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22-06-26祁鑫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学

祁鑫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是对社会建设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创新思路,导致学生在接受与应用信息知识上存在偏差,难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要阐述,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引言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思维已经成为现在标准化教学体系当中的主要内容。当前小学阶段的信息学科已经转变成为了技能型的全能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观念以及学习品质,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提升。

1新课程标准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当中所提倡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学过程中精髓,也是整个教育基础的灵魂,并且很多国家都特别地重视目前的课程改革,特别是从事有关课程标准的工作人员。目前,英国、德国、日本、美国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发各科的课程标准,表现出对课程标准的重视,无论教材怎么改编,教学怎么设计,评价怎么开展,都只围绕这一个核心,那就是基本的素质要求服务。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某个领域的规定,主要的体现在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2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引导不足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对课堂主体的引导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仍以教学任务为中心,尽可能地完成学习目标、追赶进度,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体验,导致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行动力。同时,部分教师在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的制订方面缺乏主体意识,未能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佳。

2.2认知不足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学生加强学习意识、提升认知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缺乏多样化、主体性、创新性的教学组织理念,进而造成一些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不深、掌握不足等情况。同时,部分教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缺乏个性化得出指导,导致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状态,难以实现学生认知的深度发展。

2.3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将信息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体会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和空间,难以让学生深刻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和应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3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

3.1要加强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对网络很熟悉,很多学生都有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玩游戏、查资料的经历。但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还很陌生,还没有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处理各类事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加强信息意识的前提下,再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优化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情感,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关键内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优化引导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引导性较强的游戏活动或动画课程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联想思维,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3.3构建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质量起到一定的影响,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以免学生在课堂听讲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小学生飘忽不定的思绪拉回到课堂,并以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问题化情境,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理解透彻,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4运用网络技术,打造精品课堂

为了突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当今网络时代发展背景,加强网络技术的运用,构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堂,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使学生学有所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建立翻转课堂的基本流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情境,以任务驱动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空间,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及时作出反馈,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纠正无效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标准化教育,教学的内容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计算机的学科范围内应当利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最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惠君.巧用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11-12.

[2]陆灵明,刘娜娜,禤世丽,等.“互联网+”时代区域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的路径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11):16-20.

[3]庞洪赢,林敬敬.让红色基因在技术教育中传承——小学信息技术融合沂蒙精神教育的四种途径[J].中國信息技术教育,2021(20):63-65.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趣”说英语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