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契约和人际视角下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2-06-27裴润生王淼

预测 2022年3期
关键词:知识整合信任

裴润生 王淼

摘 要:项目治理对实现我国质量集约增长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并通过32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中介了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信任正向调节了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在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关系间不起调节作用。研究丰富了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为项目治理效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解释逻辑,对项目管理绩效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关系;项目管理绩效;知识整合;信任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145(2022)03-0076-07doi:10.11847/fj.41.3.7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on Project ManagementPerformance Based on Contract and Interpersonal Rerspective

PEI Run-sheng, WANG Miao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Project governance is important to achieve quality intensive growth in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through 322 valid questionnaires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tract-governance cooperation(CG)and interpersonal-governance cooperation(IG)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nowledge integra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G/I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rust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ut

doesn’t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enrich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project governance, provides more explicit explanation logic for the effect of project governance,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ey words: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projec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nowledge integration; trust

1 引言

質量强国战略下,项目建设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作为国家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质量集约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项目以提高绩效成为当前各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项目管理领域中,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间合作项目越来越趋于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合作关系是企业间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基于彼此利益建立的存在于市场之中的协议关系,通过建立和维持合作关系进而达到“共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1]。一般意义上讲,项目本质上是临时性组织,结构和功能复杂,涉及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需要明确合作关系以对其进行治理。项目合作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包括正式的合同和协议等,可以帮助规范与合作方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与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强调正式的控制不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更倾向于采用非正式的模式诸如开放式的交流,广泛的信息共享等实现合作[2]。现有项目管理领域研究中,存在对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关注过多而对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研究不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在复杂项目的交易中,能够有效降低交易的费用且沟通效果较好[3]。因此,基于我国社会背景和上述研究现状,本文将聚焦于“不同类型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的影响效应”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本研究的创新贡献主要有:(1)验证了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以往文献研究中,往往只关注于某一方面的合作关系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合作关系,本文将两种项目合作关系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有效地拓展了合作关系的研究视角。(2)本文将信任作为重要的情境变量引入模型,研究了在不同信任程度下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

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即合作关系的选择与合作各方的信任程度密切相关,丰富了项目合作关系的研究情境。(3)本文将知识整合引入模型,验证了知识整合在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关系间的桥梁作用,理清了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的治理机制。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

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强调使用正式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来约束项目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为合作双方未来的权责利提供合法性的制度框架[4],减少了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护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契约是这种合作关系的核心,企业间通过缔结契约达成项目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性合作手段。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包括项目契约的准确性、完备性带来的事前激励,契约调整、变更所带来的事后适应性,契约的约束与履行[5,6]。这种合作关系是依照一定的制度结构来调整交易,以促使成本节约,从而进一步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提高契约弹性[7]。项目通常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且往往周期较长,契约条款的完备能够减少不确定性行为,契约的约束与履行能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容应对项目的复杂性等[8]。由此,本文认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关系理论视角下,交易双方之间的交换是嵌入人际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典型交换。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强调人际社会因素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9]。这种合作关系强调每一项交易都嵌入于社会网络的人际关系中,依赖于交易结构、关系规范等的完善。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项目合作各方在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地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绩效[10]。王清晓[11]认为,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在项目中形成稳定、忠诚的伙伴关系,促进彼此信守承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项目治理绩效。此外,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减少项目冲突和机会主义行为,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目的[12]。Bennett和Peace[13]认为,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能够降低30%~50%的项目成本,缩短40%~80%的工期。梁永宽[14]的研究发现,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本文认为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正向作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2 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2 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

知识整合,是指在项目合作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梳理、筛选并对其进行归类以进行留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间联系非常紧密,从而易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项目管理领域中,知识整合是一项非常庞大、繁杂的工作,整合多样化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核心是明确知识资源中个体之间的联系[15]。Stefano等[16]认为,知识整合具有复杂、细致的架构,包含战略整合和技术整合两个维度。基于大数据视角,唐彬等[17]认为,知识整合应该包括内部层级和外部层级的知识结构,其过程是数据—信息—知识的转化。

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通过规定项目合作各方权责利,加强了对道德风险问题的管理,降低了如承诺不履行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18]。对于项目治理中的知识整合,契约提前计划了整合所需时间与知识资源,为知识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通过对违背契约行为的惩罚避免了知识整合过程中由于权责利不明确导致的拖延现象。此外,这种合作关系对企业在整合中对所投人力、资金、设备等消耗有明确的规定,严格监督在项目治理过程中企业资源的消耗状况。当知识整合所耗费时间、资源较多时,会提醒企业对知识整合的经济性重新考量。进一步,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通过对项目各方权力与义务的绑定增强了项目依赖,促使伙伴间建立共同的乐观预期,互惠互利,增加伙伴间的交流与沟通,强化知识整合程度。由此,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是对项目合作过程中人际间关系动机和行动意愿的考量。这种合作关系通常采用非正式的弹性机制处理项目合作中所遇到的各类矛盾和冲突[19],消弭知识整合过程中的障碍。在这种合作情形下,所有的合作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氛围中进行的,关系氛围为项目合作各方提供了一個信息资源交换与整合的平台,合作各方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自身所需资源和信息等,从而推动知识整合的效率。项目组织间的关系互动能够降低合作中的关系协调成本,提升知识整合程度。由此,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 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4 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喻登科和周子新[20]研究了知识整合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共享经济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整合会积极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提升。武梦超等[21]依据组织信息理论,探讨了外部知识获取-知识整合机制间适配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外部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当知识整合程度较高时,合作各方在项目内部知识交流频繁,整合性知识为项目管理绩效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知识整合对项目管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前文分析,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知识整合可以作为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间的“桥梁”,起到中介作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 知识整合中介了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

