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加坡为例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2-06-24任睿文徐涵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性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任睿文 徐涵

[摘要]高质量既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诉求。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加大、职业教育向终身化趋势发展、职业教育吸引力需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新加坡通过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H”型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采用科学的开发程序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耦合、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将信息智能化手段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等路径实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该采取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相关招生考试制度、加深学院与企业双向合作、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类型结构、在教学和管理中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师资队伍

[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2-0066-07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政策定位于破除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产业的需求。学生所拥有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道德素养应满足产业结构更新对劳动力的要求,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又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二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拥有向上求学的机会。公平是教育质量的题中应有之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给予职业教育学生和普通教育学生同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三是职业教育各区域协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之一是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不是所有地区均等发展,而是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协调发展有地区特色的职业教育。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但其人均GDP却连续多年蝉连亚洲之首,制造业全球排名第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被视为促进新加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因为“高质量”目标的引领,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不再是“差生”的选择,而是希望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学生的“另一种”道路。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成功克服了其地位低于学术教育一等的问题,在国内拥有较高的参与率。虽然我国颁布相关政策文件提出职业教育发展应以高质量为目标,但具体通过何种具体路径以达到高质量,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策略,力图为我国选择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1.知识经济背景下,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其经济在经历资本密集阶段、技术密集阶段后,现已进入到知识密集发展阶段。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產业21计划”,希望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稳定的知识性产业中心。与资本密集阶段、技术密集阶段以实体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不同,在知识密集发展阶段无形资产的获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对劳动者的能力要求不局限于技术技能层面,还要求劳动者拥有创新意识、信息收集能力、合作精神等软能力。新加坡原有职业教育仅注重学生实践知识的获得而忽视软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应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新加坡需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大量能够服务于高端经济制造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政府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向终身化趋势发展。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形态下的全日制教育,政府也将职业启蒙教育和在职培训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中。新加坡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阶段开设教育与指导的相关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同时,培养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技术的出现,为使劳动者能够不断学习,以提升其劳动技能,新加坡政府在2014年提出“技能创前程”计划,希望能够建立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体系。与普通教育具有固定的接受年限不同,职业教育将贯穿于受教育者的整个学习和职业发展生涯。在教育终身化的趋势下,为满足受教育者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职业教育质量也需不断提升。

3.教育分流背景下,职业教育吸引力需逐步提升。在“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下,新加坡通过三次考试对学生进行分流,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分别进入普通教育分支或职业教育分支学习。在过去,即使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但职业教育在新加坡依然被国民视为“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未通过PSLE考试和中学毕业考试的学生被送进职业学院,在分流考试中没有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不愿接受职业教育而是选择直接就业。现阶段,为使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学习,经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后能够胜任高端产业的工作,新加坡需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提升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二、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作为新加坡的中等职业院校,于2005年获得新加坡质量奖,也是新加坡唯一获得该奖的教育机构。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和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拥有相同的办学层次定位,每年有40%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普通教育方向,因为理工学院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优先选择进入理工学院学习。新加坡始终以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路径选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体系构建: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H”型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既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能使选择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通过考试顺利升学,或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选择普通教育方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H”型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是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新加坡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着重发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建国初期,新加坡的经济政策是进行快速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青年劳动力,在此阶段国家着重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大量开设技能中学和职业中学,让青年人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20世纪末,经过前一阶段快速工业化发展后,新加坡的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在此阶段国家的发展目标为建设高科技制造业中心。原有初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从事高端技术技能的工作,因此国家在此时期着重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2000年至今的第三个经济发展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更迭,对岗位的能力要求不断变化,因此,新加坡政府提出 “技能创前程”计划,旨在为在职劳动者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的面向范围拓宽至非全日制教育。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能够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新加坡职业与技术教育被广为接受的原因之一是建立了教育“立交桥”,以确保职业教育并不是断头教育。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文化课培训后转入普通教育分支学习。希望升学的学生如果在毕业时通过剑桥O水准测试或在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学习阶段取得相应的高绩点,则可以顺利升入新加坡的理工學院。由理工学院升入至大学时,学校不再硬性地将毕业生的O水准成绩作为入学的唯一要求,而是以毕业生在理工学院的平均绩点作为主要申请标准,O水准成绩只供参考。学生既可以升入应用型大学,如新跃社科大学;也可以选择升入研究型大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2.专业设置:通过科学的开发程序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耦合。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专业设置也应该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接受普通学术型教育学生的就业发展规划不同,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进入生产一线就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是衡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职业院校开设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不仅能够满足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新加坡职业院校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专业设置,以保证学院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新加坡各理工学院的专业设置一般是以产业结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依据,根据市场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来设计开发。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为例,在准备专业开发之前,与国际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保障专业设置能够符合市场需求,学院注意了解和研究国内外最新的科技现状和新兴产业情况,注重掌握前沿的理论和信息;充分重视和了解学生家长的需求,将各专业每年招生报名和录取情况作为学生对专业设置需求的重要表现信息。在后续专业开发的过程中,学院采用了科学的开发程序。在最开始阶段,学院根据国家、企业、学生的需求做出最新的需求报告;在专业需求调研后,学院建立专业筹备小组,专业筹备小组提出专业设置意见交至学术委员会和教育部审核;在新专业落实后,学院再定期对新专业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控并及时修正。

