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2022-06-26付彩霞黄尚东
付彩霞 黄尚东
摘 要:从“双一流”建设内涵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改革着手,论“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改革的关系。通过阐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现状,针对高校资产管理队伍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找优化的解决方案为目标,提出在“双一流”建设契机下,符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实际发展的保障对策。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水平、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措施及建议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进行高等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增强国家的国民素质水平、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高等学校占用的资源和资产也在大幅地提升。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拉开了“双一流”建设实质性施行的序幕。
“双一流”建设是以一流的科学研究为基础、一流的人才汇聚为核心、一流的社会服务为动力、一流的教育治理为支撑、一流的经费投入为保障,走国际化必由之路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国家战略推进高等教育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共同关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在全国拉响争创“双一流”号角之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人才的激烈竞争,人才资源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双一流”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探讨“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不仅能提高我国高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还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推进大学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职学习机会少,培养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教学、科研是高校建设的主力,所以在高校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资产管理人员,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人人都能做,人人都会做”是大多数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刻板印象,认为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一些烦琐的、重复性的事项,只需按章操作即可,专业性不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高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从理论和实践看,当前我国高校内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若干问题。大部分高校僅在新人入职时进行入职培训,涉及的范围较窄,层次较浅,与日后的实际工作不能建立很好的联系,造成管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起长期的、系统的培训。高校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日常工作中,大多数都凭借经验教训处理事情,不能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水平不能与高校资产管理改革相适应。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和进修方面,缺乏有力的制度性保障,阻碍了管理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有效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多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高校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大多数禁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脱产接受继续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削弱了资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高校职级岗位数量设置不足,普通管理人员上升空间有限,上升渠道严重狭窄,晋升尤其困难,而且职级评定的标准单一,职业发展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阻碍。
(二)现阶段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技术落后,管理改革停滞不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虽然在不断地提升,但是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多高校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约束,资产管理工作一直停留在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过时、陈旧,资产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低,专业性、科学性不强。
“互联网+”“大数据”“智慧校园”正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让资产管理工作如何提高“智能化”和“大数据”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高校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各中层单位的资产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和汇总,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资产管理工作管理技术跟不上,信息化水平低下,会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大量浪费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
(三)工作积极性不高,激励理念落后,奖惩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相对稳定,竞争压力小,而学校对于资产管理的激励理念滞后,加之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内容烦琐复杂,工作强度大,然而,高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奖惩机制不到位,导致他们不愿意承担过多的工作,这样影响高校行政工作的进度,从而阻碍高校持续稳定有序的发展。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职位晋升困难,职业发展受限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工作性质不尽相同,工作难易程度不一致,因而岗位设置不同,很难用统一标准去衡量不同部门、不同科室的工作业绩,考核评价标准不清晰,评价大致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测评人测定标准不严谨,存在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量而轻质量,重资历不重能力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步的积极性。
现阶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除了正常的竞聘科级干部以外,晋升职业通道狭窄,不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阻碍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从而影响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提升。
(五)工作服务意识不强,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完全做到以师生为本,站在师生的角度想问题,从师生角度出发进行服务,从而影响工作效率,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高校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因循守旧,学习和创新能力不足,不愿主动考虑如何采取更高效的方法完成工作,阻碍了高校工作更高效率、高水平的完成。
三、“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对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一)提供更多的在职学习机会,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发展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的发展相互促进,人才是提高高校“双一流”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效率的前提保障,一流的管理服务是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的重要基础,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需要一套科学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建立持续促进资产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机制。
优化高校培养机制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人尽其才,走“人性化”培养道路;遵循“精简高效”原则,努力完成“数量精简、结构优化、高效务实”的建设目标;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符合高校资产管理人员发展特点的管理制度。依据资产管理人员岗位特点不同、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同、职级和职务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完善选拔任用制度,确保管理质量。扩大应聘人员的来源,进一步严格和提升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加大对资产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的招聘力度,提高其专业性。优化高效工作环境,改善就职体验。高校应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各类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学校的办公设施进行改造,使得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优化。同时,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组织建设和组织生活,增加活动基金,通过党群枢纽部门工作不断凝聚资产管理人员,丰富其文化生活。
通过在职学历提升、短期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的方式,针对不同岗位类型、建立常规的培训制度,将培训当作一种职业教育工程来做。高校自主开办培训班,利用本校的教师、教室等资源,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资产管理人员借助网络或者书籍进行自学,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与外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参加校外组织的关于资产管理的培训会议,增加沟通交流,学习外校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
(二)重树激励理念,完善奖惩机制,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积极性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标准统一、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通过量化考核人员工作成果的方式,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督促人员积极完成本职工作,增强工作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奖惩的力度,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心和使命感。
完善资产管理人员福利保障,提高工作满意度,尽可能地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幸福感。
(三)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绩效管理
高校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应综合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的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指标,同时,还应该注重指标的细化,根据管理特点,注意管理工作的延续性,将被考核者的个人工作计划与年度的整体规划统一起来,重点考核个人工作计划的完成程度。
在怎么评的问题上,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区别,需要执行不同的考核标准,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标准,在考虑上级领导主观评价的同时,采取满意度测评方式,综合领导、部门内部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情况,多角度地客观评价管理人员绩效。同时,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结合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特点和专长优势,建立“弹性”的晋升机制,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渠道。
高校在执行严格的考核指标后,资产管理人员能更准确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可成长的空间,这样更能激励自己,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的同时,又能使得自己更有责任和担当,更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创新高校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推广现代的资产管理理念,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资产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资产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思维,使得高校更快步入现代化资产管理轨道。资产管理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地系统学习现代化资产管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开拓现代资产管理思路。
对高校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资产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数据的动态化管理。一方面,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将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扩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本部门工作与其他部门的相关性,将资产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使得相关业务流程贯穿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搭建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将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到使用、调剂直至最终报废处置的整个流程中涉及的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对接,使原本独立分散的各项业务,通过系统有序地联结起来,实现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相互融合,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资产管理相关数据信息的交换、汇总、整合与共享,使得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于动态监控之中。
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搭建互联网平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学校各部门在用的所有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录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根据仪器的资产名称、资产分类、规格型号等关键词作为索引字段,以便更准确查询到所需设备。使用人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及时并准确地了解设备的空余情况,从而进行预约和使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使用,能将校内有限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进行调配,避免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最大价值。同时,学校应该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给予配套支持和合理的绩效激励,这样更能保证平台的有序运行。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资产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思想理念,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新自身的管理思维,高校才能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进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对于提出的一些能够解决工作当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适当的奖励,使每一位资产管理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和潜力,这样既能激发管理人员学習的动力,又能将其学到的资产管理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提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服务无小事,从小事做起”,个人和学校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职业素养,提高服务意识,杜绝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高校资产管理队伍才能兢兢业业地完成烦琐且复杂的日常工作,在现实的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激发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建设“双一流”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晓.“双一流”战略下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路径探析[J].国有资产管理,2019(12):36-38.
[2]陈武元,胡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8(03):79-85.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210301022
作者简介:付彩霞(1987—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会计学;黄尚东(1990—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