假设6 知识整合中介了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

2.3 信任的调节效应

信任是存在于项目中合作各方的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合作各方在项目管理中履行承诺的程度,相互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成本[22]。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信任可以加强参与各方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各方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促使项目相关合作与问题的解决。Yeo和Ning[23]认为,通过加强工程项目成员间信任关系,充分利用合作伙伴间的资源及优势,从而实现工程管理绩效的提升。因此,信任程度越高,项目管理绩效越好[24]。当项目合作各方信任程度较高时,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会在沟通与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按照事前的计划履行各自的承诺,对计划实施中的争议和冲突能够有效地解决,进一步强化联合计划行为[25]。因此,信任能够强化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正向影响。而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是以正式的、具有约束力的书面协议来展开项目合作,受信任的影响程度较小。因此,信任对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7 信任在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关系间不起调节作用。

假设8 信任正向调节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测量

本文研究采用Likert 5级量表对各主要变量进行测量,非常同意为5,非常不同意为1。

(1)合作关系的测量。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主要参考Eriksson和Laan[26]的量表,如“能够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4个题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主要参考Lancer和Holzer[27]的研究,如“倾向于以项目结果为基础给予奖惩”,共4个题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3。

(2)项目管理绩效的测量。对于项目管理绩效,主要参考Abednego和Ogunlana[28]的量表,如“相比其他项目,该项目绩效产出较多”,共5个题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7。

(3)信任的测量。对于信任,主要参考Chan等[29]的量表,如“相信对方的意图和行动与预期目标是一致的”,共3个题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5。

(4)知识整合的测量。对于知识整合,主要参考Kou[15]的量表,如“新得到的知识与技术可以和已有知识与技术深度融合”,共6个题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4。

(5)控制变量。对于控制变量的选择,根据项目的特殊性,本文对项目规模和项目周期加以控制。

3.2 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调研时间为2020年7~9月,调查区域限定于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具有代表性城市。为使获取的数据更加可靠,研究采用了如下程序:第一,问卷设计过程中咨询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且在问卷确定后进行了预测试,针对预测试结果对问卷中的题项进行了修改、删除、合并。第二,对参与调研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对调研的问题、目的等非常熟悉,确保问卷填写的质量。正式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8份,删除答案缺失、反向题项存在前后矛盾的问卷后,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32份,有效回收率为83%。从单位屬性上看,公共部门105份,占比31.63%;私营部门227份,占比68.37%。总体来看,样本结构较为合理,数据来源较为可靠。

4 实证分析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利用SPSS软件对所涉及到的所有题项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解释度为25.65%,远小于标准值50%,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8,说明本研究所采用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可以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AVE)的平方根显著大于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各变量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本研究量表是在借鉴已有成熟量表基础之上经过修正和预测试结果得来的,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

4.2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变量间的区分效度,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检验。结果发现,五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χ2/df=1.98,p<0.001;CFI=0.937,TLI=0.906,IFI=0.945, RNI=0.927,RMSEA=0.057),且显著优于四因子模型,单因子模型等,说明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4.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的均值大于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

的均值,说明在当前项目中,项目管理者对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较为重视。知识整合、信任、项目管理绩效的均值也均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知识整合、信任对项目管理绩效均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各主要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下,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小于2,说明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回归分析。

4.4 假设检验

4.4.1 主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检验

本研究以项目规模和项目周期为控制变量,以两种类型的合作关系: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为自变量,以项目管理绩效为因变量,以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检验。

主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为仅包含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后,形成模型2。从模型2可以看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β=0.289,p<0.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1得到研究支持。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β=0.276,p<0.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得到研究支持。

根据Baron和Kenny[30]的步骤,检验知识整合在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关系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模型5可以看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β=0.276,p<0.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3得到研究支持;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知识整合(β=0.253,p<0.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4得到研究支持。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中介变量知识整合后,形成模型3。从模型3可以看出,知识整合对项目管理绩效(β=0.221,p<0.01)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由0.289降为0.193(模型3,β=0.193,p<0.01),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假设5得到研究支持。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由0.276降为0.187(模型3,β=0.187,p<0.05),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假设6得到研究支持。

4.4.2 调节效应的检验

本研究以信任为调节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在回归分析前,对交互项系数进行了中心化处理,以降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模型8可以看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信任的交互项对项目管理绩效(β=0.141,ns)不具有显著影响,假设7得到研究支持。从模型10可以看出,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信任的交互项对项目管理绩效(β=0.160,p<0.05)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8得到研究支持。

