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子美育思想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2022-06-24代仁良
代仁良
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怀进鹏部长在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极具指导意义的观点,“跳出教育看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守正创新”。笔者对怀部长的讲话深以为然,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如何跳出教育看教育。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崇。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对德、智、体、美、劳都有深层次探讨。笔者认为孔子的美育思想其实是“完人”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维度,即人的理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美育对培育“完人”意义深远。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培养一个“完人”要分三个阶段。一是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又“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二是学礼。《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三是学乐。诗与乐,属于美育范畴。所谓造就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在两千年前,还是在当下,其实都是美好的想法和愿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应贯穿其中。
孔子的美育思想,即审美教育,审美對象有三。一是大自然。笔者认为,热爱大自然是美育的基础,一个不热爱大自然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人们只有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陶醉于山川的秀美,钟情于风花雪月的雅致,感叹于虫鱼鸟兽的奇异,让美作用于感官,才能让人身心愉悦,陶冶性情,提升气质。二是人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难以成为一个正直、高尚、积极向上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见义勇为、清正廉明等美好品格,这些品格让人感动而敬仰,使人折服而倾慕。反之,如贪婪、自私、诈骗、寡廉鲜耻等,令人作呕而厌恶,使人愤恨而唾弃。孔子在教学中善于扬善而隐恶,舍丑而取美。三是文学艺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能通过欣赏反映自然和社会之美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孔子认识到文艺作品的作用,坚持以诗、乐、舞育人。
学习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学习孔子的“完人”教育思想,也是学习孔子的“寓教于美,寓美于教”的思想;从认知上认识美产生的自然和社会过程;从行为上践行培育美的路径与方法。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让人具备审美的核心基础;热爱生活、积极生活,让人具备审美的基础认识;学习艺术、陶冶情操,让人具备审美的艺术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发局文教体工作处)
投稿邮箱:729628267@qq.com6985B0BD-9243-467B-A09D-BB4A46CA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