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域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22-06-24胡雪佟晓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1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胡雪 佟晓光

[摘 要]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老龄社会的到来,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转变,健康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国内健康产业飞速发展,大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分析目前国内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业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关系,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SWOT分析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H19240)

[作者简介] 胡 雪(198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建筑学院健康产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基础医学教育研究;佟晓光(1960—),女(蒙古族),吉林通辽人,学士,长春建筑学院健康产业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健康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137-04 [收稿日期] 2022-01-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1]。伴随人类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系列的慢性病、公共卫生问题也接踵而来。大家对健康的认知已从传统的治疗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的综合模式,对健康的理解、医疗诊治模式的改变导致原有的传统诊疗模式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健康诊疗需求,民众对健康管理、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2]。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规范职业培训与考核,支持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健康管理类相关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给予一定的指导;将市场上诸多体检机构升级为健康管理机构,经营模式由单纯经营型向学科建设型、校企合作型转变,提高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与技能。目前,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全员参与、坚持共建共享的社会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原则,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在医疗模式与健康服务业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市场需求、职业技能融入课程设置与实践中,承担人才培养的高校也应依据市场需要培养复合创新型的健康管理人才,真正为“健康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到202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健康产业既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层医疗服务普及,又要加速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业起步较晚,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总体而言,健康管理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公众认知度、认可度偏低,专业机构运作机制不成熟

虽然近些年人们已经有了定期体检的健康意识,但对于体检的后续工作,很多人还是寄托于临床诊疗,而国内部分城市在体检中心所开展的健康管理业务,民众还较陌生。虽然经过专业人员的知识普及,人们对健康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知,但对大部分民众而言,健康管理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健康管理的理念与日常工作流程还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更多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情况应交给临床医生负责,而不是基層的社区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甚至是保险公司等。同时如何在健康管理领域里进行信息化普及,不同机构间诊疗、管理信息如何共享,如何利用移动客户端随时监测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模式还有待探索,人才缺乏问题凸显

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健康产业起步较晚,直到2013年健康服务产业才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3]。产业得以飞速发展的基石是人才,健康服务与管理这一新兴的第三产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对人才的需求更迫切,要求也会更高,在健康管理领域不但需要复合型人才,更需创新型人才。其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健康管理是集管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于一体的专业,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体现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对于健康智能类产品能够及时提出新的研发思路,不断适应产业内容的转变和升级。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体经营模式,即健康机构;另外一种则是智能健康管理模式,即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还有更好的发展模式,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实践。2016年开始,教育部首次批准5所院校开设四年制“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积极进行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其中杭州师范大学目前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上均处于国内同类专业领先水平[4]。但从培养目标上看,不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一是未能结合本院校学科背景及优势突出自身特色;二是未能结合健康中国建设合理定位。例如,从人才的培养模式看,未能凸显专业人才适用于我国的健康产业建设的特点,这一点在人才质量建设上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在:(1)专业定位不清晰,未将健康管理专业与现有的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社会服务、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区分;(2)健康服务与管理是一个交叉学科,国内一些高校照搬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总体设置不合理,如偏向公共卫生管理或中医健康管理,导致学生在校所学课程无法与今后的实习与工作相适应、实践技能的学习深度不够;(3)教学过程偏理论、过于单一,缺乏实践体验式教学,教学方法的滞后导致很多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对课程的兴趣未能被真正激发;(4)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实训课程占总课程的开课门类和学时数均偏低,实训室建设滞后,有很多院校甚至没有健康管理的实训室;(5)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尤其是缺乏实践型教师,教师队伍过于单一,缺少行业一线带头人;(6)从职业发展与规划来看,目前的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准入门槛较低,很多未经本专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考取健康管理从业资格,职业规划与行业发展脱节。

(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缺乏统一标准

健康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体系,但部分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仍与传统的医学类专业无区别,局限在传统的医疗行业中,教学模式并没有跟上产业的发展,导致健康产业人才空缺,同时增加了医疗专业人员的压力[5]。如何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已成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之根本,健康管理创新人才队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切实将“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求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需要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动力,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必然路径,将多学科交叉融合作为人才培养、学科质量提升的战略选择[6]。人才的匮乏与人才交叉培养不足是影响我国健康管理质量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针对其交叉学科特点,凸显合作育人、协同培养,突破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走进课堂、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中锻炼培养自身的健康管理素养,完善学科融合、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思考的首要问题[7]。

