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四项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分析

2022-06-26梁秀梅张基镕朱欢欢张昕仪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300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血管胰岛素血糖

梁秀梅,张基镕,朱欢欢,张昕仪(.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000)

现阶段,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以及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饮食结构的提升的同时,导致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内分泌代谢失调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身体消瘦,该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最高,可达到90%以上。2型糖尿病是一种不可逆且需要终身治疗的代谢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是血糖控制不及时,引发各种合并症[1-2],包括糖尿病足、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早期采取及时的治疗可预防微血管病变,同时延长患者生命周期。由于2型糖尿病会导致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最终形成血栓。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4例,探讨凝血四项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4例,依据是否伴有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对照组40例(单纯2型糖尿病),观察组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56~91(56.82±9.57)岁;病程(1.98±0.25)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9~90(55.82±9.10)岁;病程(2.62±1.0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均符合临床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3)患者符合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任意一项,则判定为微血管病变;(4)患者无沟通障碍;(5)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合并急性并发症及周围血管病变者;(3)凝血功能异常;(4)患有重要器官衰竭者、自身免疫系统者;(5)休克、DIC、急性传染病等其他应激状态;(6)患者无法正常沟通或患有精神类疾病;(7)入院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凝血四项检测。清晨,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2 ml,置入抗凝管,采取枸橼酸钠抗凝,装入低速离心机(参数为2 500 r/min),离心10 min,获取上层清液,在-70℃环境保存待检,采用众驰全自动凝血测试仪[XL3200,京械注准20152400146,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3-4]。凝血四项检测全过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标本检测在采血后的2 h之内完成。

1.4 临床观察指标(1)血糖指标,包括FPG、2 hPG、HbA1c等。(2)凝血四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3)C肽。(4)采取稳态模型评估法检测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22.5=HOMA-IR,标准数值为1,且胰岛素抵抗水平与HOMA-IR呈现正相关关系。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FPG、2 h PG、HbA1c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4 40 FPG(mmol/L)9.84±1.63 8.13±1.15 5.504 0.00 2 h PG(mmol/L)16.24±2.26 12.54±2.08 7.991 0.00 HbA1c(%)10.54±1.80 8.16±1.19 7.316 0.00

2.2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结果比较 观察组PT、APTT、TT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FIB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结果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4 40 PT(s)11.03±1.06 12.69±1.34 6.325 0.00 APTT(s)27.85±3.11 30.98±3.20 4.653 0.00 TT(s)8.05±1.09 10.59±1.94 7.572 0.00 FIB(g/L)5.41±0.70 4.22±0.51 9.114 0.00

2.3 两组患者C肽、HOMA-IR水平比较 观察组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肽、HOMA-IR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C肽、HOMA-IR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 n 44 40 C肽(nmol/L)0.17±0.11 0.49±0.27 7.232 0.00 HOMA-IR 1.87±0.23 1.45±0.19 9.339 0.00

2.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HOMA-IR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OR=1.338、1.540),C肽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目前尚未发现确切的发病机制,但是通常认为糖尿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结合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反应,往往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的减少所造成。病因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者既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又有胰岛素作用缺欠,而引起的体内五大营养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身体各个组织功能将会受到破坏,甚至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需要高度重视[5-6]。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患上糖尿病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状态,极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全身性的广泛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有时候会出现肾病、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而死亡。这种微血管病变,会累及全身存在微血管床的部位,包括四肢、皮肤、骨骼及组织,对此需要充分重视此类并发症。早期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早期诊断无典型病症,且无有效的诊断方式,因而在临床上难以作出诊断,影响预后效果。凝血四项的检测,能够评估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FPG、2 hPG、HbA1c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本次研究可知FPG、2 hPG、HbA1c是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长期的糖代谢异常,促使非酶糖基化产物升高[7-8]。HbA1c会参与到糖尿病病理改变的过程中,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HbA1c会明显升高,HbA1c会从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关患者的生理功能,该指数升高会引起血液粘稠度和血脂的升高,导致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由此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分析原因为高血糖在通过破损血管内皮细胞时,削弱其功能,增强血管平滑肌;患者体内持续出现血糖升高情况,进而所产生的糖基化终末代谢物,对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的程度损伤,进而形成血栓,最终结果为微血管病变。由此可见,FPG、2 hPG、HbA1c等血糖指标与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有重要联系。

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FIB属于人体凝血功能的常指标,是凝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往往与高凝状态以及血栓的形成息息相关,是用来表示病理性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变化的一个指标,其水平升高,则表示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受损。FIB的血管病变预测能力较强,由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导致平滑肌的增生和迁移加快速度,因此FIB指数升高将会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更容易促进血栓形成。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评估指标,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会导致血管内皮遭受慢性炎症反应的伤害,进一步损害细胞核的抗凝系统,最终打破了凝血与抗凝之间的平衡,导致血栓发生,APTT缩短。PT、APTT指数降低表示患者内、外源性凝血状态均为高凝,同时说明患者形成血栓的几率较大[9]。

观察组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肽在微血管病变起到关键性保护作用。C肽可与活化磷脂酰肌醇及E R K1/2相结合,具有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的效果,激活基质增殖;能够与细胞表面特质结合位点相互融合,刺激大量激Na+-K+-ATP酶的释放,减弱肾小球高渗透压的同时,确保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功能完好无损,增强肾小球过滤效果,降低尿蛋白的排泄率[10]。另外,C肽对于受损的神经传导功能,起到逆转功能。

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HOMA-IR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OR=1.338、1.540),C肽呈负相关(P<0.05)。HOMA-IR是现阶段判断胰岛素水平高低的有效依据。有相关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病发始动病因为胰岛素抵抗,并且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11]。另外,胰岛素抵抗的表达与激素-抵抗素水平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均可对血管活性起到调节作用,抑制胰岛素分泌的脂联素分泌,刺激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致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管活性,进而诱发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12]。通过本次研究可知,HOMA-IR可用于预测微血管病,其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

综上所述,FIB、HOMA-IR的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或病情加重,对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微血管胰岛素血糖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