进一步,依据Aiken和West[31]的方法,绘制了信任的调节效应图,如图2所示。图2显示高信任程度代表的实线斜率大于低信任程度代表的虚线斜率,说明信任程度越高,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强,假设8再次得到研究支持。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项目是由多个企业依靠市场、契约等建立的临时的、稳定的指令式合作关系。然而,由于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有限理性等因素的存在,

项目合作过程中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需要依靠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来实现对此类问题的规避。本研究基于公共部门105份,私营部门227份,共332份问卷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中介了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信任正向调节了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但在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与项目管理绩效关系间不起调节作用。该结论有效地诠释了两种类型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丰富了项目治理研究。

5.2 管理启示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管理启示:(1)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尽管大多项目是临时性组织,也应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还是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均对项目管理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合作关系越好,项目管理绩效越高。因此,企业应采取各种手段建立和维护项目合作关系。(2)企业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以达到提升项目管理绩效的目的。当合作各方信任程度较高时,人际关系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应采用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模式开展项目合作。而当合作各方信任程度较低时,项目合作过程中需要正式契约的保障,因此,应采用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模式开展项目合作。(3)注重知识整合的重要性。企业各方在项目合作中,应构建起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不同知识间的交流、融合、转化,进而提升对新知识、新技术重构与原有知识、技术进行整合的能力,最终达到通过知识整合提升项目管理绩效的目的。

5.3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中,首先,由于项目治理的动态性,可以进一步分析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关系的动态匹配关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以使研究得到拓展。其次,本文研究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验证相关假设,无法验证基于契约的合作关系和基于人际的合作關系与项目管理绩效间的演化关系,未来可以收集纵向数据进一步分析。再次,可以引入制度环境要素,全面分析正式、非正式制度对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武志伟,茅宁,陈莹.企业合作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20(9):99-106.

[2]Poppo L, 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8): 707-725.

[3]Gulati R. Does familiarity breed trust? The implications of repeated ties for contractual choice in allianc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1): 85-112.

[4]Luo Y. Contract, co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10): 903-919.

[5]尹贻林,王垚.合同柔性与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实证研究:信任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5,27(9):151-162.

[6]Williamson O 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3): 171-195.

[7]常亮,刘凤朝,杨春薇.基于市场机制的流域管理PPP模式项目契约研究[J].管理评论,2017,29(3):197-206.

[8]孙玉国,山珊.契约治理对PPP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9,(5):64-76.

[9]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 91(3): 481-510.

[10]Zou W, Kumaraswamy M, Chung J, et al.. Identifying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PPP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4, 32(2): 265-274.

[11]王清晓.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耦合的供应链知识协同机理研究[J].中国商论,2015,(16):165-168.

[12]Claro D P, Hagelaar G, Omta O. The determinants of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how to manage business relationships[J].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3, 32: 703-716.

[13]Bennett J, Peace S. Partn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code of practice for strategic collaborative working[M].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6.

[14]梁永宽.项目管理中的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D].广州:中山大学,2008.

[15]Kou C Y. Subjective interdependencies in knowledge integration[J].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4): 394-404.

[16]Stefano B, Lorenzo C, Simge T.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technical change and strategy making[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20, (9): 1-32.

[17]唐彬,卢艳秋,叶英平.大数据能力视角下平台企业知识创造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7):123-129.

[18]Mellewigt H T. Choice and performance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matching alliance governance to asset typ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 (10): 1025-1044.

[19]Burkert M, Ivens B S, Shan J.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an empirical study[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2, 41(3): 544-556.

[20]喻登科,周子新.普适性信任,知识共享宽度与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112-121.

[21]武梦超,李随成,王玮.外部知识获取与新产品开发绩效:资源协奏与信息处理的视角[J].预测,2019,38(5):1-8.

[22]Anderson J C, Narus J A.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1): 42-58.

[23]Yeo K T, Ning J H. Integrating supply chain and critical chain concepts in engineer-procure-construct(EPC)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2, 20(4): 253-262.

[24]鐘云,丰景春,薛松,等.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动力的实证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29(3):94-99.

[25]Heide J B, Miner A S. The shadow of the future: effects of anticipated interaction and frequency of contact on buyer-seller cooper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35(2): 265-291.

[26]Eriksson P E, Laan A. Procurement effects on trust and control in client-contractor relationships[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2007, 14(4): 387-399.

[27]Lancer P D, Holzer M.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1, 61(6): 693-708.

[28]Abednego M P, Ogunlana S O. 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done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24(7): 622-634.

[29]Chan J H L, Chan D W M, Lam P T I, et al..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in target cost contracts in construction[J]. Facilities, 2011, 29(13/14): 542-562.

[30]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31]Aiken L S, West S G. 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M]. Newbury Park, CA: Sage, 1991.

猜你喜欢

知识整合信任
关于信任:最重要的十件往事
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三二轮复习中促进知识整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加工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例谈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