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22-06-26季亚迪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外语跨文化

季亚迪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英语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语言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跨文化模型为基础,阐述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

1.引言

全球化已成为国际关系的新趋势。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互动和交流。整个世界被缩小成一个地球村,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因此,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正在不断加深。如今,各国人民与外国人的接触越来越多。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旅游、经济、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常态。第二语言学习具有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第二语言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ICC)。

2. 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模型

在中国,无论是高中阶段还是大学阶段,对英语学习者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素质、学习能力和核心素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意识,被列为高中生的五种主要能力之一。《课标》还指出,学生应该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准确地理解他人,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2015年,中國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它提到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他们(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英语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培养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个外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要提高跨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现有的大量研究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而忽视培养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有研究发现,教师文化投入不足会影响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跨文化能力。

Byram 的 ICC 模型包含五个方面:态度,知识,解释和关联技能,发现和互动技能以及批判性文化意识。在Deardorff(2006)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包括三个方面:态度,知识和理解,以及听力、观察和关联技能等技能。国内也有一些关于ICC模型的研究。杨盈(2007)的跨文化能力模型包括四个方面:全球意识、知识、文化调适和交际实践。总之,跨文化模式都是建立在内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态度或意识,以及外部交际技巧的基础上的。

3. 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外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行为方式。即使在中国,南北方人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更不用说其他国家的人了。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后,教师们必须学习外国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广泛涵盖许多领域:历史、宗教、价值观、信仰、社会习俗等。虽然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达到精通的程度,但必须了解其核心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上的问题。教师必须非常了解本国的文化。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了解外国文化,还需要向外国人解释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相互理解,而不是单方面的接受。现有的语言教材普遍缺乏足够的文化内容,或文化内容过于单一。教师要善于探索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另外还要补充其他材料。语言和文化虽然密切相关,但在外语课上,语言和文化应该分开教学。例如,当教材涉及不同的文化的节日时,文化介绍可以作为课堂的主题。

意识和态度是跨文化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意识和态度可以评估一个人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歧视和其他消极态度不利于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评判的态度非常重要,文化不能被判断为“坏”文化或“好”文化,它们影响人们的行为,西方人比较外向,东方人比较内向,但是无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更好,因为这种个性是由文化背景所塑造的。教师应避免表达对不同文化的个人偏见,以免影响学生的态度,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不要给出关于文化的评判性话题或练习。

为了实现有效和适当的跨文化交流,需要提高交流的技能。Deardorff提到了倾听、观察、关联等技巧。这些技能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训练。例如,模拟本地人与外国人对话,这种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角色扮演活动需要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设定一个真实的情境,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论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就必须提高外语教师的跨文化。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文化认识。外语教师应该了解其他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从而能够识别它们之间的差异。其次,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文化保持不评判的态度,以免影响学生的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学会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练习或进行角色扮演。综上所述,从外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转变,从传统语言教学到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转变,都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Byram, M., & Zarate, G. (1997). Defin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some principl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European context. Language Teaching, 29, 14-18.

[2]Deardorff, D.K. (2006).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0, 241-266.

[3]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04):13-21+43.

[4]杨盈,庄恩平.跨文化外语教学:教材与教法——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模式的应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02):16-21.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外语跨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