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多方位扫描诊断股骨撞击综合征临床价值研究*
2022-06-26王勇刚孟凯龙
王勇刚 孟凯龙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CT室 (河北 邯郸 056002)
髋关节作为人体中最稳定的关节,其活动广泛,同时也是全身主要的持重关节之一。20世纪末有学者最早提出了髋关节形态学异常是引起退行性关节病的原因之一,后续较多研究发现髋白截骨术后股骨髋白存在撞击情况,随后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理论,于2003年,被正式命名本病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1-2]。FAI是指股骨头颈交界处长期与髋臼频繁撞击所致的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病,发生的原因与解剖学结构异常有关,40~50岁中青年是其疾病多发人群,受疾病影响,患者临床表现常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事实上,对于运动量较大的年轻人,上述临床症状更为明显。影像学检查是检出、评估FAI的髋臼唇损伤、解剖学结构损伤的主要辅助手段,MRI对关节软组织成像质量佳[3-4]。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FAI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总结MRI检查中FAI图像表现,可使临床诊断从中受益,降低误诊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FAI患者(n=56)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56例患者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9.15±6.78)岁;病程时间4个月~23年,平均病程时间(3.15±1.05)年。发病部位:左髋31例,右髋2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症状。所有入选患者均由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负责,接受了关节镜下行单髋关节滑膜切除术,术中记录髋臼唇损伤及其他结构损伤情况。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完整;年龄18岁周岁以上,主诉髋周或腹股沟区疼痛大于3个月,单侧发病者;髋关节撞击试验结果显示:阳性;未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有髋关节手术史者。排除标准:幽闭空间恐惧症者;未完成MRI检查者;妊娠期妇女。
1.2 MRI检查使用美国GE 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扫描前:摘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配饰、物品。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平伸,使用体表接收柔线圈进行扫描,常规使用轴位、斜矢状位和斜冠状位连续扫描。对患者进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斜冠状位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FSE-T2WI)、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参数:T1WI序列TR/TE:600/17ms,Flip Angle 90,层厚3.5mm,采集1次,矩阵512cm×512cm。FSE-T2WI序列参数,TR/TE为3300ms/96ms,Flip Angle 180,采集2次,层厚3.5mm,间隔0.5。STIR序列:TR/TE为5100ms/60ms,Flip Angle 180,设置层厚为3.5mm,采集2次。矢状位压脂T2WI (TR/TE:2500/50ms)。
1.3 图像分析对患者MRI图像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图像能否清晰显示髋臼唇的形态及解剖结构细节、病理损伤情况,包括观察患者髋臼唇前部是否出现撕裂、钙化,相关软骨是否合并损伤,同时观察T1WI、T2WI信号改变情况。对患者髋臼测量均采用横轴位,在股骨头中心连线层面对56例患者进行髋臼前倾角、髋曰前断面角及轴位髋臼深度测量,利用髋臼前倾角评估髋白前后倾斜情况,正常轴位髋白开口主要为向前倾斜,若测量结果显示角度减小或出现负值,则提示髋臼前倾不足或髋臼后倾[5]。正常盂唇MRI图像表示:附着于髋臼缘的均匀三角形低信号;盂唇损伤则为低信号的盂唇内见高信号改变。将MRI结果与患者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RI评价髋臼唇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多方位扫描对FAI患者髋臼唇损伤的诊断56例FAI患者中,经过关节镜损伤证实,5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髋臼唇损伤,其中92.86%患者手术中可见前上方盂唇受累,7.14%未见盂唇受累。MRI多方位扫描检查检出髋臼唇损伤阳性者42例,诊断髋臼唇损伤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100.00%、80.76%,见表1。
