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挑战与展望

2022-06-24韩昕儒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5期
关键词:口粮需求量谷物

文/韩昕儒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总体来看,我国不仅成功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未来15年,我国粮食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饲料粮供给压力不断加大,必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进口量仍快速增长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在我国,粮食包含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品种。其中,谷物主要包含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稻谷和小麦统称为两大口粮。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取得“十八连增”,创下68285万吨(13657亿斤)的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标准线。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创下历史新高。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粮食16454万吨,是2010年的2.7倍。

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形势的重要指标,粮食自给率的计算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国内产量除以总供给(即国内产量与净进口之和),第二种是用国内产量除以总消费(即总供给减年度库存结余)。部分专家学者基于第一种计算方法提出了“口粮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的粮食安全目标;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提出的“稻谷、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实际上是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的计算。本文采用第一种计算方法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随着粮食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粮食自给率也从2010年的90.4%降至2021年的80.9%,逼近安全底线(见图1)。

图1 2010—2021年中国粮食净进口量和自给率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进口量仍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转变,表现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导致玉米和大豆等饲料粮需求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我国城乡居民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比例从1992年的18.9%增至2015年的35.2%;另一方面,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下,我国将有限的耕地等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口粮和玉米生产,导致大豆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我国稻谷和小麦自给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我国稻谷自给率为98.3%,小麦自给率为93.4%;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0%。大豆进口量在2021年达到9652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8.7%;大豆自给率仅为14.5%。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835万吨。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快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导致对饲料粮的需求快速增加。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101.6%、100.2%,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第二,2016年以来,政策性玉米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进口成为弥补国内供需缺口的主要途径。根据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展望》,我国玉米的库存消费比(当年期末库存与当年消费量)已经从2015年77%降至2021年的45%。第三,在中美贸易协定框架下,我国加大了农产品特别是玉米的进口数量。2021年,美国超过乌克兰成为我国玉米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占玉米进口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6.6%增至2020年的38.6%和2021年的69.9%。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十分严峻

第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多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据统计,1957—1996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600万亩;1996—2008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000万亩;2009—2019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与此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东北黑土耕层持续变薄,厚度不足20厘米的耕地约占一半,有的地方有机质含量较开垦之初大幅下降。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一些水资源丰富的省份粮食生产规模小,而北方一些水资源匮乏的省份却负担了极为重要的粮食生产任务,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缺水的矛盾。

第二,科技突破难度较大。在耕地和水资源的双重约束下,提高粮食单产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技术进步是促进单产提升的主要手段,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仍然较低,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严重不足,缺少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种、新技术。据统计,农业科技投入在科技总投入中的占比由2001年的6.8%下降到2018年的4.5%,呈现递减趋势。尽管我国每年新通过审定的谷物种子已超过3700个,但推广面积前5名的品种大部分仍为“老品种”。2019年,我国谷物种子推广面积前5名的品种平均审定时间为2011年,其中郑单958、济麦22、黄华占等主要品种的审定时间为20世纪初,至今已超过15年。

第三,进口来源过度集中。我国粮食进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面临较大地缘政治风险。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来源国集中在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少数国家。2020年,大豆前三名进口集中度(进口量前三名的国家占比)达到98.7%,玉米前三名进口集中度达到96.5%,小麦、高粱和大麦的前三名进口集中度分别为75.7%、99.8%和74.8%。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也面临着进口运输线路高度集中的风险。据测算,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进口大豆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7%上升到2017年的39%;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进口大豆所占比重则由8%上升到43%。

我国粮食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供给压力不断加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居民膳食结构继续转型升级,动物性食物消费量继续增加,带动饲料粮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2035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预计达到8.96亿吨,国内产量为7.12亿吨,净进口量扩大到1.84亿吨,粮食自给率将降至79.5%。

生产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未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没有突破性技术进步的假设下,我国粮食平均单产仍呈增长态势,预计在2035年达到6155.0千克/公顷,但增速逐步放缓。需求方面,随着肉类等动物产品需求量和产量的稳定增长,2020—2035年,我国粮食的饲料需求量也将从2.48亿吨增至3.17亿吨。与此同时,食用需求量则继续保持平缓下降趋势,2035年将降至2.18亿吨。

品种结构方面,口粮绝对安全的总体基本形势不会改变。稻谷和小麦产量仍将保持稳定,供需缺口较小,玉米保供压力将不断增加,大豆需求保持高位。

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镇化率不断上升,我国粮食需求量仍将继续增加,供给压力不断加大。预计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我国仍能够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猜你喜欢

口粮需求量谷物
五寨燕麦晋粒康“边煮边发芽”的神奇谷物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谷物的绵延支撑着我们的良心
何为全谷物,你说得清吗
全谷物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雪后林鸟
祖传“口粮”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农产品的定价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Ⅶ)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