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自然课程观察之“养蚕记”

2022-06-27江效竹杨娜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0期
关键词:益虫小蚕蚕宝宝

江效竹 杨娜

幼儿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是课程的提取,小到一棵草、大到一个人,一件事,一面墙都可以是孩子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养成爱观察、爱探索的良好习惯。我们班级特此开展有关于“养蚕记”的活动,让孩子们在饲养中观察,观察中学习,学习中了解。

一、始于生活,预设主题

春暖花开之际,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我们准备重新打造班级的植物角和养殖角,在和孩子们商量种什么植物,养什么小动物的时候......这时,蛟蛟宝贝大声的说道:“我家里有蚕籽,这几天已经出来小蚕了。”就因为他的一句话,引来了许多孩子围在他的身边,和他聊起来小蚕。

终于,在孩子父亲的帮助下,班级中来了一批“蚕宝宝”,也让孩子们开始对它开启了认识、学习,了解之旅。

二、观察、发现,了解成长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课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这几天蚕宝宝来班级了,它们是一颗颗圆圆小小的卵,孩子们每天趴在纸盒上观察它,直到有一天,一位小朋友观察到白白的纸盒上趴着一个和蚂蚁一样的小动物,这时候有孩子大声说起来:“老师,我们的蚕宝宝旁边有小蚂蚁。”就因为孩子们的好奇,我们一起阅读《蚕宝宝的一生》这本绘本故事。孩子们从绘本中清晰地了解蚕宝宝的成長过程:卵—蚕蚁—一龄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蚕蛾,还知道了蚕宝宝出的食物是桑叶。孩子们惊奇蚕宝宝的出生变化,因此会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他们越发的认真了。

大约三四天,孩子们发现已经出来的小小蚕宝宝已经不是蚕蚁的状态,变成身体白白的一龄蚕了。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所需要的食物也是越来越多,原先个别孩子带来的桑叶已经不够这些蚕宝宝食用了,这时候就发动家长的力量,各位家长搜集桑叶纷纷带来班级,让蚕宝宝填饱肚子。没过几天,班里的鲁亦心小朋友发现一条蚕宝宝不动了,身体也发黑了,原来是小蚕生病了。那为什么小蚕会生病呢?我们将此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

第二天,在生活动动结束后我们便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在幼儿的回答中得出,有从书中寻找答案,有从父母身上寻找经验,有通过网络寻找原因。最后总结出来,蚕宝宝是个特别娇气的小动物,他的生长环境和食物都需要特别护理。首先,他的居住环境要注意干燥,不能潮湿;其次喂食桑叶时不能沾水,水会让小蚕生病。在发现这些问题后,孩子们对于小蚕的护理更加精细了。为小蚕准备了一个新的纸盒,并将每天采摘的桑叶擦的干干的再喂给小蚕吃,在孩子们精细的护理下,小蚕一天天的长大。一个个都开始吐丝结茧了。孩子们看到黄黄的蚕茧都在讨论,这个蚕茧可以干嘛?我便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蚕茧有什么作用呢?”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保护自己;有的幼儿的说是冬眠了;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便从网络中寻找一些照片,看看蚕茧的作用,原来蚕茧就是蚕蛹期的保护层,里面含有蛹体,而且这个保护层里面含有茧衣、茧层和蛹衬等部分,等蚕宝宝变成蚕蛾破茧而出,这时的蚕茧经过后期经过加工可以用来制作绢纺和丝绵等材质的布料和衣服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孩子们都感叹蚕宝宝的伟大。

三、提炼幼儿问题,生成主题课程

幼儿生成活动的内容和主题通常来自他们感兴趣的熟知的世界,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自主活动。生成课程是儿童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的环境影响,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的充分了解、研究的结果。它是在儿童和教师的互动中形成的。

因此我们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和孩子们探讨,发现孩子们通过小蚕,对于昆虫充满了乐趣,于是更具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更具孩子的问题,生成了以下课题:

问题一:什么是昆虫?

孩子们通过认识蚕宝宝,从生活中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昆虫,可是它们都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我们通过科学课《昆虫》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了解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苍蝇、蚊子、蟑螂等是害虫,而蜻蜓、蜜蜂、七星瓢虫等是益虫。“那小蚕是害虫还是益虫呢?”这时候有孩子们发问了,通过查找资料,和孩子一起学习。原来对于桑农来说蚕的幼虫属于害虫,但是对于蚕的成虫来说它是益虫,因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蚕丝,可以用于制造丝棉、绸缎、服装等很多纺织品和保暖用品,所以它就是益虫。

问题二:那有人会伤害益虫,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们呢?

针对于此我们开展了一节社会课《保护益虫》,在课堂中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不去捕捉它们”;有的说:“带回家来养”。通过学习,孩子们一起倡导从家人开始,倡导不去捕杀它们,让爸爸妈妈加入孩子们的保护行列中。

问题三:“老师,你说用橡皮泥可以制作小蚕吗?”

对于我们班级幼儿来说,他们是非常喜欢橡皮泥这项美术活动的,再加上平时我们老师会经常带孩子进行橡皮泥的制作,所以对于小蚕的制作他们一个个想来试一试。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迫切需求。我们开展了美术活动《橡皮泥——小蚕》。

其实,关于孩子们的问题还有许多许多,我们要善于观察、挖掘,将孩子们问题以及观察的每一个环节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记录表、照片、主题墙等形式,调动起孩子们思维的触角,观察的敏锐度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

猜你喜欢

益虫小蚕蚕宝宝
大自然中的益虫益鸟
心灵深处的启发
心灵深处的启发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蚕宝宝养成记
蚕宝宝
可爱的小蚕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可爱的小蚕
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