3.双向融合: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受教育者不能仅以课堂作为学习的唯一场所。职业院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条件有限,因此,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但不同于学校以“学生培养”为主要目标,企业更看重的是参与合作后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如果仅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单一希望企业提供实训平台,校企合作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与未来就业相似的工作环境进行实习,学校为企业员工定期提供培训,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问题解决方案,以此保证二者合作关系的稳定持久。

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与国际百所著名公司在校园内部合作建立了宇航员训练中心、医疗仿真实训中心等教学科技中心;新加坡理工学院与毕马威、新加坡电信、富卫保险、星展银行等大型公司合作,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地点。除此之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还提出“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工厂中实训设备很多是由企业赠送并且是企业正在使用的先进技术设备,这种实用而超前的教学大大缩短了学习与应用的距离,学生在毕业后无须接受较多的职前培训就可以直接胜任工作,进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教学工厂能够使学校与企业紧密联合,是一种校企双方共同获益的教学方式。

新加坡的职业院校还为企业提供服务。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其2020年发布的《第四次战略蓝图》中提出,学院与企业紧密地合作,为不同企业的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并提升其技能。新加坡理工学院建立先进的制造中心、商业创造中心、数字建筑创新中心、数据科学与分析中心、能源与化工培训中心等,旨在为公司特别是各大中小企业提供先进的咨询意见和问题解决方案,以提升企业对待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职业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将相关经验讲授给学生。

4.教师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因此国家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在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新加坡从发展职业教育的最初,就致力于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不能仅以学历作为唯一的入职要求。新加坡职业院校的教师聘任不要求申请者毕业于名牌大学或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本科毕业即可。新加坡职业院校很看重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80%的教师曾是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锻炼,没有企业的业绩,一般很难进入新加坡职业院校当教师。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师的实践能力除了在入职前予以要求外,也需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使其不断得到提升。为使教师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先进教学方法,学院鼓励并帮助教师进行海外培训,要求教师将国际最新、最先进的成果和思想带回本国,并积极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给予应用和总结。新加坡2021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年龄在55岁以上的教师占总体职业院校教师比例的10.33%。按照新加坡62岁的退休年龄,此部分教师处在个体职业生涯的末期阶段,但依然拥有和中青年教师等同的接受培训的权利。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无货架寿命”的思想,即无论教师年龄大小,只要个体有参加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意愿,学校都会给予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

5.技术保障:将信息智能化手段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近代社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现已进入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的信息化强国,在21世纪初就将信息智能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在职业院校教学层面,智能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的实操实训课程中,真实的操作设备昂贵且学生不易接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让学生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在其2020年发布的《第四次战略蓝图》中提出,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AI)和分析技术应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通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理解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效率,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职业院校管理层面,智能信息化的融入能够使学校运转透明化、高效化,管理过程更加规范化。例如,新加坡的五所理工学院联合研发LEO2.0学习管理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访问,学生利用此系统进行电子协作、访问模块资源、提交作业、统计考勤等。再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将优质高效的信息整合、迅速便利的信息交流传播、持久完整的信息储存共享;完善应用软件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有效的知识管理平台,不仅学生和教师能够从中获益,学院领导及有关人员也能查询到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为其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新加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经验借鉴

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相关招生考试制度,打通学生向上求学道路。在新加坡,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升学和一定时间的培训进入普通教育学习;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升入理工学院学习,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升入国内、国外知名大学深造。可见,完善明晰的入学标准能够提升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升学考试制度。

在中职升入高职阶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考试方式不断改革,出现了“自主招生”“单考单招”“贯通培养”等多种形式,但总体上还是在普通高考制度的框架下,服务于普通高中教育之后的升学考试。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因此职业教育也应该建立“特色化”的考试体系。与普通高考只进行文化课考试不同,职教高考需要将技能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第一,职教高考的技能评分标准可以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技能大赛主要采用分析性量规,分析性量规涉及范围广,内容精准,能对细节部分开展准确和详细的描述。职教高考也应细化各项技能考核标准,在考试大纲中将各项评价标准清晰列出,在考试中做到“评分可依”。部分操作可以采用机器和人工合作评分的方式,提高技能考核部分的客观性。第二,现阶段各省均建立了职教高考制度,但不同省份的职教高考拥有不同的招生考试标准,极少数中职生在升学时能够跨省份升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高考的公平性。因此,职教高考也应和普通高考相同,在国家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入学考试标准。