二、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创新模式探究

(一)需求为导向、兴趣为坐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由于健康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无論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较为陌生,尤其是对于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未来的四年要学习什么课程,这些课程对其今后的就业、考研有何帮助,本专业就业去向等问题都非常茫然。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设“专业导论”课程,学时6~8学时,由专业带头人带领教师、辅导员、大一新生开始专业见习考察,跟随带教老师初步参与了解健康管理日常工作,对专业学什么、今后就业做什么形成总体认识,有利于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开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学习,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的“要我学”转为主动的“我要学,我要学什么,我要培养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四年的课程学习与技能培训过程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链,了解产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要求,调整课程模块,研究制定适应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构建“校企管”三结合的办学模式

目前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的院校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邀请健康管理领域专家,例如专业教授、体检中心主任、社区疾控中心领域专家、行业企业经理等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或专业讲座,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校医企合作,将最新的健康管理学术观点与技能引入校园,带进课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和岗位的对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加深、拓宽产教研深度融合和创新。通过与健康管理、基层医疗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双方“人才共同培育、过程协同管理、成果共同研发分享、责任共同承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校企管合作组织体系,创建校企管合作机制体制。

(三)细化专业方向,模块式培养,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

人口基数不断上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购买力日趋强大,对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使健康管理服务个性化发展,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可借鉴国内外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资源,依据人才培养方向,进行融合借鉴,通过建立“院校间、校企间资源共享+专业协助+人才共建”的学科建设机制,使人才培养、建立专业相关知识课程体系时所遇到的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精准对接产业链,了解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调整设置课程模块,研究制定适应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资源的整合更有利于专业方向的细化,例如可将健康管理专业细化为膳食营养保健方向、健康教育与促进方向、健康风险管理方向、中医健康管理方向、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等多个专业方向。

(四)建设健康管理TPRI智慧融合实训中心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由“纵向深入型”转为“横向复合型”,课程的设置也需做出相应调整。基于此,将健康管理与信息网络、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构建“健康管理TPRI智慧融合实训中心”,即从专业教学(T)、实务实践(P)、学术研究(R)、创新创业(I)等方面进行智慧融合、落地实践和应用,推动健康管理专业建设与健康产业发展相适应,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上,拓展智慧融合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如在健康管理师技能培训与考核中提供资源,从而提升“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采用最新的虚拟技术,立足于母婴健康管理、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理治疗模拟等专业实训项目需要,以健康信息采集、健康风险监测、健康诊断与评估为主线,规划实训体系和流程,有效打破课程壁垒,解决现有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割裂、互不关联的问题,形成全新的一体化教学系统。真正将健康管理智慧融合实训中心建成“多平台统一、健康管理实训案例贯彻始终、专业课程联通、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平台,具有技术领先、专业特色鲜明、学生使用方便、实践教学效果突出的优势[8]。

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时,既要根据所在学校办学层次找准专业特色,又要始终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实习+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搭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互利的平台,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利用企业设备和人力资源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使学校办学、健康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均获得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丽君,鲍勇,黄春玉,等.健康管理本科人才专业化培养的供需现状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4):343-346.

[2]杨星,龙茜,龙琛,等.大健康背景下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管理,2018,4(5):370-373+377.

[3]赵龙,杨秀木.中美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8,34(5):105-108.

[4]段志光,王彤,李晓松,等.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61-68.

[5]潘莹,刘佳楠,席彪,等.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卫生人员的能力要求及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路径思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8):974-977.

[6]郭清.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37-38.

[7]王雪莹,郭佳桐,李楠,等.基于临床、预防、管理交叉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4):58-61.

[8]薛維那,杨星,伍红颜.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8):123-125.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HU Xue, TONG Xiao-guang

(College of Health Industr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Changchun, Jilin 13060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ectrum of human disease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aging society, people’s health awareness has also changed. More and more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health. The domestic health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eople’s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health industry and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healthy China” concept,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of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health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social needs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人才培养
公共营养师社会需求现状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能力培养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