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2022-06-25
主题阐释
一望无垠的田野,错落有致的农舍,整齐划一的大棚,宽阔整洁的道路,洋溢着幸福的一张张笑脸……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正徐徐展开。乡村是中国的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社会观察
新农活开辟致富新道路
通过视频直播销售农产品,被称为“新农活”,与此相适应,“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这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致富的希望。视频直播,可以让人们产生近距离、直观、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各种农村生活场景给网友带来的新鲜感,一些农民因此在网上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
现在,农民们在家里就可以视频直播,而观众通过平台下单,再经过方便快捷的快递物流,就可以迅速收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
适用主题
为“新农活”点赞 激发乡村新活力
速用示范
视频直播既是广告也是监督。农民可以通过直播呈现农产品生产、种植的全过程,分享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活;而城市消费者在体验乡村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信任。直播销售不仅打开了农产品销路,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还推动了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重塑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形象。
抚平“空巢”之痛
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人数已突破1亿。“空巢老人”怎么办,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一面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一面是年轻人越来越忙。老龄化、少子化,经济发展带来工作的流动,让老人们“空巢”成了普遍状态。如何抚平“空巢”之痛,是建设美丽乡村避不开的问题。
适用主题
关爱空巢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速用示范
空巢老人物质和精神的痛如何抚平?除了政府的保障之外,更需要子女和家庭给予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虽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把“父母在不远游”奉为圭臬,但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是我们不能丢掉的传统。照顾好老人,让他们老年生活更加幸福,是每个子女应该承担的义务。尽最大的努力,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别让“留守”固化为成长标签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到2021年,我国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902万。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事件增幅显著,直接印证了这一群体面临的“成长危机”。监护缺位、教育缺失、关爱不足,导致“留守一代”在人身安全、教育启蒙、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伤痛”。
适用主题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用爱温暖留守儿童
速用示范
家庭在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的亲情和安全感缺失,不利于儿童人格、性格、德行的养成以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就意味着一个也不能少。农村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还涉及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2022年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时代浪潮中,用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是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适用主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速用示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起点,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发展潜力无限,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来源。
振兴乡村必先振兴乡村教育
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境不容忽视,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断代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显著,生产一线的劳动力和农技人员短缺……这些制约农村发展的短板,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适用主题
乡村教育 新农人
速用示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城镇化越是加快,乡村教育越要加强。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振兴乡村教育,培养更多人才,强化人才支撑,让大家有信心、能安心,就一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壮丽画卷。
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
文化广场上,京剧、豫剧、乱弹戏你方唱罢我登场;舞狮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争相斗艺比高低;广场舞、扇子舞、健身操乐声悠扬传四方。运动场上,篮球队员们挥汗如雨竞技忙;书画室里,老人孩子学书练字其乐融融……近年来,多地开展各种文化文艺下乡活动,文化社团、文化节目走进乡村,让农村居民分享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让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适用主题
文化自信 乡土情怀
速用示范
乡村文化是涵育乡愁的源泉,是身处现代都市却以乡村为心灵皈依的“乡土情结”的内在基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文化自信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