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2022-06-23万鲤菠贾彦琴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竹编编织纹样

万鲤菠,贾彦琴,刘 程

(1.成都工业学院 人文与设计学院,成都 611730;2.成都物语工业设计公司,成都 611730)

据《华阳国志》记载四川道明竹编开始于秦朝[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了重要发展,品类由最初的农具发展到功能和装饰兼备的生活器物,编织工艺完成了从粗篾条到细篾条,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转变过程。目前形成了立体竹编、平面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体系[2]。2014年道明竹编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道明竹编作为延续千年的传统工艺,凝结了历代手工艺人的智慧,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朴实的造物理念、哲学思想和审美情感,是民族造物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采用数字采集、储存、处理、展示、传播等技术,将文化遗产进行转化、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可用于新视角解读、再利用和再创新的一种非遗文化保护手段。数字化保护研究对推动道明竹编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道明竹编产业分析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盛产竹子,道明竹编的原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慈竹和斑竹。慈竹具有竹节较长、质地柔韧且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特点,是平面竹编和瓷胎竹编的上好原材料。道明竹编匠人常取生长2~3年的慈竹作为原材料制作篾片和竹丝,编织的竹制产品造型优美且经久耐用。斑竹纤维较密集,韧性较慈竹更优,是立体竹编制作的优等材料,编制产品保存时间更长。

1.1 竹编产品编制时间成本大,收益回报率不高

竹编制品的工艺复杂,在材料前期制备阶段包括去青、破竹、晾晒、启篾、匀丝、煮染6个步骤[4],之后再依据造型需求进行编织。竹编手工艺品和常见背篓、箩筐等农具产品的编织不同,不仅需要更精细的竹丝材料(需过匀刀倒角),还需要编织者高超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充足的耐心。随着竹编产品类型不断的丰富,其造型和工艺也越来越丰富,编制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也随之增大。高成本竹编产品的销售量小,成交价格较成本偏低,竹编手艺人的收益不高。

1.2 从业者年龄普遍偏高,学习手艺多为口传心授

道明竹编的从业人员多为50岁以上在家留守的本地人,当地青年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较少,从事竹编行业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竹编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在技艺传授过程中,道明竹编的传承沿用现场指导师徒制,采用耳濡目染、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传统和单一,不利于规模化技艺传授。师傅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技艺的传授,而忽略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文化传播,降低了学徒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明竹编的传承与发展。

2 道明竹编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2.1 道明竹编数字化有助于设计师参与竹编产品创作提升竹编产品附加值

道明竹编工序繁琐,从竹材料到编织成品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5],要进行竹编产品创作首先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竹编技艺了解与学习。通过对道明竹编的数字化转译,可降低竹编编织技艺对设计介入的阻碍,提升产品附加值,赋予竹编产品设计创新更多的可能性[6]。设计师可运用竹编的数字纹样进行产品设计,运用设计软件呈现产品形态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更加直观地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或修改。这将改变传统竹编手工艺品设计审美主要依赖手工艺人个人审美能力的现状,拓宽竹编产品设计范围。

2.2 道明竹编数字化有利于竹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更新换代

传统的竹编产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已逐渐失去实用价值,道明竹编的产品也从农具、生活器具向工艺品转变。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要竹制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橙舍品牌为例,橙舍是杭州橙舍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设计师品牌,以竹为元素、以家为创作对象开发竹制产品。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开发了竹雅系列、流金系列、极光系列、玻璃系列4大类共800多种家居产品。通过设计介入,橙舍优化了产业生态,更新了产品造型,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成立仅6年,就实现了销售额连续翻倍。可见,推进竹编产品更新对推动竹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竹编数字化有利于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让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道明竹编产品的更新换代中来。

2.3 数字化对道明竹编生产性保护有促进作用

生产性保护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生产过程得到保护和发展。数字化可以促进竹编技法的生产性保护,延展产品范围,促进市场需求,提升竹编从业者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营造以竹编产业为特色的新型乡村社区,实现特色产业驱动乡村发展。

3 道明竹编数字化保护研究

科技赋能设计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正如前文所述,竹编编织技艺是整个竹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竹编这种传统的编织形式因其结构复杂,增加了设计介入以及技艺传习的难度。通过数字化的研究,降低了竹编编织技法对于设计介入的局限性[7]。

