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专题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2022-06-26颜玉清
颜玉清
摘要:专题复习是复习课的常用方法,重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知识重现-知识建构-精练提升这三个环节,配合使用表格、概念图、知识结构图、流程图等,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专题复习;有效性
专题复习是指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初中生物复习的主要方式。它通过分析各知识要点间的关系,比较知识间的异同,归纳知识特征,总结知识规律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下面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谈谈知识型专题复习的做法。
《心脏和血液循环》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生物中的必考内容。可是这部分内容生物名词多——如: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体循环,肺循环;物质交换、气体交换;动脉血、静脉血等。这一串生物专有名词将学生搅得晕头转向,尤其是两个循环,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学生以蒙为主,错误率极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知识重现-知识建构-精练提升这三个环节,配合使用表格、概念图、知识结构图、流程图等,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血液
《血液》这部分知识需要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笔者利用表格和图片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各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一目了然,图文并茂。
在完成知识的归纳整理后,精选近两年的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1.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显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二、血管
《血管》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三种血管的特点并区分三种血管。同样利用表格梳理知识点,同时利用表格的对比功能,区分三种血管,形象直观。不同之处在于先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通过表格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练习2. 以下关于人体局部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动脉,内流动脉血
B.②是毛细血管,血流最快
C.③是静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出
D.血流方向为①→②→③
由于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部分知识,设计简易的血液流程图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血液循环的概念。
三、心脏和血液循环
1.心脏的结构 心脏的四个腔和两种瓣膜简单易记,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难点。笔者首先利用心脏图片复习心脏各部分的结构,再结合之前的血液流程图,进一步复习巩固心脏的四腔和血管间的关系,明确心脏间的血液流动方向。同时,利用知识口诀“上房下室,房连静,左肺右上下;室连动,左主右肺,静房室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血液循环
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说出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初步构建血液循环的概念图。
②利用小动画呈现血液循环路径,强化记忆。
③利用已画好的血液循环图,复习血液循环的路径。
④利用准备好的小纸片,在黑板上呈现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路径,为了便于比较,采用竖直向下的方式排列纸片。
⑤引导学生比较两条循环路线的异同点。
⑥在学生对两种循环路径有了明确认识之后,再次利用之前准备的血液循环图,进行知识的巩固,最后通过练习进行提升。
练习3. 图为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请完成(1)~(2)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A.a B.b C.c D.d
(2)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与心脏
相连的四条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为动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B.②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C.③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D.④为静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练习4. 如图是三种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
则c内流的是动脉血
C.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
则c内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多
D.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则c内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比a多
由此可见,在进行知识型专题复习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如表格、流程圖、 概念图等,将原本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零散的知识、概念形象化、系统化,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学生再利用这些方式进行复习和再思考,这有助于学生复习知识、概念,把知识、概念联系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精选的练习应具有层次性、代表性,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题:本论文为永安市级2021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YAKT202110610F2CDE7-C96E-4377-814A-84D5E8517C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