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项目嵌入与学生能力递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2022-06-25高彩霞刘继为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嵌入实践课程

高彩霞 刘继为

摘 要: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是经济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课程体系改革是重心。其中,实践课程如何对接行业企业一线,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是亟需培养者解决的重要课题。会展专业具有与行业企业关联度高的特点,校企合作更为便利。在此基础上,将企业项目依照递进式能力提高的目标,分层次地嵌入实践课程体系,整合其他实践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形成课程整体联动效应,即体系化重构,是一条积极有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企业项目;嵌入;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会展经济与管理

本文索引:高彩霞,刘继为.企业项目嵌入与学生能力递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J].商展经济,2022(12):-119.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经过改革开放后的持续努力,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和同质化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为改变此现状,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教育部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2015〕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要求地方普通高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由此,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一再拉动,催生着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2019年开始,许多省市通过项目建设和试点遴选的方式,激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国内3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人才培养对标产业链、服务链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开拓新路。

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再度成为焦点进入人们的视野。众所周知,培养应用型人才,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课程体系改革是重心。其中,实践课程设置如何做到对接行业企业一线,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和职业素养,便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项目的合理嵌入,重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专业能力递进式提高,是一条切实有效的改革之路。

会展专业与行业、产业关联度极高,通过校企合作,将真实项目嵌入,重构会展实践课程体系有诸多先天优势。故此,在下文中,将以会展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1 问题的缘起:会展本科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

课程设置脱离行业、企业实际,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存在形式化、随意性,实践课程之间及与其他课程未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未能真正达到使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递进式提高的效果,这是当前会展本科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实践课程未能与企业行业需求对接

目前,会展本科院校的实践课程设置,虽然各校在培养方案制定时都要求专业,要调研市场、毕业生、用人单位,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但由于教育观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的限制,难以做到与会展企业、行业一线对接。实践类课程(特别是校内实践类课程)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训练,脱离会展一线实际,针对性不强,学生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高,教师力不从心、无的放矢,浪费了时间,收不到实效,常为业内诟病。

1.2 实践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由于国家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强调,特别是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类课程占比的新要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需在30%以上),迫使许多院校压缩理论课程及学时,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但增加出来的实践课程(包括学时),缺乏从市场需求、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提高等角度出发的通盘计划,现有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统一。

纵观会展专业实践课程,主要由两大类构成:(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例如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会展设计、节事活动组织与运营等。(2)综合实践课程,例如专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会展综合技能实践、顶岗实习等。前者的实践部分以完成该门课程学习任务为目标,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目前,这类课程中的实践部分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整体布局,对学生专业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零散的,没有或缺乏整合效应。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同样存在着缺乏整体布局、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未形成有机统一和整体联动的问题。

1.3 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

观察多个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会展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结果可知,不少学校会展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实践课程的整体构架(实践课程安排或总表),无法观察到培养者对实践课程的整体思路。已经对实践课程进行专门规划的,也存在实践课程设置缺乏层次性问题:要么是总体设计缺乏科学性,即实践课程层次性未能与学生年龄增长、职业需求、个人发展需要及办学条件等实际相结合;要么是实践课程体系干脆没有层递式的设计安排;要么是有计划而难以实施。总之,4个学年的实践课程设置,其内容要求缺乏明确的由易到难、逐步接近职场的层次性。

1.4 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存在随意性、形式化

相当一部分会展专业院校,实践课程设置随意,甚至流于形式,尤其在执行层面,随意性比较普遍。例如,课程内实习,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安排,不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配合。而教师限于个人资源、教学能力和责任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课程的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效果难以掌控。专业综合实习,随意性的问题同样严重,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企业合作伙伴,这类实习常常以学生自主实习为主安排。这种短期实习,即使学校出面联系,企业一般也不愿意接纳,何况学生个人去联系,往往是实习单位、岗位与专业不匹配,实习内容与教学任务不相符。即使较长时间的顶岗(毕业)实习,随意性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会展业欠发达地区,目前会展专业统一安排顶岗实习的学校并不普遍,主要还是学生自主实习,教师遥控指导。因此,顶岗实习的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是毕业实习,还要叠加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压力,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F44EEB49-622A-49B8-B6C1-57E34DAA9150

2 问题剖析:企业项目嵌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会展本科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

