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

2022-06-27龚妮娜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龚妮娜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2016年投入使用以来,颇受好评。除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增多,不少研究者、教育者认为“统编版”所蕴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功能也在提升。不过,虽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上有所增加,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有所提升,但整体上依然有所不足,并不能完全满足初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统文化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不足

(一)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注释相对不足

古代文学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历史典故、风俗礼节、古代文物、名号称谓等方方面面。因此,在作品注释上,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然而,统编版在古代作品的注释上却更加注重文词的注释,而对于文化知识的注释则相对不足。例如,八年级下册所收的李白诗《送友人》中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统编版对“班马”注释为“离群的马”。然而“班”为何是“离群”,其实应该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实际上,许慎《说文解字》注“班”字云:“班,分瑞玉也。”可知,班最早有“分玉”的意思。而“班马”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杜预注“班马”云:“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可见,无论是“班”还是“班马”,都是拥有文化渊源的,完全可以对它们的文词来源、演变进行更为详细的注释。

(二)对古代文学体裁概念的界定过于宽泛、含混

关于古代文学的体裁,今人的界定与古人是不同的。今人对于古代文体主要分为诗歌、散文、词、小说等几种,而古人对于文体的界定要详细得多。例如,诗歌便有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等之分,而文章有书、论、说、表、铭等之分。虽然现代并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古人的方法进行文体分类,但古代文体一些基本的区分还是应该明确。然而教材往往是以现代的文体概念替代古代的文体概念,并没有真实地呈现作品真正的文体。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选录了《木兰诗》,将其称为“北朝民歌”,而“民歌”是今人的文体概念。在人教2001年版七年级下册的《木兰诗》中注释为:“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样的讲释参照了古人的文体分类,并介绍了文本出处,相较于统编版而言更为严谨。

(三)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育彰显不够

广义的传统文化包括人格修养、德行品质。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义、忠信、孝悌、谦虚等品性都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产生的人格追求。因此,语文教材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温儒敏强调:“作为‘统编版’,这方面(道德修养)要求更高。……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虽然统编版重视道德教育,不过在古代文学版块上,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实际上,可以将道德修养作为学习的重点目标,和单元要求、课前导读或者课后习题相融合。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选录欧阳修的《卖油翁》,“预习提示”是让学生“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多少,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参考注释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行为、动作的词语,体会文言文特有的简洁风格”。“思考探究”中则是:“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当学生带着预习任务,带着探究问题的角度去阅读文本时,关注中心会偏向于文言文语言本身及陈尧咨的性格特征。但熟能生巧、谦逊有礼的卖油翁形象是更值得学生学习和探讨的,却被忽略了。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改进建议

(一)完整准确地展现作品的传统文化信息

统编版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涉及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化讯息过于简略,因此,对于关涉作品的关键文化讯息应该进行丰富、增补以及更为准确的界定,尤其是对于作者、出处、文体等关键讯息,不能宽泛、含糊,而是应该尽可能地详细、准确。例如《木兰诗》涉及“乐府诗”的概念时,可以在注释中对“乐府诗”的含义进行更详细的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此官署负责采集民间诗歌并整理配乐,供朝廷典礼、娱乐之用,这些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还可以针对乐府诗的“时代”“作者”“句法”“格律”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对乐府诗这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文体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

(二)完善、丰富古代文学作品的注释

古代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宝库,作品涉及的历史典故、人物事件、民风民俗、制度礼仪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作品内容的注释不能简单地停留于字词注释,而是应该深入挖掘作品之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究竟哪些传统文化知识须要注释,可以结合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教材的整体容量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安排。例如,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选录李白的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以将王昌龄与李白之间的关系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只有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王昌龄与李白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那么才能真正理解此诗所蕴含的情感。又如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选录崔颢的名诗《黄鹤楼》,可以对黄鹤楼的历史进行详细的介绍,如果学生能够对黄鹤楼的历史更为了解,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崔颢的诗,同时对于我国“四大名楼”等文化知识也会有所认知。

(三)运用经典增加道德修养内容

教材里可以增加《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名句,但并不局限于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而是指导他们通过讨论、实践的方式,更为深刻地认识《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文化内涵与行为方式,并在实践之中进行尝试,真正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例如选录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时,便举例历史上善于反省自己而最终成才的人物。这样,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激励他们学会主动反省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參考文献:

[1]张红霞.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39(05):92-99.

[2]彭东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注释之误[J].课程·教材·教法,2020(16):73-75.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