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科学衔接 赋能生命成长——江苏省如东县“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25唐海燕

早期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如东县幼小衔接幼小

唐海燕

(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如东 226400)

自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 号)、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21〕8 号)以及南通市教育局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知》(通教办函〔2021〕114 号)等文件颁发以来,如东县积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国际PISA 测试也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影响高质量小学教育的重要因素。近期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如“双减”“幼小衔接”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旨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追求,努力重构基础教育的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儿童、保卫儿童的良好氛围,以促进每一个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还儿童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基于此,如东县开展了多个层面的培训活动,从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高度,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深刻认识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性。

1.幼小管理层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政治站位。一把手校长、园长是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的执行者,作为落实“幼小衔接”工作的责任主体,他们对“幼小衔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关系到“幼小衔接”工作推进的实效。为此,自2021年9月以来,如东县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多次组织了针对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乡镇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分管局长从宏观层面,结合相关文件精神,明确要求各责任主体从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回归教育本真的角度来看待“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转变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不良局面,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可持续发展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小学部主任和幼教教研员分别围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展开深入剖析,帮助幼儿园和小学明晰各自需要承担的研究任务,并部署工作要求。

2.教师、家长培训,改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缺乏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有人曾说,“真正需要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家长“望子成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些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课程设置。为贯彻落实“幼小衔接”相关文件的精神,如东县各小学和幼儿园,尤其是10 个省市“幼小衔接”试点单位,组织了多次针对教师、家长的“幼小衔接”专题培训,通过邀请专家现场讲座、参加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组织的线上专题分享、教师家长沙龙、组织教师研读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文章等方式,促使教师、家长提高对“幼小衔接”重要性、必须性的认识,缓解家长对孩子入学的焦虑,提升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推动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

二、以教科研引领为抓手,真正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

问题就是课题,问题就是研究的方向。自江苏省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幼儿园教育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改变以往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向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的天性得以真正释放。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诸如幼儿在集体教学时坚持性不够,专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品质养成不足,等等,从而使得小学老师对幼儿园教育有了一丝抱怨。为了增进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科研为抓手,开展了基于问题的研究。

1.专题调研,问题共寻。专题调研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的调研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调研寻找问题所在,继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2021年9月,为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升入小学后的适应情况,以便为区域内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幼小衔接”情况的专题调研,全县37 所幼儿园参与调研,参与率占幼儿园总数的67%。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星方式对一年级新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儿童升入小学一年级后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情况,共发放问卷3559 份,收回有效问卷3092 份。结果统计如下: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在身心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如觉得上课时间太长、趴在桌上睡不着、课间忘记上厕所、遇到事情不敢找老师以及总是丢东西、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等。教师发展中心及时把调研结果反馈到全县各幼儿园和小学,集众人智慧,共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寻求应对措施。

除了对已经上小学的儿童进行调研外,如东县青少年宫等幼儿园还组织正在就读大班的儿童围绕“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谈话,孩子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了他们对上小学的愿望和困惑(如下图),而教师则从儿童的表达中梳理有价值的问题,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了系列课程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方式,逐步解决困惑、实现愿望。如,针对孩子们想知道“小学食堂是什么样子的,它和幼儿园食堂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组织幼儿参观小学食堂,在食堂开展了吃点心等活动。

2.问题互通,方法共商。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除了幼儿园孩子对升入小学有担忧有期盼,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心中有落差有困惑外,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之间,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还存在很多误解或者是不一致的看法。基于此,如东县锦绣幼儿园和如东县实验小学开展了“摆问题吐心声”专题研讨活动,让小学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与研讨。实验小学一年级部主任针对一年级新生管理情况,列出了若干条问题清单,如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人际交往水平不强、任务和规则意识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刚入校的孩子还特别容易生病等,并希望幼儿园老师在这些方面加强教育。幼儿园大班年级组长,就小学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结合幼儿园实际,一一进行回应,如幼儿园将规则、任务意识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班级有公约、区域有规则、游戏有要求,等等。相互之间真诚交流,增进了对彼此的认识。研讨活动中,实验小学后勤部主任,还借助学校摄像头记录下的大量视频资料,现场分析了一年级学生在学校一日生活中最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情景。幼儿园和小学就安全教育问题围绕“幼小衔接”工作展开现场讨论,共同为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3.课题助力,策略共探。针对“幼小衔接”中的问题,如东县各小学、幼儿园协同开展了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比如,如东县丰利中心幼儿园和丰利小学积极申报了南通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小联合开发跨学段地方非遗文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两校行政鼎力支持,相关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有序展开。双方拟以丰利古镇为文化背景,利用古镇现有的跳马夫、泼花篮、盆景园艺等资源开展研究,争取形成一批有一定价值和影响力的“幼小衔接”教育成果。教师发展中心还鼓励小学一年级和幼儿园教师围绕“幼小衔接”中的具体问题,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如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坐姿、握笔姿势,等等,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有效降低“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三、以衔接性课程为载体,实现幼小学习方式的贯通