2.1 客观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脱节

(1)会展专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后会展业的兴起而产生,经历了会展人才急剧短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会展产业需求,人才培养存在重数量、粗放式,专业规模式扩张等倾向。作为新兴的以交叉学科为背景的专业,其学科归属在管理大类之下,因各高校办学特色和培养方向不同而各有不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独立性,受所在院校归属学科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影响较大,本身即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易变动性的特点,表现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更为突出。

(2)会展专业受我国传统本科专业办学传统的影响较大。作为新兴专业,依照我国本科办学的传统,会展专业初步构建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讲求理论基础要厚实,专业能力培养主要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完成,由此导致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国家关于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发布后,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还没有进入实质性层面,合作企业未能真正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实践课程设置中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

2.2 主观方面:岗位技能需求与专业教育理念的错位

我国本科办学的思维定势影响了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首先,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适应市场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习惯于将大学滞留在象牙塔内,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是传统的一套。其次,专业教师个人的实践能力不足,有会展一线工作经验的真正双师双能型教师缺乏,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在试验阶段。最后,管理者特别是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充分,积极主动联系企业、创造条件实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展教学的主动性不强。企业方面,限于自身利益和實际条件考虑,对参与高校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有保留、有疑虑。

综上所述,要解决会展专业实践课程脱离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的问题,需要校企协同联动共同发力。从学校方面看,抓主要矛盾,从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改革入手,先撕开一个口子,实现课程重组非常必要。而通过企业项目的嵌入,不仅可以使专业综合实践对接行业企业,还可将企业项目作为抓手和聚合点,整合其他实践课程的内容,重构实践课程体系,盘活专业实践教学这盘棋。因为这些企业项目来自会展一线,不但类别丰富,可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训练的需求,而且完成项目本身即需要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多元综合。在选择和嵌入这些项目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单项到多项、综合的次序。同时,整体谋划嵌入课程与其他实践课程的协调配合,形成能力递进式(阶梯状)实践课程结构。同时,注重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机统一,在提高会展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执行层面,校企教师协作,以适合课程、能力培养及学生易于接受的实践形式,把实习实训做实,避免形式化、随意性。

3 问题再剖析:夯实项目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基础

那么,如何保证实践课程需要的企业项目数量和能力递进式的质量需求呢?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 以长效合作提升项目质效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具有长期性、持续性,这是保证嵌入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基础。当前,已经兴起的企业和高校共建产业学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长期的、有一定密度的合作,才能保证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源源不断的项目,嵌入每一学年(学期)的实践课程体系中。否则,一方面企业不敢轻易把项目交给学校来做;另一方面,学校没有长期合作的经历和经验,也没有能力做好企业的项目。而当实践课程开设时,高校就难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缺乏充足、适宜的企业项目的尴尬。

3.2 以拓展对象保证项目接续

高校要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的、具有不同经营范围的会展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如此才可以实现企业项目嵌入的递进式层次效果。如果高校与某一综合性的大型会展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该企业下辖几个不同经营类别的分公司,例如中青旅,这是最理想的,但对多数地方高校来说,这样的合作对象选择可能有困难,不具备条件。那么,可以选择几个有一定规模的会展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关系,以满足专业综合类实践课程的需求。即使已经有大型会展企业的合作,为了实践项目的递进式能力提高目标的实现,也需要一些本地有一定规模的会展企业的加盟来完成一些基础的、比较单纯的,如观摩、体验、小型展会布展、展会服务等基础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

3.3 以精心筹划助推项目实施

企业项目嵌入课程体系,一定要突出计划性和可操作性。对于课程体系中以项目实习来完成的课程,一定要提前谋划,要在开课的前一年将合作企业即将进行的会展项目做好摸底,根据这些项目的规模、类型、时间、岗位等情况,以及运营企业的要求,结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任务,以及教学计划执行的其他条件,进行通盘考虑,决定项目与不同年级的匹配,做到未雨绸缪。

4 问题的解决:企业项目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

4.1 关于项目式教学和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内涵界定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教学,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欧美引入国内,由教师和研究者提倡,逐渐被高校教师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该教学法从最初的工科教学应用,当前已经扩展到文理农医各个学科。这种由欧美诸国倡导的“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问题为切入点,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留作业、学生做作业,教师出考题、学生答考卷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代之以一个个独立的项目(虚拟或真实)作为教学内容,综合多门课程甚至学科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故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广受推崇。F44EEB49-622A-49B8-B6C1-57E34DAA9150

