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2-06-26刘卫山遂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遂平463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库巴射血缬沙坦

刘卫山(遂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遂平 463100)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其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1]。心脏功能性损伤、心脏负荷过重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近年来,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数目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心力衰竭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多伴有基础性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危及性命[2]。临床上多采用强心药、利尿剂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但不能达到理想临床治疗效果[3]。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抗心力衰竭药物,使用后能抑制脑啡肽酶和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减少患者体内水钠潴留情况,并能改善心室重构[4]。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2~70(63.56±2.54)岁;病程2~10(5.56±2.34)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51~73(64.09±2.61)岁;病程3~11(5.66±2.4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2)年龄为50~75岁;(3)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4)LVEF≤40%;(5)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病变或精神疾病;(2)伴有恶性肿瘤;(3)伴有先天性心脏病;(4)临床资料不完整;(5)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口服地高辛片(生产厂家: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678),0.5 mg/次,3次/天。研究组则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90002)口服治疗,50 mg/次,2次/天,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临床观察指标(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应用多普勒动态心动图仪测试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水平。(2)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抽取两组患者肘静脉血液5 ml,使用医用离心机将血清分离后,测定其血清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以及血清肌钙蛋白(cST2)水平。(3)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判断标准为:显效: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射血功能恢复,心功能分级下降≥2;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减轻,射血功能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无效:心功能分级或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无变化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心悸、低血压等。(5)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有无心源性死亡与心力衰竭再住院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PW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LVPW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P n 50 50 LVEF(%)治疗前35.16±4.57 34.89±4.60 0.208>0.05治疗后48.26±4.89 42.03±4.71 4.588<0.05 LVPWD(mm)治疗前10.22±1.40 10.19±1.41 0.075>0.05治疗后8.01±1.14 8.89±1.38 2.458<0.05

2.2 两组血清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cST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ST2和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水平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P n 50 50 NT-proBNP(pg/ml)治疗前569.35±40.57 565.78±41.01 0.309>0.05治疗后236.65±26.12 274.54±34.66 4.365<0.05 cST2(ng/ml)治疗前58.22±11.07 57.89±11.11 0.105>0.05治疗后17.65±3.25 24.08±4.57 5.733<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心源性死亡率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比较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研究组有2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并再次住院,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4.00%(2/50);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并再次住院,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为16.00%(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

3 讨论

心力衰竭最显著特征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的激活,可引发心肌功能障碍和心肌细胞异常。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心脏供血不足、射血分数降低密切相关,其中射血分数降低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6]。临床研究表明[7],利钠肽系统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发展起抑制作用,而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会令患者病情加重。

目前临床尚无治愈心力衰竭的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疾病进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再住院率及死亡风险。针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上多用强心类药物进行治疗,地高辛属于强心苷类药物,能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力衰竭时的血流量,但其不能抑制血管紧张素的释放,因而无法实现理想治疗效果[8]。沙库巴曲缬沙坦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合而成,可对脑啡肽酶的分泌进行有效抑制,从而发挥扩张血管、维持水钠平衡的作用,能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心肌结构[9]。对此,本次研究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恢复心脏射血功能,这是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后能降低血管紧张素水平,确保心肌细胞供血、供氧量充足,减少血管血流阻力,对微循环的改善有重要意义[10]。而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控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对心肌细胞有较好保护作用,因此,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能获得更佳疗效[1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患者NT-proBNP、LVPWD、cST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恢复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供血,起到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并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可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水平,这是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酶抑制剂,能阻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合成释放,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并强化利钠肽系统,降低脑啡肽酶活性[12]。并且有研究指出[13],沙库巴曲缬沙能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抑制心室重构,并降低多种与心脏相关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心排血量和肾血流量,减轻患者机体水钠潴留现象,改善心功能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服用后该药会于3天内达到稳态水平,药物可经肝脏代谢,机体内无明显蓄积,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具有较高安全性[14]。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而研究组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控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进展,这是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提高患者利钠肽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增加线粒体活性,提升毛细血管密度,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转归[15]。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条件、延缓心室重构的同时能有效保护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效扩张血管,促进患者机体有氧代谢,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促进意义[16]。

综上所述,利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心脏射血分数,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猜你喜欢

库巴射血缬沙坦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是未来防治重点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芥末糖
二维超声Simpson法和M型超声Teichholz法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