情、动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仕女的手部动作与现实中还是略有区别的,主要是在于参考了传统戏曲表演中的手势,十分优美灵动。我们都知道传统戏剧,在各种细节之处都非常重视。每个不同的手势都是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仕女的手势较长,骨节不明显,整个手部的造型轮廓圆润修长。用“指如削葱根”来形容最为贴切。手部的动作非常多,比如:持物、拈花、执扇、弹琴、弹琵琶、扑蝶、吹笛、理鬓、写字、绣花、戏鸟、捧盘等。
在古代,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发髻也是十分重要的标志因素。通过观察不同的发髻,可以认清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她所处的地位,并且还能深层地了解到每个历史朝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我国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发髻种类繁多,主要分为高髻、垂髻、双髻、反缩髻、灵蛇髻等。通过发髻来“分贵贱,别尊卑”。高髻大多是后妃或者豪门贵族。垂髻主要在民间,也属于贵族阶层。双髻多为丫环,也有很多未婚女子。在古代在发髻上会有发饰进行装饰,这最早起源于商代。发饰与发髻一样,在古代都是展示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但在近代的人物雕刻中对于发髻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自由,通常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展示仕女的美,多采用垂髻来展示仕女的飘逸之美。
人像的动态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物玉雕作品中所想表达的内容,是可以直接展示人像所处的情节。在传统仕女的刻画上,其姿态要求举止矜持、仪态稳重、行动节制、需要展现其女性独有的大家闺秀的姿态和温柔淑贤的德行。例如人像雕刻中常用的“昭君出塞”这个传统题材,在选择昭君的姿态,要注意她的身姿、动作的细节,着重表现出传统女性的坚强和其含蓄内敛的情感。这些都是通过身体所展现的旋转角度和手势相呼应,展现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人物造型之老人
在人物玉雕中老人也是其中的一类。并且常在组合玉雕中出现。其姿态与仕女玉雕相比较而言较为简单,通常是站立和坐卧两种姿态。老人玉雕将刻画的重点在于脸部特征,年纪大了之后眼角的皱纹呈鱼尾状,眉毛下垂稀疏,牙齿脱落,整体五官呈现出的老态。身着宽大的衣服。从这些细节之处来刻画老人的外形和精神。与仕女的造型不同,老人玉雕造型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老人的“老”,一是脸部细节的刻画,二是身体的一个体态来体现。老人造型所形成的体积通过块面来体现,通过不同的朝向形成大的块面,“老人”的姿势一般情况常有三个(有时也有两个)面构成。
老人的慈祥和庄严感,通过三个块面的起伏来体现。总体来说块面的起伏程度不大,所朝方向的区别也不大,所以三个块面之间的构成关系相对简单,再配以适当的线条刻画衣纹,富有整体的统一感。通常我们在观察老人的姿态时,需要考虑老人身体的状态,因为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会出现佝偻,容易驼背,凹胸耸肩,老人的上半身姿态相比较下肢的姿态而言更为明显。这样雕刻出来的老人玉雕会凸显出老人的一种慈祥、质朴的艺术感受。
(三)人物造型之神话人物
在人物雕刻还有一大分类主要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造像。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在普通人心中对于健康的祈求、生活的幸福等等美好的祝福,需要借助一个信仰将其心中的期盼得以抒发,所以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信仰。在整个消费市场上,神话人物雕像在玉雕艺术品一直非常受欢迎。
神话人物的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造型不同,神话人物造型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钟馗”形象来说,钟馗是惩恶扬善,驱魔避邪的化身。在玉雕人物中就常有钟馗捉鬼的艺术造型。相传唐明皇患病,时常梦见大鬼吃小鬼的场景,大鬼自称其是钟馗,生前因相貌丑陋,殿试时受到不公平待遇,心生愤恨,触石阶而亡,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梦醒遂召来画师吴道子绘画梦中钟馗形象,此后便有钟馗打鬼、吃鬼、役鬼等众多形象,和驱鬼镇宅,辟邪的象征。玉雕钟馗形象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关公,被奉为“武财神”民间有拜关公的习俗,相传拜关公可以保佑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仕途坦荡,平步青云;学业有成,平安吉祥。中国台湾地区有其盛行拜关公,在玉雕艺术中,关公形象也受到了玉雕匠人的青睐。
寿星,又称南极仙翁。人们把寿星的形象臆想成额头宽大,笑脸迎人的老翁形象。在笔者心目中,寿星是一位谆谆诱善,笑容满面,眉慈善目的长着,造型中多为一手执杖,一手捧仙桃。通常玉雕寿星形象来表达对长者长寿的祈祷与祝福。
玉雕的人物造型根据不同朝代的文化不同、审美需求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有着鲜明的历史特色和地域特色。这也让传统玉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代表。
二、传统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历史的积淀。在这么长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民俗文化数不胜数,同样这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的集中展现。从制度规范、婚丧嫁娶、饮食起居、到经商开店等各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并且根据地域的划分,时间的流转,这些传统民俗文化也有着其发展的轨迹。可以说民俗文化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生活表征,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并且在很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对于民俗文化多有借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古代是从奴隶设计到封建社会逐步转变,这其中文化的发展对于统治者来说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因为文化的发展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古代注重礼,它最初用于祈福消灾,因为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所以十分看重。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民俗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中有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中蕴含了浓厚的中华民俗特色,从很多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身影,比如传统剪纸,就是民俗文化的代表。通过图案的多重变化,从而展现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和其内在的精神内核。
传统民族文化有着多种的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风俗习惯和民俗故事。在古代很多人不识字,只能通过大人讲故事来了解这个世界,然后一代传一代,使得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保留下来的文化现象,在精神文化上具有传承性,可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同样它源自于大众,也服务于大众。在很多传统艺术形式中都让我们见到传统民俗文化的身影。很多优秀的造型都借鉴了传统民俗文化。
三、玉雕人物造型与民俗故事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玉雕工艺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造型设计上不是凭空想象的。设计师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探索宇宙而不断丰富其对于艺术的感受。在玉雕设计上,很多题材就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万物,从而形成了造型多变的玉雕艺术品。传统工艺品的作用是服务于生活,无论是日常使用,陈设欣赏,还是佩戴装饰。不同的造型应用于不同作用的玉雕工艺品中,将各种民间的神话、民俗故事都列入造型设计的题材库之中,在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都讲传统工艺的造型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造型的设计为其注入深层次的祝福和寓意,展示了当时的民间生活,也体现出当时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现民俗文化的玉雕艺术品,通常都有着非常积极向上的含义,是吉祥的祝福、殷切的期盼。如果我们切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玉雕设计内层的含义与民俗文化中的含义相对比,可以发现其内在是相同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这种观念是一种集体性的潜意识,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期盼和愿望。比如让孩子佩戴玉锁来保佑平安,老人赠玉葫芦希望长命百岁。每一个传统玉雕的造型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从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衍生出来的具象展现。它不仅是对于玉雕设计的优秀传承,让玉雕文化走入民间大众之中,将玉雕文化的影响范围最大化,更能让人类的精神和意识具象地展现出来,从而体现玉雕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价值。
四、结语
玉雕造型的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论是传统绘画、神话传说还是传统的哲学思想,在整个玉雕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让玉雕有了更加多层次的内涵。在当代玉雕发展中,人物设计仍然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民俗文化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让这两者做到再一次的全新融合是其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