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益终生
2022-06-25张美乐
张美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数学素养,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可以受益终生。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借助数学课堂特有的优势,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习惯;策略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想要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很多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的原因,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粗心、贪玩的不良学习习惯,但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上面的发展,加强对优秀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面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学习其他学科也是有帮助的。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尤其是中低年级,教师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学生养成基本的听课习惯,能做到认真听讲,对数学知识才有更准确地把握。小学生处在大脑极其活跃,好奇心重,跟容易分神的一个年纪,所以在听课的时候很容易开小差。课堂上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们,及时的提醒和鼓励,教育学生不要一心二用,上课听课要更加积极主动。例如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口令来对学生的习惯做要求,当需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点上,可以用“一二三四 坐好姿势”“小眼睛 看白板”;在学生当小老师环节,可以用“小老师 我能行”;在生生互动环节可以用“我发言”“我倾听”。除了口令,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肢体语言。如当学生窃窃私语时,老师可以轻嘘一声然后用食指轻按嘴巴,示意学生安静,如果学生正在讨论,需要停止,老师可以做一个暂停手势,直到学生能彻底安静下来,当学生在发表见解时,那个组的学生听得最认真,老师可以给他们竖起大拇指以示肯定与赞扬等等。总之,老师不需要吼叫,温和而坚定的推动学生去执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
二、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强化思考的习惯十分关键,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整合分析知识点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所以上课时,不能仅仅以识记为要求,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深刻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拓宽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时,“3个同样的碟子18元,8个多少元?你会列式解答吗?你是怎样想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以写文字,也可以列算式,还可以画图。”老师要求大家用文字,算式或者画图来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的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示意图创作,从课堂生成的“文字描述”“画实物” “画示意图”三种记录思路的方法,充分展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程度。通过实践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呈现的不同的记录方法中,画示意图的方法的确是最简洁的,在对比沟通中建立了归一问题的模型。学生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认真思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敢于提问的习惯
提问是学生实现自主探究的明显表现形式,敢于提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更加活跃,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要集中精力倾听其他人的回答,分析其他人的观点与思路是否正确,是否完整,从而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并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自信心,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环节,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养成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加强生生互动,对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敢于合理质疑,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归一问题)》,教师创设校园美食节活动情景,“从画面中你都看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王老师购买碗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如在学习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百分数(折扣)》,“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学生有两种解决方法:160一160×90%和160×(1-90% ),学生质疑:1一90%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解疑后再利用微课结合线段图讲解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作业抱着敷衍的态度,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如引导学生做作业前主动复习当天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完成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并认真检查,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纠正,睡前对当天的学习主要内容进行回忆,进一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另外,在“双減”背景下,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作业,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别布置基础类练习、应用类练习和拓展延伸类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与发展。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背景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比如学习了认识“千米”,学生知道了100米大约是多少步,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从家出发看走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更直观地建立起1千米的空间观念。设计趣味性的作业,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喜欢上做作业,实现快乐地学习。比如:学完《可能性》后,可以设计猜球、猜硬币、设计公平的游戏等趣味性作业。
结语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借助数学学科探究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未来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也能展现出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凌燕.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4-85.
[2]李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