表1 MRI多方位扫描对FAI患者髋臼唇损伤的诊断情况(例)
2.2 MRI多方位扫描对FAI患者伴其他结构损伤诊断情况关节镜下发现FAI主要伴软骨损伤、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圆韧带损及股骨颈疝窝损伤,MRI对其诊断正确率为例数分别为3例(30.00%)、3例(100.00%)、2例(100.00%)、2例(100.00%)、2例(100.00%),见表2。
表2 MRI多方位扫描对FAI患者伴其他结构损伤诊断情况
2.3 FAI患者患、健侧髋臼MRI测量数据对比FAI患者患侧髋臼前倾角均值为(12.25±3.25)°,髋臼前断面角均值(42.91±3.25)°,轴位髋臼深度均值(2.86±0.25)°,FAI患者健侧髋臼前倾角及断面角明显高于正常患侧,轴位髋臼深度低于患侧(P<0.05),见表3。
表3 FAI患者患、健侧髋臼MRI测量数据对比(°)
2.4 MRI图像分析MRI 扫描中利用斜冠状位观察患者外上盂唇损伤情况,正常盂唇信号未见明显改变(见图1~图2),盂唇损伤主要为低信号盂唇内见可发生高信号改变;通过斜矢状位观察FAI患者前盂唇和后盂唇,3例盂唇旁囊肿及盂唇实质部完全撕裂均表现为高信号改变(见图3~图4)。
图1 横断位显示股骨。图2 斜冠状位观察正常外上盂唇,均匀低信号。图3 盂唇旁囊肿。图4 盂唇实质部完全撕裂。
3 讨 论
3.1 髋关节正常解剖及FAI发病机制髋关节是人体中解剖学中最为牢固、稳定的重量支持关节,在临床中,因髋关节为球窝形持重关节,严重感染、骨坏死等疾病好发于此。在关节构成中,髓关节主要为髓臼、股骨头颈组成,骨性髓白及纤维软骨盂唇包绕髓臼,在提高了髋臼深度的同时,具有容纳股骨头的作用,相互形成稳定构架;在其外,关节韧带及肌群加固稳定[6-9]。较多文献认为[10-12],FAI发病机制与髋关节长期在不正常外力影响下,股骨近端及髋臼边缘出现异常接触,随着病情紧张,最终引起髋臼盂唇、关节软骨损伤,发生退行性关节炎。病因源于学说主要分为:(1)先天性病因。股骨头颈区和或髋曰先天发育的形态学异常所致。(2)对于髋关节解剖学结构正常者,后天因过量运动可发生FAI。
3.2 MRI多方位成像在诊断FAI中的临床价值MRI具有较高组织分辨能力,在图像处理中能获得多方位断层图像,对于立体显示髋关节解剖学结构优势明显,有益于明确股骨头外观形态、髋臼延伸、髋臼深度。事实上,较多文献认为髋关节MRI表现手多因素影响,比如成像序列、患者骨成熟程度,皮质骨MRI特征为围绕股骨头边界清晰低信号。正常的髋臼唇在横断面上与三角形相似,底部凹陷,大致分为前、后唇,整体呈倾斜走行形态[13-14]。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冠状位及斜冠状位进行髋臼唇观察,56例FAI患者中,经过关节镜损伤证实5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髋臼唇损伤,其中92.86%患者手术中可见前上方盂唇受累,MRI多检查检出髋臼唇损伤阳性者42例,诊断髋臼唇损伤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100.00%、80.76%,表明MRI在显示髋臼唇中优势明显,可使诊断工作者从中获益。关节镜下发现本组FAI主要伴软骨损伤、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圆韧带损及股骨颈疝窝损伤,MRI对其诊断正确率为例数分别为3例(30.00%)、3例(100.00%)、2例(100.00%)、2例(100.00%)、2例(100.00%)。陈静等[15]文献结果显示,MRI对髋臼前上唇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100%、80%、100%、20%。对于唇旁囊肿、股骨头囊肿等诊断的符合率高,单侧髋MRI对FAI患者髋臼唇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另一方面,本研究对患者患侧、健侧髋臼前倾角、前断面角及髋臼深度进行了对比,发现FAI患者患侧髋臼前倾角均值为(12.25±3.25)°,髋臼前断面角均值(42.91±3.25)°,轴位髋臼深度均值(2.86±0.25)°,FAI患者健侧髋臼前倾角及断面角明显高于正常患侧,轴位髋臼深度低于患侧(P<0.05),事实上MRI显示唇旁囊肿时,常常提示多伴盂唇撕裂,MRI斜矢状位结合斜冠状位可以更为清晰的观察髋臼唇发生病理改变的层面及异常信号[15]。
综上所述,MRI图像可直观显示FAI患者关节损伤情况,利用多方位可对其髋臼前倾角、断面角及髋臼深度进行准确测量,可为临床资料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