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葛亮的“朋友圈”

2022-06-25甄雪燕

晚晴 2022年5期
关键词:刘表朋友圈荆州

甄雪燕

即便是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不会对“三顾茅庐”感到陌生。诸葛亮出山作为刘备政治生涯的转折性事件,它让这位年过半百的“常败英雄”在无数次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之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这份希望不只来自诸葛亮一个人,还有他背后的荆襄士族。

诸葛玄的遗产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用了整整一个章回的篇幅来叙述“三顾”的经过,先是徐庶、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再是刘备一顾茅庐,虽未与诸葛亮见面,却偶遇了诸葛亮的好友、隐士崔州平。二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又失之交臂,却在途中接连遇到了诸葛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及诸葛亮岳丈黄承彦。直到第三次,刘备在茅屋外等候良久,才盼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

这段情节不仅在叙事上起到了制造悬念、烘托气氛的作用,还借着刘备访贤的足迹,串联出了诸葛亮的“朋友圈”。子日:“德不孤,必有邻。”能有这样一批清雅之士为友,诸葛亮虽未出场,其形象已然呼之欲出。

情节虽为虚构,这些诸葛友人在历史上却个个实有其人。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颍川人,与诸葛亮亦师亦友。徐庶,本名福,颍川人,少年学击剑,曾是一名侠客,后弃武从文,避难荆州。崔州平,名均,出身大族博陵崔氏,汉太尉崔烈之子,曾任西河太守,响应袁绍的讨董联军,后客居荆州。石广元,名韬,颍川人。孟公威,名建,汝南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荆州的客人。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息,饿殍遍地,十室九空,大批民众举家南迁,而荆州正处在南北通衢之处,遂成为乱世的避风港。

諸葛亮也是这股“南下潮”中的一员。他原籍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幼年丧父,大概在十余岁时就随叔父诸葛玄踏上南迁之路。琅琊位于青徐两州之间,在曹操与陶谦争夺徐州的战争中沦为兵燹之地。夹杂在数以万计背井离乡、拖家带口的南迁人群中,诸葛亮一家多方辗转,终于在南阳邓县的隆中落脚,这里虽在南阳郡界内,却离当时荆州的政治文化中心——襄阳很近。诸葛亮一家选择这里的目的很清晰,那就是寻求荆州之主刘表的庇护。

刘表是血统纯正的汉室宗亲,在桓灵之时已作为清流名士蜚声海内,名列“八俊”。何进当权时,刘表任北军中侯,掌管北军五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董卓进京后,刘表失去兵权,被外放为荆州刺史。

当时,天下的士人无外乎两种出路,一是投靠到某诸侯帐下,成为其幕僚,二是迁徙到某安定之处,隐居不问世事。这两类人大量涌入荆州、襄阳,成为刘表最大的政治红利。诸葛家族的话事人诸葛玄毫无疑问是前者,这源于他与刘表之间密切的私人关系。《三国志》记载,诸葛玄被袁术派去豫章郡(今江西一带)担任太守,但凉州武人把持的朝廷另派了朱皓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无法上任,这时他想起刘表与自己是旧交,于是携家投奔刘表,不久病卒。

尽管诸葛玄未能在刘表帐下效力就撒手人寰,但诸葛玄与刘表私交甚笃已是不争的事实。将诸葛亮姐弟一班少年丢在荆州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但仅凭他与刘表生前的关系,这份“遗产”就已经足够诸葛亮在此立足,一个用婚姻与交游为纽带联系起来的襄阳名士圈子开始悄然形成。

联姻“三保险”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一个多事之秋,曹操击败袁绍、刘备寄寓刘表、孙策遇刺身亡,混乱的天下逐渐显现出某种趋势。这一年,在荆州隐居的诸葛亮年已弱冠,到了适婚的年龄。沔南名士黄承彦主动将自己的女儿推荐给诸葛亮,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女儿黄头发、黑皮肤,其貌不扬,唯有才学与他般配。诸葛亮对此毫不介意,家无长辈兄长,于是自作主张许下了这门婚事。婚后,一则民谚在乡间不胫而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据《襄阳记》载,黄承彦虽为一闲云野鹤,并未出仕,却拥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其妻为襄阳首富蔡讽长女,蔡讽之子蔡瑁则掌握着荆州实权。也就是说,黄承彦的“丑女”,唤刘表为姨丈,唤蔡瑁为舅父。成为黄承彦的上门女婿,将收获非比寻常的政治资源与人脉优势。

客居荆州的诸葛亮一家已失去了乡里秩序的纽带,又兼诸葛玄早逝,家无长者主事,势必将逐渐被边缘化。而借助与黄氏女的婚姻,诸葛亮与荆州上流重新搭建起密切的联系,这不仅对他未来的出仕增添了砝码,更有助于他拓展交际、增长见识、提升视野。数年之后,他能够以布衣之身发“隆中对”之高论,“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事”,便不足为奇了。

而这并非诸葛家族联姻计划的终点。据《襄阳记》,与诸葛亮一同徙居荆州的两位姐姐也先后“嫁入豪门”。长姐嫁给出身中卢蒯氏的蒯祺,蒯氏先祖为汉初名臣蒯通,刘表最为倚重的谋士蒯良、蒯越均出自此家族。二姐嫁给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统即庞德公之侄。

就这样,诸葛亮姐弟三人的婚姻,将诸葛家与主政荆州的刘表家族及荆州本土大族的蔡、蒯、庞、黄、习氏牢牢绑定在了一起,年轻的诸葛亮在异域他乡巩固了自己土族的地位,得到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的名誉背书。但他的目标不仅限于此,他要用自己的眼光去投资一位明主,赌上自己的未来。

