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饾版、拱花工艺的演变和发展

2022-06-24石海珍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木板印刷工艺

石海珍

中国古代木板水印中的饾版与拱花工艺技法随着彩色雕版印刷的发展需要形成,经宗教宣传插图、实用印刷装饰物、民间木板年画到书画谱与笺谱,其工艺的显现以《十竹斋》二谱的完成为兴盛。本文追溯饾版与拱花工艺的发展过程到技艺的应用,结合饾版、拱花在现当代水印木刻创作中的融合得到的新的发展状态,探索传统工艺在文化传承与现代观念表达下的重要作用。

方利民 《隔》 水印木刻2008

一、饾版、拱花工艺的发展与历史

饾版印刷工艺在套色印刷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传统的套色印刷最初为使用雕版水墨印出轮廓线,加以手工填色的方式,如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后发展为在一块板的不同部位分别涂上颜色加以印制的“一版多色”方式。后者虽节约套版,但容易在颜色相交处产生混色,细腻程度不够。

经不断改进,形成了将不同颜色部分分别刻成不同大小规格的版,逐次印刷于一张纸上的整版套印。初期表现为朱墨色双色套印本,后出现了多色套印:将画面分解为多块色版,逐版套印,可以印制出复杂而精致的图像效果,成为一种专门的印刷工艺——饾版印刷。

“饾”在《说文解字》中称为“钉饾”,《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关乎“饾版”有言:木板水印的旧称,因为是由若干快印版拼凑而成,有如饾钉,故名。饾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一种,与雕版印刷的发展密不可分,雕版印刷发展到明中后期,其绘、刻、印、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但主要发展于单色雕版画中。校刊、批注是彩色套印的最初需求,元代至元六年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卷首插图《无闻和尚注经处产灵芝》以墨、朱两色印刷,是世界上最早的彩印书籍插图。明代随着社会发展,人民审美趣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版画的题材和内容逐渐从佛家经典、宗教宣传拓展到日常生活、娱乐及书画谱和笺谱,清代年间的木板年画虽然多为单色套印,但丰富色彩下的吉祥图案反映了人民对彩色图像的需要,直接推动了多色叠印的饾版印刷的产生。

最初的饾版印刷只用于印制文人书笺,宋有藏经纸、匹纸,元有罗纹笺、花笺、笺纸、大都绘有饾版印刷的图案。由于文人雅客喜爱集笺,笺纸开始汇编成笺谱被收藏或馈赠。明末至崇祯年间,胡正言在金陵所刻《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代表了古代饾版技法的最高成就,其中使用的拱花技法更是在传统木板水印复制功能之上的一次语言创新。

清代以后,《芥子园画谱》虽名震一时,但雕刻技术却未有创新和提高,清末后饾版技艺几近失传。直到1933年鲁迅先生与郑振铎先生托荣宝斋承印了《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一古老的工艺才被荣宝斋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复制上,重新散发光彩。

二十世纪朵云轩重刊了《萝轩变古笺谱》,在木板水印技艺的传承上和北京的荣宝斋并成为“南朵北荣”。相较于北方,南派朵云轩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耳濡目染,木板水印的工艺更具细致、秀润的江南特质。荣宝斋则以线条为主、具有精美、健全、典雅的工笔风格,两派各有千秋,在古代水印工艺的传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下,荣宝斋与朵云轩等专门的艺术机构仍在继续传承传统而复杂的饾版复制技术,木板水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政府及各艺术院校的支持。

经过长期的技术和文化探索,今天的木板水印已经从复制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作艺术,其过程中勾、刻、印工艺均系手工操作,运用“勾描”“雕版”“水印”三道复杂的纯手工工艺程序,由技师代代相传,可以将古代及近现代名家的笔墨情韵完全再现。

二、饾版、拱花的技术与应用

饾版印刷的基本主要步骤为勾描分版、雕刻制版、伏纸印刷、拱花印刷四个部分,其工艺是一个整体的结构,环环相扣,完全靠手工印制而成。

在版材的选择上,旧时饾版工艺多用软硬适中的梨木或枣木,其特点为纤维细密,刻制时运刀自如,不易起毛茬。《十竹斋画谱》中运用饾版套印技术,直接用彩色版叠印,消解了轮廓线的约束,同时每个色块均有浓淡深浅,其中的花鸟,山水,怪石等都表现出水墨手绘的艺术效果,由于层次相叠,淡中有浓,浓中显笔,线条与笔墨节奏相穿插,灵动地表现出其中的韵致。

主要步骤为根据画面的水墨浓淡、干湿程度、色彩倾向,深浅层次将图像进行分解,按照不同的色调分别勾描于纸上,将分好的色稿移至版面,按每层颜色雕刻制版。最后遵循由淡至浓,由浅至深的原则,逐次套印或叠印。

勾描分版为第一步,一幅画稿由于其用笔及色彩变化的不同,若一版多色,容易浑浊不清或虚实难辨,因此,拆分成为多个版块,可以得到边缘清晰并且丰富的色彩。由于画面笔法、干湿、繁简、着色不同,较为重要的是设色之工。不同的色相和色阶变化会产生对比,饾版设色时遵循一价一版,细微的墨色变化分别勾画,可以更好地分解叠加笔迹,突出其阴阳向背、远近虚实的关系,使画面更加具有灵动性。如十竹斋笺谱中的卷二《凤子》,蝴蝶的翅膀表现出一前一后叠加的空间,渐变的颜色独分一版,形状均匀,没有丝毫断笔,显得精致淡雅。