课程是各类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一所学校育人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为儿童提供的课程质量,课程质量决定着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幼小衔接性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水平,因此必须强化对幼小衔接性课程的研究。

1.幼儿园专题课程与融合课程相结合。如东县自2014年开展园本课程叙事研究以来,广大一线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儿童意识得以增强,他们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创生出了丰富多样的园本或班本课程,其中以“幼小衔接”冠名的专题课程就有近50 个。比如,如东实验幼儿园以高瞻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幼儿关于小学的已有经验和问题入手,在“准备上小学了”的主题课程中,围绕“我知道的小学→我想知道有关小学的问题→如何能知道→学做小学生→我学到了什么”展开课程活动,让儿童通过制订计划、体验小学生课堂、与小学老师和哥哥姐姐互动,不断增进幼儿对小学以及小学生的认识。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幼儿园要把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因此,除了实施专门性的幼小衔接性课程外,幼儿园还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围绕儿童身心等四个方面准备开展了相关研究。比如,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所有幼儿园在每年九月份的小班中都开展了入园课程、中大班都开展了升班课程等,使得幼儿在人生的每一个新阶段,都能顺利、开心地度过。

2.小学适应性课程研究已经起步。幼儿园在积极开展幼小衔接性课程研究的同时,全县各小学也围绕《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要求,从环境、课程、作息时间、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小学一年级课程强化了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方式,努力寓游戏精神于集体教学中,同时创设了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营造了包容和支持的心理氛围,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并结合“双减”要求,各小学一二年级考试也采用讲故事、说儿歌以及游戏闯关的方式进行。部分小学也开始努力架构“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如如东县掘港小学通过和少年宫幼儿园的多次沟通,在学习“幼小衔接”的相关资料之后,初步架构了两个月的小幼衔接性课程,拟于下学期正式开始实施。

四、以多元化协同为机制,确保衔接教育常态化开展

这里的多元化协同,是指采用多种方式协调幼儿园小学两学段、家校(园)两场所,形成推进“幼小衔接”教育的合力。协同的关键在于建立相关的协同制度,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1.构建了两学段教师的课程共学机制。传统的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模块各不相同,除了政策法规、师德修养、教育科研等方面存在共性外,其他基本以学段研修为主。近年来,教师发展中心把“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全县教师培训,明确规定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中必须增加“幼小衔接”教育课程模块,以不断提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解读儿童行为的水平,不断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教育的能力。

2.构建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联合教研机制。这里的联合教研制度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师发展中心层面。教师发展中心研制了“幼小衔接”联合教研计划,并定期组织开展面向全县的小学和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等展示活动。二是10 个“幼小衔接”实验单位层面。10个实验单位也制订了完善的“幼小衔接”活动计划,并根据计划有序推进,各个实验单位分别聚焦体育锻炼、数学学习、时间管理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衔接活动。三是全县9个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层面。每个共同体每学期必须围绕“幼小衔接”专题开展一次活动。比如,2022年1月11日,如东县爱民路幼儿园共同体围绕“幼儿安全防护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专题,在大班开展了“不跟陌生人走”的社会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抵制不了诱惑,纷纷被几位来自小学和其他幼儿园的教师带出了幼儿园大门。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

3.构建了学校(幼儿园)与家庭共育机制。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一生的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幼小衔接”教育来说,只要学校(幼儿园)抓住了家长,“幼小衔接”工作便能事半功倍。为此,如东县各幼儿园和小学都建立了有效的家园校共育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家园校沟通平台,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水平,让家长成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合作伙伴。

如东县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上下贯通、学段协同、课程融通,再加以科研助力,其“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如东县幼小衔接幼小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一把荷叶伞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