南渡与北归

诸葛亮与刘表沾亲带故,出山为刘表效力本应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但诸葛亮并没有急于出来做官。事实上,当时避难荆州的许多北人也持观望态度,没有为刘表做事。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刘表已是英雄暮年,安于自保,全无进取之心和识人之明,荆州的实权控制在蔡、蒯等人的手中。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让经历了近20年和平的荆州重燃战火。这同样是一个多事之秋。碰巧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出山恰在前一年,这个微妙的时间差成全了诸葛亮的人生。因为当曹军压境、山雨欲来之际,荆州士族几乎一面倒地向北方献出了自己的膝盖。无论是曾辅佐刘表开创基业的蒯越、蔡瑁,还是在名士圈声望颇高的王粲、宋忠,乃至于曾为刘备效力的徐庶,也因老母被俘而不得不离开刘备投身营营。至于诸葛亮的亲戚与友人,石韬、孟建、蒯祺、庞山民均在曹营谋得了不错的职位。“北归”几乎成了当时荆州士人的唯一选项——毕竟,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而士人所接受的教育,是无论如何不能与天子为敌的。

如果刘备晚一年“三顾茅庐”,或者曹操早一年南征,诸葛亮势必将随着他的亲友们一道踏上北归的道路,回到熟悉的北方,在名为姓刘、实则姓曹的朝廷中领到一份体面却无轻重的职位,并从此淹没于历史中。而一年的时间差,已经让诸葛亮与刘备结成“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的君臣关系,曹操的南侵看似是噩运的降临,实际上却打破了刘表统治时期由蔡、蒯等大族占主导的荆州土族秩序,那些并不认同曹操统治的荆州士人需要一位新的领导者,而客居荆州却与荆州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诸葛亮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投资刘备,是诸葛亮在滔滔不绝陈述自己“隆中对”的宏伟蓝图时就暗暗下定的决心,因为刘备身上有两个鲜明的标签——“兴汉”和“反曹”,只有这两杆大旗同时竖起来,荆州才会在这场乱世之中拥有另一种可能。

刘表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是诸葛亮提前为刘备布好的退路。由于诸葛亮与刘表的亲缘关系,他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刘表的诸公子,并且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刘琦因不受父亲宠爱所处的尴尬境地。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上楼抽梯”,诸葛亮利用刘琦的焦虑,策动他去接管江夏,作为日后刘备回旋的资本。江夏毗邻江东孙权领地,当刘备退居于此,就必然面对与孙权的联盟问题,而当时的刘备帐下,唯有诸葛亮与江东有渊源(其兄诸葛瑾为孙权长史),再加上他早就提出了“东和孙权”的方略,诸葛亮就成了渡江东下结盟孙权的不二人选。

赤壁之战的胜利,就是孙刘联盟的胜利,曹操失去了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机会,而孙刘联盟的提出者诸葛亮和鲁肃则在此战之后收获了双方君主无与伦比的信任,成为此战的最大赢家。成功抄底的诸葛亮,开始着手建立荆州士人的新秩序。

蜀汉的“C位”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留给荆州的是一片疮痍未愈的土地,留给诸葛亮的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舞台。当时,刘备趁着周瑜与曹仁在南郡鏖战之际,打着刘琦的旗号迅速接管了曹操鞭长莫及的荆南四郡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其僚属也迎来了自涿郡起兵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员”。这里面有来自襄阳的马良、向朗,有来自南阳的黄忠、陈震,有来自南郡的霍峻、邓方,有来自荆南的潘濬、廖立,还有客居荆州曾为刘表效力的伊籍。荆州诸郡未随曹操北上的人才荟萃于刘备帐下,可谓蔚为壮观,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诸葛亮的功劳。就像苟或投曹后为曹操带来了成群结队的颍川士人一样,诸葛亮依靠姻亲与交友在荆州士人中深耕多年的人脉网络也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功效。这些荆州士人以及他们所形成的影响力,成为刘备摆脱寄人篱下的命运、走向与曹操、孙权鼎足三分之路的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本,诸葛亮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刘备集团“荆州系”的话事人。

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故,庞统归附刘备,标志着“荆州系”确立了在刘备集团的支配地位。诸葛亮与庞统两人均担任军师中郎将,且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诸葛亮主内,督管后方,征调赋税,充实军资。庞统主外,专为谋主,施计献策,西取巴蜀。在刘备平定益州后,十二郡太守中有七人都来自荆州,在蜀汉军事、内政、钱粮、律法、外交等诸多领域,都不乏荆州人的身影。即便在多年之后,荆州系灵魂人物诸葛亮死后直至蜀汉灭亡,主导蜀汉政事的始终是来自荆州的蒋琬、费神、董允、董厥、樊建。

诸葛亮始终没有忘记那些投奔曹营的故友们,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师出陇右时,曾饒有兴致地派人打听徐庶、石韬两位老朋友的现状,当听说徐庶官至御史中丞、石韬官至典农校尉时,诸葛亮发出了一声轻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魏国难道人才很多吗?为什么这两人不被重用?)这句话十分耐人琢磨,它既是诸葛亮对故友的惋惜,也是诸葛亮对自己的庆幸。若是多年以前,他“识时务”地抛弃刘备北上投曹,那么诸葛亮将不再是如今的诸葛亮,三国也将不再是此时的三国。(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刘表朋友圈荆州
幼三国珍藏版 第十五回 袭刘表孙坚枉丧命
刘表: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筋骨强 腰身壮
虎狼之地难中立
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