企业项目嵌入式会展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遴选出的企业项目按照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递进式提高的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分项到综合的顺序,分学年(学期)嵌入实践课程计划中,每学年(学期)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并与其他实践课程形成联动,共同完成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等任务,形成以企业项目嵌入式为特点的实践课程体系。从微观角度,即专业综合实践这类具体课程观察,又可视为以课程(课程模块)为单位的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变化和灵活运用。

4.2 企业项目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的原则

4.2.1 校企共商共建原则

由于该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为背景和实施基础,其项目来自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因此关于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要校企双方达成高度共识。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指派企业岗教授(或企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包括跨学科教师)在培养目标的引领下,结合校企教学资源共同调研、讨论,确定实践课程体系中企业项目的嵌入,包括项目类别、实施时段、项目任务要求、组织管理、与课程培养目标的对接、开课的形式等。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企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好带领学生实践的工作,还要与校内教师一起记录、总结项目教学的经验得失,增加项目嵌入的合理性,为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做好积累性工作。综上所述,“项目嵌入式”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必须以校企双方真正的合作为前提和基础。

4.2.2 整体规划可操作原则

项目嵌入式实践课程的设置要整体规划,使之体系化。这需要我们从培养目标规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技能和基本素质出发,把实践课程放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放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着眼于4年整个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开展来规划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必须重点考虑可操作性问题,要综合考量,结合整个课程体系、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环境、校企合作的已有成果,判定其是否可操作;否则,整个规划的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

4.2.3 目标兼顾需求和教学资源原则

嵌入式项目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紧扣行业、企业对培养对象专业实践能力、技能的需求,还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学校办学特色进行分析,找到适合本校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对应能力、技能。同时,要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合作企业的实习条件及校企双方合作构成的实践教师队伍实际来确定嵌入哪些项目,如何嵌入,什么时段嵌入;每一个嵌入项目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在实践课程体系中,以至于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承担的任务和功能是什么,逐一明确。

4.2.4 由易到难、由分项到综合递进的原则

本科人才培养以4年为一个周期,每一学年,以至于每一学期,对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学业来说,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嵌入的实践项目在选取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分项到综合的规律,即符合本科教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符合大学生身心成长、学业进步的过程。由此构成的课程体系,便呈现前文一再强调的能力递进式或阶梯式特点,彰显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4.3 企业项目嵌入式会展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第一步:明确各学年(学期)实践课程及作为嵌入项目课程的目标任务,如表1所示。

第二步:设计好各学年(学期)嵌入项目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具体时间点根据学期具体情况提前确定(安排下一学期教学计划前),如表2所示。

第三步:综合考虑其他有实践课时的课程,对其重点实践内容进行梳理,将可纳入部分整合到嵌入项目中,进行综合排布。同时,做好嵌入项目与未纳入部分的配合衔接,以实现实践课程的体系化,如图1所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项目嵌入会展专业实践课程中,形成层次鲜明的递进式能力提高的课程体系,对于解决培养对象同质化,动手能力差,与行业、企业一线脱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辦法和路径,也符合国家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当然,在其实践过程中,困难和问题也会很多,观念的转变和校企合作深度推进是解决问题的两个关键点。不管怎样,先做起来很重要,一边积极尝试、开拓道路,一边整合资源、积累经验、及时总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会加大政策引导和倾斜,给校企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企业和高校以更多优惠和激励。作为一个积极践行校企合作的教育工作者,我想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文献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7号)[EB/OL].2015-10-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7-1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刘玉萍.1+X证书制度下校企合作动力创新及其优化策略[J].职教论坛,2021(12):40-66.

许欣,万红珍,廖漫丽.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混合式教学研究[J].商展经济,2021(9):86-90.

杨有文,黄文娇,方晓刚,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创”人才的培养实践与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2):133-135.

陈美玲,王玉鹏,石瑶,等.全过程递进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2):2-4.

江国乾,谢平,杜义浩,等.“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7.

丁艳峰,徐幼文,郭志平.项目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30-32.

高欣.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5(7):121-122.

岳林琳,贺敬超,时永利,等.会展经济人才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维度分析[J].商展经济,2021(19):11-14.F44EEB49-622A-49B8-B6C1-57E34DAA9150

猜你喜欢

嵌入实践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传播
对会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思考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民办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刍议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嵌入研究
基于优势学科的“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医技预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