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2022-06-25王贵福刘仁杰柏斗胜蒋国庆王翱卿金圣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石术修补术肠梗阻

王贵福, 刘仁杰, 柏斗胜, 蒋国庆, 张 弛, 王 谦, 王翱卿, 金圣杰

(1.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韶关 512025;2.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1)

胆石性肠梗阻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罕见并发症,因胆囊或胆总管结石进入肠道.嵌顿于肠腔导致机械性肠梗阻[1]。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发生于伴有合并症的老年病人,因此诊治较困难。现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12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男4例,女8例,男女比例1∶2,平均年龄(70.5±7.2)(50~80)岁。 2例既往有胆囊结石,合并心血管疾病9例,脑梗死2例,结肠癌、多发性骨髓瘤及糖尿病各1例,仅1例无合并症。12例均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起病急,平均病程(6.0±3.5)(1~18)d。11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术前确诊6例,其中5例为CT检查确诊。典型表现为胆道积气、肠梗阻及肠腔结石(见图1A、B)。1例为MRI检查确诊,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胆管积气、空肠结石和胆肠瘘可能(见图1D)。其余病人均在术中明确诊断。

A:CT检查提示胆囊内结石及胆囊积气(箭头所指);B:CT检查提示空肠近段结石(箭头所指);C:切除的胆囊、胆囊结石及肠腔结石;D:MRI检查提示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相连(左箭头所指),空肠近段胆石性肠梗阻(右箭头所指)。

二、治疗

11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1例中年男性病人,经解痉、口服蓖麻油保守治疗12 d后从肛门排出直径2 cm结石1枚。后胆囊炎病情反复发作。检查提示胆囊萎缩,胆囊充满结石,1年后行胆囊切除术+胆肠瘘修补术。手术病人中9例结石为单发,2例多发,结石最大径在2.5~7.0 cm。梗阻部位:2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3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1例位于近端小肠,1例位于中段小肠,2例位于远端小肠,1例位于降结肠。6例病人中,4例结石位于十二指肠,2例位于小肠。均行一期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5例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后期均未再行二期手术。其中1例诊断为Bouveret综合征的病人尝试行胃镜直视下十二指肠球部结石碎石取石术。术中反复尝试,仍未能取出结石。考虑结石巨大,阻塞肠腔,取出困难,且高龄、手术时间长易并发穿孔、出血等风险,转而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治疗。1例降结肠结石病人尝试结肠镜碎石取石,因结石巨大,未能将胆石取出,转而开腹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

三、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6例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 (167.5±23.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5±3.2)d。5例单纯行肠切开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96.2±31.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25±2.70)d。肠切开取石组病人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组(t=4.36,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手术治疗病人中1例术后第2天并发急性脑梗死,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高龄病人合并冠心病、心房颤动、克罗恩病,单纯肠切开取石术后并发严重感染,诱发房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后自动出院。

讨 论

胆石性肠梗阻好发于65岁以上、合并症较多的老年病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约1/4的65岁以上机械性肠梗阻病人为胆石性肠梗阻[2-3]。本研究病人平均年龄(70.5±7.2)岁,男女比例1∶2。结石性胆囊炎是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基础。由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而未有效控制,导致胆囊与临近肠管发生黏连。同时受胆囊结石压迫,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穿孔,形成胆囊与胃肠道之间瘘道,即胆肠内瘘[4]。结石经瘘道进入肠道,体积小的结石不易梗阻,可自行排出。如直径>2.5 cm,可造成堵塞[5-6]。本研究1例病人直径2 cm的结石经保守治疗从肛门排出。胆石性梗阻最常发生部位在小肠,占50%~60.5%。十二指肠梗阻相对少见,占3.5%~14.6%[7]。梗阻发生于胃或近端十二指肠的胆石性肠梗阻命名为Bouveret综合征,是胆石性肠梗阻少见的特殊类型[8]。老年病人梗阻症状为突出表现,结石多由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进入肠道,部分病人单纯诊断为粪石性肠梗阻。梗阻于十二指肠可合并明显的胆道症状,有助于诊断胆石性肠梗阻。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其中6例(50%)梗阻于十二指肠。