分版以后进行勾描步骤,遵循“宁小勿大,宁简勿繁,宁挺勿软,宁方勿圆”的原则。勾描方法有传统白描、双勾法、勾填法、飞白法。使用传统的笔墨纸砚,凭画面线条粗细自行选择笔,同时切忌用“宿墨”。勾描的纸有雁皮纸和赛璐珞片,前者半透明,着墨佳,后者透明,润墨。不仅要勾出其形,还要勾出其神,忠实地再现原作的运笔动势和笔墨情趣。

《十竹斋书画谱》果谱卷 橙柿

《十竹斋书画谱》果谱卷 芡藕

《十竹斋书画谱》果谱卷 葡萄

《十竹斋笺谱》卷二 折赠

《十竹斋笺谱》卷二 凤子

《北冥—百级碎》(局部) 王海迪 2020年

雕版步骤上呈勾描,下呈印刷,持刀时以木为纸,以刀为笔,将笔墨转换为千变万化的神韵。梨木吸水均匀,硬度适中,适合雕刻线条,是最适合用作饾版印刷的木材。刻制时要求线条流畅无误,不留斧凿痕迹,刻版技法有“圈空,伐刀,劈刀,挑刀,埋刀,剃空”等多种类,每种技法表现的效果各有不同。实为“一刀有始终,二次下刀,循前刀口,避免有刀痕,分清虚实,重在形神。”

水印木刻自古以来讲究三分刻,七分印,在传统木板水印中便表现明显。不同于机器印刷,木板水印的人工印刷是其一大特点,过程上包含施色、套版技艺及叠加方式。如果说勾描、雕刻为分解画面层次的高超技艺,那么刷印则是还原原作的形态和气韵、犹如再创作的全过程。印者将不同颜色的版块进行重组定位,根据墨色浓淡确定印制的顺序,并调和色料的干湿,轻擦或压印出艺术效果。小的画幅需要分二十到三十个版,大则有时需要千百次版的重复叠印。步步为营,对叠印顺序进行反复考量,才可得到形神兼备的最好效果。

《十竹斋笺谱》在饾版工艺的基础上,创新使用了拱花技术。“拱花”又被称为“拱板”,本质上是一种不着墨的凸版印刷方式。

拱花分为素拱和套拱,前者把纸在刻出线条的板上印压,得到素白色的花纹,多用于连绵的卷云和河水中的波纹。另一种是套拱,在已有的彩色图案上按压,使彩色图案更加立体、层次分明。

如果说饾版工艺是木板水印发展必不可少的创造性过程,那么拱花的发现和使用则是一次语言和表现的创新,用凸出的纹饰线条来表现所绘花鸟鱼虫之神韵、器物珍玩之精妙,极其素雅和工巧,使各种形态跃然纸上。

三.传统工艺的现代性表达

饾版和拱花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工艺,在更为先进的印刷术传入后曾一度衰微。随着新兴木刻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创作水印版画的兴起,木板水印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基础上,作出了不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现代水印木刻创作中,饾版印刷与压凸的拱花工艺也非常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家的创作中。相较于古代版画的复制性,现代水印版画创作更重要的是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对作品的立意、形式、观念做更多的创新。传统的技艺融合在作品中,既延续了传统文脉和历史,也带来现代的观念表达。

艺术家方立民的作品便是将传统的饾版技法融入当代水印木刻创作中。传统的饾版技法可以灵活组织成多个画面,他的代表系列作品中用饾版雕刻出一个个人的形象,再用浓、淡、干、湿等墨色肌理套印出来,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层次和肌理。粗看是抽象的形状,细看这些抽象的形其实都是不同动态的人形,他们拥挤叠加在一起,用少数的版多次重复叠印组成,将传统的饾版技法融入创作的同时形成个人鲜明的语言和观念表达。这些类似雕塑和舞蹈的肢体语言以重叠和相交组合,表现某种时代问题的心境现象与现代人的精神状态,呼吸、呐喊、渴望,以陈述人们心灵的呼号。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王海迪的作品则融合了传统的“拱花”工艺,她的《北冥》系列作品将残破的碎片、玉簪花叶片、沙漠三种物象结合,构建出一个虚幻、神秘的空间,暗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叶片的细节使用拱花技法压印出来,浮于纸面。细密的纹理以印痕的方式呈现于画面上,其情感体验、时间的流动融入进线条中,形成精致而真实的视觉效果,创造了传统语言形式在现代观念上的运用。

四、总结

传统的饾版与拱花工艺源于古代印刷工匠对于中国绘画的深刻理解和对水墨媒介韵味的诗意把握,将我国古代彩色套印技术推向高潮。其工艺和精神的传承同时为我国现代水印木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性基础。因此,不断地从传统中溯源,找到与所处时代或自我情感的契合点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更好的为灿烂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木板印刷工艺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超级印刷机
麦 田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