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向高端大步迈进

2022-06-27黄鑫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3期

文:黄鑫

中企自主研发制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骐跃”Super-large diameter shield machine “Qiyue”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by a Chinese enterprise(新华社 供图)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奋斗者号”万米海沟成功坐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采“冰”,大国制造屡创奇迹,制造大国奋楫笃行。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培育优质企业,扩大制造业领域对外开放,制造强国建设迈出坚定步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制造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冰雪蓝的主色调上,白色飘带飞舞着,若隐若现的雪花和运动元素点缀其中,这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瑞雪迎春”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1 月6 日,首趟北京冬奥列车从北京清河站上线发车,不到一小时便到达河北崇礼,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C919 大型客机准备运营,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在长江三峡投运,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建成运行,世界首套8.8m 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

大国重器,诠释中国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2 年至2021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从20.9 万亿元增长到37.3 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 万亿元增长到31.4 万亿元,连续12 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 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拥有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强大国内市场加快形成,为中国制造业从规模经济向基于大规模定制的范围经济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双重优势叠加转变提供条件。同时,产业门类齐全、链条长、配套完整,让中国制造具备了大而全的优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中国制造业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攀升,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不断巩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秦海林说。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21 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7%。通信设备、高铁、卫星等成体系走出国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持续攀升。

Tianwen-1 is the first Chinese Mars probe, Fendouzhe (Striver) is China’s self-developed 10,000-meter-deep manned submersible... China has successfully landed a spacecraft on the moon’s surface and extracted “combustible ice” from the seafloor off its coastlines. The country keeps making new advances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the very foundation on which a country and a powerhouse are buil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has intensified efforts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cor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upgrade the industrial foundation, modernize the industrial chain, accelerate innovation in integrating next-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ubate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and expand opening up in the industry. It has taken solid steps to build a manufacturing powerhouse, and steadily enhance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新型显示、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 年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结出累累硕果,产业创新加快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大步迈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门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基础再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两化融合、生产力布局优化、去产能、降成本、绿色制造、三品建设、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配套措施,基本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制造业政策体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1 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及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了研发主体的投入热情。骨干龙头企业一马当先。在最新发布的世界500 强企业榜单中,中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 家入围,比2012 年增加28 家。

中小企业创新活跃。秦海林介绍,中国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 年11 月,中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 家,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 万多家。“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 家“单项冠军”企业。

上海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中小企业。它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家庭智能充电设备,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私有充电桩的行业“龙头”。2019 年之后,挚达科技开始转型直面终端消费者,并借助京东的发展生态圈,迅速找到了撬动销量暴增的密码,坚定了创新发展的步伐,并于2021 年入选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加速创新向各领域推进,也让中国制造业具备了“新”的优势。盛朝迅表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异军突起,成为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立足独门绝技做精做强做优优势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方阵,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进军。

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 号”海洋牧场平台China’s first deepsea intelligent bottoms u p p o r t e d c a g e“Changjing No. 1”m a r i n e r a n c h i n g platform(新华社 供图)

补链强链提升韧性

2020 年12 月29 日,当3000 多台笔记本电脑载满最后一辆物流车,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年营收突破1000 亿元——合肥“千亿企业”宣告诞生。联宝带来的远不止一家工厂,而是串起一条电子信息产业链,还引入全球化的研发团队和成熟的创新体系。如今,全球每销售8 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联宝。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要把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作为重点任务,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秦海林说。

补短板,中国制造业着力稳定供应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下,中国实施了十大领域四基“一揽子”重点突破行动及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材料、技术和工艺取得突破,探索形成了一批强基突破的典型路径模式,切实解决了部分重点产业的四基“卡脖子”问题。“以信息技术领域为例,中国的芯片、传感器、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领域产品和服务逐步从基本可用向好用易用迈进,已初步形成体系化、生态化发展态势。”众诚智库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柳絮说。

锻长板,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制造业高端创新持续突破,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大飞机、载人深潜、射电望远镜、超级计算机、5G 研发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向制造业深度渗透,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部分战略领域抢占了制高点,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增强,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28%分别提高到2021 年的15.1%、32.4%。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16%。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