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衣冠冢里的党章: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文献

2022-06-25

读报参考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书刊金银工人

中央档案馆珍藏着一本泛黄的铅印小册子,封面写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字样,里面包含了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各项决议文件,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本小册子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原件。小册子里盖着一枚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静泉是谁?“秘藏”二字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银楼里的工人党员

“张静泉是张人亚的原名,‘人亚’这个名字是他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冯毅说。在北仑区霞浦街道,至今保留着张人亚的故居。这处房子建于清中期,是三合院式建筑。1898年,张人亚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他是家中第二个儿子。

  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是一位农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很重视子女教育。他给次子取名静泉,早早送到家族学堂启蒙,后来又送到县里上中学。1914年,张人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去了上海,在一家银楼当学徒。因为宁波话里“银匠”的发音近似“人亚”,他便将“张人亚”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名字。

在多年的学徒生涯中,张人亚不仅学会了手艺,也亲身感受了军阀、洋人、资本家对底层老百姓的剥削、欺压和凌辱。金银业是中国古老的手工业之一。1920年代初,上海共有大小银楼30多家、从业工人2000多名。与产业工人相比,这些金银业工人的待遇和处境更差。银楼普遍采用学徒制,一名学徒要先经过5年的“实习”,再为雇主无偿劳动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工人,拥有工资,年限之长在当时的工人中也是少见的。

  在日复一日的被压榨中,張人亚没有变得麻木。随着共产主义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他接触到一些进步书刊和进步人士,思想深受触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不久,张人亚便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

默默守护儿子的托付

192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在上海成立。成立大会上,作为大会主席的张人亚表示,俱乐部是“保存工人生命的机关”。俱乐部成立20天后,便向银楼公所(资本家组织)提出了5项要求,包括增加薪资、学徒年限缩短为3年、星期日休息、废除包工制、改良待遇。银楼资本家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将张人亚等3名俱乐部骨干从工厂里开除。在抗议无果后,俱乐部发出了罢工号召。各个银楼的工人迅速响应,几天内,罢工规模不断扩大。在强令复工被拒绝后,资本家停止向工人提供膳宿,进一步激化了矛盾。1922年10月20日,庆华银楼的工人与印度巡捕发生冲突,被打伤六七人,被狼狗咬伤三四人,被捕22人。随后,淞沪警察厅以“私设秘密机关”“要挟罢工”的罪名,将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取缔,并下令通缉张人亚等骨干成员。

1923年,在上海党组织的安排下,张人亚离开金银业,开始从事党、团工作及机关书报的出版发行工作。1924年,他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五卅惨案”后回国。1927年初,张人亚参与创立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

因为喜欢读书看报,张人亚保存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译本,其中包括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共同校阅的第一个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时,这本书的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首印1000册,很快售罄。同年9月再版,加印1000册,马克思肖像变成蓝色。这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都被张人亚悉心保存下来。此外,张人亚还珍藏了一批中共二大、三大的重要文件。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通过了第一部党章和一系列重要决议。会后,党组织把党章、决议等文件汇编成一本小册子,印发给全国各地党员,张人亚也得到了一本。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害,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中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张人亚的各项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很多党的资料不得不销毁,但对于一些特别珍贵的书刊文件,他在反复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1927年底的一个午后,张人亚带着一个大包裹,秘密回到自己的老家霞浦镇。他对父亲张爵谦说,自己在上海的住所要搬迁了,恳请父亲将他带回来的书刊文件妥善保管。交代完毕,他当天就离开了家。

张爵谦知道这批书刊文件的意义非同一般。到了傍晚,他把包裹偷偷拿到自家菜园,藏进了草棚里。几天后,他对邻居说,二儿子张静泉长期在外不归,已经不在人世了。当时上海工人在多次武装起义中牺牲了不少人,“四一二”大屠杀中更有大批工人遇难,加上张静泉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所以乡邻们也都深信不疑。为了更好地保守秘密,张爵谦在家乡的山岗上为张静泉修了一个衣冠冢,他带回的书刊文件就藏在空棺里,墓碑上的名字则是“张泉”。张爵谦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衣冠冢里的秘密,一个人默默守护着儿子的托付,期盼着他再次回来时,能完好无损地把物品交给儿子。

70多年杳无音信

辞别父亲后,张人亚先后在上海、芜湖等地从事秘密工作。这一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虽然尚未成立,但赣西南苏区、闽西苏区等已渐近形成,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没收或缴获的金银与财物需要从地方上交给中央。 1929年7月,张人亚奉命在芜湖开设了一所金铺,表面上做金银饰品加工、收购和出售生意,实际上负责接收苏区送来的金银,设法兑换成现洋和钞票,再上交给在上海的党中央,作为党的活动经费。此外,金铺里的所有营业收入也都上交中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2月底,张人亚离开芜湖赴瑞金,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1932年6月,他担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印刷局局长;12月23日,张人亚因旧疾复发无法医治而牺牲。但在张人亚的老家,亲友们对他的踪迹一无所知。衣冠冢里的秘密被张爵谦一直保守到新中国成立。

  全国解放后,张爵谦立即在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但到了1950年还是没有消息。张爵谦估计儿子可能牺牲了,自己又已进入耄耋之年,于是下定了决心:“共产党托我藏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他打开衣冠冢,将书刊文件取了出来。随后,张爵谦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来,连同一张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的照片,让他一起带回上海,交给党组织,了却自己的心愿。

  张静茂回上海后,为了给这件事留个纪念,专门刻了两枚印章:一枚是长方形,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另一枚是正方形,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盖在了所有书刊文件上。这两枚印章后来相继捐献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

  这批由张人亚和父亲保护下来的革命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文件集,至今仅发现三本,其中两本是复制本,张人亚保存的这本是唯一一份原件。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但原文已散佚,目前的版本是根据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和陈公博在美留学期间所完成的英文硕士论文翻译的。而二大、三大通过的党章,正是由于张人亚的保存才得以完整呈现,填补了党史研究的诸多空白。

(摘自《环球人物》尹浩)

猜你喜欢

书刊金银工人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金银潭医院
油田工人
五连环(二)
酒厂工人
书刊封面设计的重要性浅析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金虎年临近 生肖金银品走俏投资市场
书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