3.1 道明竹编编织技法逻辑梳理

我们通过大量挖掘和整理道明竹编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道明竹编文化内涵,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的纹样进行分类整理。其主要编制形式有:十字形编织法、人字形编织法、三角形编织法、六角形型编织法和复合型编织法等。编织技法分为常规及非常规两类。其中,常规编织技法有: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挑三压三法、挑一压二法、挑一压三法。在竹编技法的数字化过程中,对编织逻辑的梳理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对竹编匠人的采访以及对竹编技法的学习,整理出道明竹编常见编织技法的逻辑资料库。道明竹编常用技法逻辑见表1。

表1 道明竹编常用编织技法逻辑

3.2 道明竹编常见纹样提取与数字化

道明竹编每种纹样背后都蕴含着一段独特的历史,体现出历代道明竹编匠人对生活与自然的独特感受。对道明竹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纹样元素进行收集和数字化,有助于加强道明竹编的保护和推动道明竹编的发展,此次研究中,课题组整理了道明竹编代表性纹样33个,借助Photoshop、Illustrator和AutoCAD等软件根据道明竹编纹样的编织方式进行图形描摹和绘制,细致梳理竹篾之间的经纬穿插关系,体现平面竹编纹样的多种编织法。图形描摹和绘制过程中,优化竹篾的经纬尺寸,如在传统挑一压一的所编编织纹样的基础上增大编织间距竹条横竖宽度比和所条斜回宽度比为2∶1,横竖竹条中控为1个单位正方形,竹条斜回交叉为1个复合正方形,以此为规律,依次循环形成新纹样[8]。33个纹样均经过重新绘制构建形成数字版纹样库。道明竹编代表性纹样的平面图见表2。

3.3 道明竹编常见纹样三维数字化

三维纹样因其立体特点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编织效果,帮助观察者理清篾条之间的编织关系,有利于爱好者进行自学。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产品,选用纹样进行创作,大大降低了道明竹编应用的门槛,对道明竹编非遗传承和发展有促进作用。课题组运用Rhino软件对道明代表性竹编纹样在二维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三维纹样数据库。道明竹编代表性纹样三维数据库见表3。

4 道明竹编数字化效果分析

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从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向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和市场需求的转变过程中,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和材料局限性被工业品(塑料、不锈钢制品等)所取代,这也是竹编产业出现萎缩的根本原因。如何提升竹编产品在市场的认可度,增加其附加值,传承传统文化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竹编纹样的数字化对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以下促进作用:

1)传统竹编产品采用手工定制的方式进行生产,其过程包括客户设计需求、工厂竹编师傅打样、客户确认、产品批量生产、产品交付等流程。其中客户设计需求到客户确认过程因手工制品过程把控需要,客户会多次往返于工厂,且和师傅沟通效率较低。竹编纹样的数字化有助于提高沟通准确性,传统竹编产品设计沟通为简要语言加手绘图片或意向图片,缺乏直观性,竹编师傅因自身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全面而导致设计沟通结果多需设计调整,而以数字化纹样作为基础进行沟通,生产前就可以实现精准工艺要求沟通,直观性强、沟通效率高,极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因沟通带来的反复修改问题。

2)道明竹编作为传统工艺品应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审美的结合产物,手工艺人从多年的编织实践经验中能很好地解决科学和技术的问题,而设计师可以结合大众审美和市场需求,在艺术和审美上指导竹编产品在功能和形式上的创新,数字化纹样可以在手工匠人和设计师之间建立起沟通合作的桥梁,有利于道明竹编的传承与发展。

3)数字化保护促进保护形式和传承的多样化,传统竹编产品采用手工编织,制作周期长,形制受到手工艺人的理解能力和编织技艺的限制,较难突破创新。而道明竹编纹样的数字化有利于竹编产品的数字化再造,数字化的竹编产品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生产,3D打印的产品可以直接销售带来经济回报[9],也可以反向驱动编织技艺的创新。

表2 道明竹编代表性纹样二维数据库

表3 道明竹编代表性纹样三维数据库

猜你喜欢

竹编编织纹样
体验编织的乐趣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