在高职升入本科阶段,现有的专升本考试科目为公共课测试(政治、英语)和专业课理论基础测试,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考试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此种考试方式使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专注于升学类文化课程的学习,忽视技术技能课程,与原有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因此,现有专升本考试也应该和职教高考相同,加入实践技能的考查部分,以此体现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任何一种学历都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点,通过考试分数和高绩点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更多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2.加深学院与企业双向合作,在深度融合中谋求校企共同发展。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不仅体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的全过程,还体现在职业院校对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为企业创新成果提供技术支持等。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模式,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应该是双向的,校企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合作关系的稳定持久。

在企业层面,学习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企业可以将生产过程中较为简单的步骤转移至职业院校操作。对企业而言,可以减少其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对职业院校而言,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操作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企业师傅是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训的重要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相关技能技巧,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将学生培养成为工匠。企业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如给予师傅绩效工时、将师傅所带徒弟的成果作为对师傅的考核标准之一,激励企业师傅参与学徒的人才培养全过程。除此之外,因为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面向一线岗位就业,职业院校教师不能完全了解产业一线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企业也应参与职业教育专业的开发与更新,及时将产业技术需求传递给职业院校,从而使合作设置的专业能够契合区域产业结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

在学校层面,职业院校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为其员工定制相对应的培训。院校不仅可以为员工提供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也可以为员工定期提供语言培训。教师深入了解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作为真实案例在课堂上讲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優化职业教育师资类型结构,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指出,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因此,新加坡的职业院校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通过设立职业教育教师准入标准、加强教师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策略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的类型结构,重视教师在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一,改变职业院校教师的入职标准。实践知识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应该具备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实践技能。新加坡的职业院校对教师学历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要求教师有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的经历。反观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招聘,一些院校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部分“双高”院校要求教师毕业于双一流高校,但对教师的工作经历却没有硬性要求。我国应该将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的重要入职考察标准,对于学历不高但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破格招聘。第二,给予相应政策吸引企业人员进入职业院校兼职,优化职业教育师资的类型结构。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校企互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类型以在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较低。我国可以采取给予兼职教师相应工作绩效、优先评定兼职教师职称、政府制定专项拨款政策、设立兼职教师专项经费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员进入职业院校兼职。第三,通过在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变化,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通过在职培训以掌握新技术,并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据调研结果显示,职业院校教师对于目前的培训并不认同,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抵制情绪。职业院校应该将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紧密贴合,利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将实体课程与在线培训相结合,节省教师培训时间并在培训结束后颁发相应合格证书,将此证书作为教师学期考核的依据之一。职业院校应加大教师的国际培训力度,在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期间合理安排工资和绩效,对于学习后归国的教师,如果其能将国际经验本土化改造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科研成果中,可以优先评定职称。

4.积极采用智能技术手段,促进教学管理过程的现代化。在信息化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新加坡将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AR、VR等虚拟仿真软件,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情况;在教学管理中,学院研发LEO2.0学习管理系统,将有效信息和资源在全院范围内共享,提升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我国也应该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积极采用智能技术手段。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将相关知识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知识内容在小组范围内提前预习,小组成员合作利用信息资源平台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实践课授课的过程中,将虚拟化仿真实训设备应用到学生的实训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实训设备价格相对高昂,所以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不能直接动手进行操作,运用虚拟设备可以使学生拥有真实的操作感觉,提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授课结束后,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余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工业4.0相比,工业5.0时代着重于高度满足个性化需求,大数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全程中个性化地为学生推送相应资源。相关智能技术手段,也应赋能于教育管理的过程。虽然经过教育信息化1.0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管理信息化的现实水平与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想目标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学习新加坡的方式,我国部分双高院校可以和有资质的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相关管理平台,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在个人的移动端随时登录,在分享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的同时查看其他人共享的资源,以此有效提升有效信息搜索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麦秋玲,刘强.以行业工作经验为准入条件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管理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 (8):93-95.

[2]孙善学.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20(3):92-97.

[3]王琴.胜任力视角下“双师型”教师培训:问题透视与优化策略[J].职教论坛,2021(3):75-80.

[4]肖凤翔,王棒.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9):68-73.

[5]徐国庆.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J].职教论坛,2015(12):1.

[6]姚寿广,经贵宝.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周衍安.世界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人才评价的启示——专访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J].职教论坛,2021(7):45-52.

[8]Goh C B.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Singapore since 1965[J].World Bank,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8(6):18-30.

[9]Nat Varaprasad.50 Years Of Technic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How To Build a World Class TVET System[M].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2016.

[10]Singapore Ministry of Education.Education Sataistics Digest 2021[EB/OL].(2021-10-18)[2021-12-01].https://www.moe.gov.sg/about-us/publications/education-statistics-digest.

作者简介]任睿文(1997- ),女,黑龍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徐涵(1964- ),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面上项目)立项课题“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JKR0651,项目主持人:郑艺)

猜你喜欢

适应性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