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有效追问 提高课堂效率

2022-06-25张脆音

学生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杯投球倒数

张脆音

摘要:课堂中的教师追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探究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这样的教学境界是和谐而又诱人的,如果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讲授,那么会贻误了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追问启发,激发兴趣很重要。教师追问的设计首先要基于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追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追问

教师的追问,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如:《速度 路程 时间》

(出示:汽车仪表盘)

师:这是车上的仪表盘,从这个仪表盘上你能知道车的的哪些信息?

师追问:仪表盘上面的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指针指在60表示什么意思?80呢?180呢?

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km、km/h等表示的意义。

2.在学习起点处追问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来设计教学,使每位学生主动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教师实施追问时,必然是根据学生前面的回答来进行的,因此,教师的追问必须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追问,让学生树立自信。

如:《有余数的除法》

……

师:如果我们要计算32÷6、47÷5这样有余数的除法,也借助小圆片分一分吗?不借助小圆片,怎样能算得又对又快呢?比如22÷4,你能很快得出结果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追问)想谁的口诀?(4的口诀)为什么不想6的口诀?(超过了)为什么不想4的口诀?(太小了)那要注意什么?(小于并且接近被除数)31÷5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在知识断点处进行追问消除知识盲点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不知道的”内容可能就是学生知识的断点,在教学中我们就抓住学生的这一断点,透析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进行引导和疏通。基于此,教师的有效追问能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齐头并进。

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其中一个学生在网上收集到某位投球手的命中率为40.8%。

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来追问:这个40.8%表示什么意思?投球手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要是这位投球手不是正好投100个或者1000个球?那命中率40.8%是不是没有办法得到了呢?到底该怎样得到命中率40.8%的数据呢?

生:命中率40.8%这个数是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不表示具体的量,所以不能说投中了40.8个球……

在教师的追问下,质疑和解疑自然舒缓、水乳交融,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知识冲突点追问理清因果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就抓住知识的冲突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点燃学习兴趣,而教师的追问是点燃这导火索的有效的秘方。

如: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生:我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的。我把3个小杯替换成1个大杯。替换后就有3个大杯来装720毫升的果汁。所以我用720÷3=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是240毫升。然后用240×1/3=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是80毫升。

师追问1:对于他的解法有没有哪位同学需要补充的?或者有疑问的?

生2:老师,我不知道他的算式720÷3中的3是怎么來的?

师追问2:对啊,这个“3”是怎么来的?你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1:因为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所以3个小杯可以替换成1个大杯,6个小杯可以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一个大杯就3个大杯啦。

师追问3: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把你刚才的想法表示出来?

生1: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列的算式上补上6÷3+1=3(个)

在此处追问“3”是怎么来的,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由表及里,使自己的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细致,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将自己整个替换的过程进行一定的思考与提炼,将替换的过程整理成算式,也就是将整个替换的思考过程数学化、程序化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替换”策略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的作用。

5.在难点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的核心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适时的追问,他们就有思想方法上的比较,有对不同理解方案的自主评价,有交往互动中的自我修正,也有思维上的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还原概念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接受概念时不觉得枯燥乏味,整个活动过程学生经历了“真理”的提出、辨析与发展的过程,也经历了矛盾、思考、总结和自我提高,有效地梳理了概念的内涵。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

引出倒数的意义之后教师追问: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倒数的例子。

生1:不对,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互为倒数的一定是两个数。

生2:是的,我也赞成他的看法,一个数不存在倒数的关系。

生3:互为的意思是相互,就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一样,它们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倍数,某一个数是因数。

生4:必须说谁是谁的倒数。

真理越辩越明。上面的课例中,教师大智若愚,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倒数的相互性及倒数的表示方法,变换形式进行追问,故意抖出错误的“包袱”,让学生争论、改错,学生不仅掌握得更牢固,而且有一种成就感。

猜你喜欢

小杯投球倒数
投球手和击球手的较量
——基于博弈论视角
惊喜倒数日历
一种新型分层压裂连续投球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案
趣味小杯垫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
趣味小杯垫
阻止接球
大杯?小杯?
皇后“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