胆石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症状因结石的嵌顿部位差异而不尽相同。本研究病人均有类似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并伴恶心、呕吐[4]。胆系结石首先通过管腔较大的十二指肠,梗阻较轻,腹痛症状很快缓解。随着结石进入小肠,肠腔狭窄,梗阻加重,腹痛症状加剧,呈现典型的腹痛-缓解-腹痛症状,称为滚动性肠梗阻[7]。在合并胆囊炎症的病人中,还可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此外,由于胆肠瘘道的存在,肠道内细菌逆行,造成胆道系统逆行性感染。胆石性肠梗阻占肠梗阻发病的1%~4%,病死率却达25%,远高于其他原因肠梗阻,一定程度上与其易漏诊、误诊有关[9]。因此,对于因“结石性胆囊炎”入院的病人,若上腹痛症状较重,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腹胀,应警惕胆石性肠梗阻的可能。及早发现,以避免胆石完全嵌顿肠管导致肠缺血坏死发生。本研究病人手术较及时,均未见肠坏死。

CT检查是胆石性肠梗阻首选的诊断方法。鉴于目前CT检查普及和检出技术提高,本研究有11例完善腹部CT检查,确诊5例。腹部CT检查能排除自身组织和功能的干扰。典型病例呈现Rigler三联征,即肠腔异位结石、机械性肠梗阻、胆囊或胆管内积气[10]。同时可明确梗阻结石所在部位及大小。因此,腹部CT检查为诊断胆石性肠梗阻的 “金标准”[11-12]。对于胆肠瘘的征象,CT检查间接表现为五联征:①胆囊和(或)胆道积气;②胆囊颈部结石嵌顿;③胆囊明显萎缩;④胆囊与十二指肠粘连、分界不清;⑤十二指肠与胆囊粘连处出现憩室样征[13]。腹部X线检查受结石不显影及肠腔内的空气、食物残渣干扰等影响,诊断较困难。若联合钡剂、泛影葡胺等显影剂,可显示肠道内异物影,胆道内可见造影剂反流,有助于显示结石梗阻部位和瘘[14]。腹部B超检查多用于紧急情况下胆石病辅助诊断,也可发现肠管内结石样回声影,有助于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

结石较小或梗阻不全者可尝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润滑肠道等保守治疗,结石可自行排出而解除梗阻。但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立即手术治疗。本研究病人中1例轻症经保守治疗后自行排出结石。除保守治疗外,非手术治疗还包括微创治疗,如经内镜取石、体外振波碎石、液电碎石等。本研究2例拟通过内镜取石,但均不成功,原因可能是结石巨大,嵌顿。这些微创治疗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胆石性肠梗阻病人一般年龄较大,合并症多。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目的为解除肠梗阻,切除病变胆囊,治疗胆肠瘘[7]。胆石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可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包括发病时间、有无合并症、全身情况及手术中的具体情况而定[15]。主要分为以下3类:①单纯肠切开取石术;②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③一期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二期行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4,6,16]。本研究6例行一期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5例行单纯肠切开取石术,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胆囊及胆肠内瘘的处理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一旦结石通过,大多数胆肠瘘可自行闭合。但由于胆石性肠梗阻病人均继发于胆肠瘘,内瘘存在诱发胆道感染及胆囊癌变的可能[7]。若胆囊内仍有结石,还可能引起胆石性肠梗阻复发等[17]。本研究1例保守治疗排石后,因胆囊充满结石,胆囊炎反复发作,1年后行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瘘修补术。术中探查显示黏连严重。

对于一期或二期处理胆囊及胆囊内瘘,笔者认为目前外科及麻醉技术已有很大进步,大的医学中心手术技能扎实,经验丰富。若病人主要脏器功能耐受手术,可积极行一期解除肠道梗阻、切除胆囊和关闭胆肠瘘手术。同时仔细探查其他部位,防止结石遗漏[18]。原因如下:①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1];②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既可避免近期胆囊炎发作和肠梗阻复发,又可避免远期癌变风险;③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痛苦、经费和住院时间。

因此,为降低胆石性肠梗阻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笔者认为,对于疑似胆石性肠梗阻的病人,应首选CT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应尽早外科手术干预。在具有相应手术能力的医院,完善术前评估后,可选择一期行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肠瘘修补术。术中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面、勿遗留残余结石。术后应注意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并预防胆漏发生。

猜你喜欢

石术修补术肠梗阻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细致化护理对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护理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哪个好?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
鹧鸪天·扶贫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