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
2022-06-23刘丕绍华志红
刘丕绍 华志红
(1.枣庄市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促进中心 山东枣庄 277102;2.山东省枣庄市中心血站 山东枣庄 277102)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结合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这一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互动效应进行研究,需要在总结过往各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行为发生频率基础上进行,这对于持续高效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效能,以及阐明其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1 固定资产投资内涵阐述
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社会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某种程度上,也可看成是两个不同阶段,因此在进行具体讨论时,需要分别论述。在短期阶段,固定资产被投入使用后,其固有作用和价值无法立刻得到体现,即生产力未形成,此时,它还属于要素的投入阶段。举例来说,在修建学校和医院等公共性和社会性场所时,投资行为将会直接被转化成建筑材料投入、设备仪器投入等,任何回报性的行为均不会发生,而且随着标准和要求的不断增加或提高,要素种类和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在建设过程中,投入要素与具体的生产要素间存在某种需求关系,正是在这种“需求”的促进下,社会总需求才会不断增加,进而使生产行为朝着多维度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也会得到增长。在长期阶段,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持续发生后,其“资产性”逐渐得到显现,资产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例如,学校或医院功能性设备及器材被正式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方便人们出行等。结合实际进行理解后会发现,此类固定资产在城市建设中带有很明显的长期效用,能够不断促进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投资学视角下,固定资产被认为有如下内涵,即在社会生产与活动中(包括再生产),由已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投资行为所形成或产生的“固定性资产”能够被长期、有效、合理、反复地使用,而且这些“资产”的外形、功能、价值等不会因长期的、高频率的使用而遭到破坏。通过了解固定资产投资含义,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人们将固定资产投资又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即净投资和重置投资。所谓“净投资”,是指以预先垫付资金的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而关于重置投资,其资金来源则是前一次投资所垫付资金的回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并结合时下社会发展要求适当增加新的需求,以“再生产”的方式促进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再建设的一种体现。
纵观过往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理论”在我国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形式而存在,人们的一切相关内容和问题研究行为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我国人民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内涵也极大丰富。
2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影响机制
2.1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经济理论下的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为双重效应,一是需求效应,二是供给效应。固定资产投资行为在整个社会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通过这两种效应来体现的。
关于需求效应,描述的是基于社会层面的消费、投资需求,以及出口需求的动态过程,亦可理解为基于社会层面的“需求总和”。结合现实操作来理解固定资产投资行为更为直观,即在整个买现过程中,将可被支配的资金用于建设未来可用设施。在购买物资和进行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形成需求,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总需求。
关于供给效应,是指当资金投资行为发生后或正在发生时,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物质保证。某种产品生产行为发生的同时,也刺激了其他相关产品的生产。由此,固定资产的投资既产生了直接需求,又为再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快速发展。
从宏观上看,需求效应与投资过程(即正在发生的投资行为)是同时产生的,而供给效应则需要借助后续一系列操作才能得以体现。由此可见,供给效应相比需要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2 经济发展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有约束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念下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关于社会再生产行为,其生产能力和效能直接决定着物质分配和交换,与此同时,物质分配和交换又会对生产本身产生无法消除的反向作用力。一般而言,国家或省市、地区收入,即国民收入,其价值总额中的一部分将被用于满足参与劳动和生产活动的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部分需要用物质来表达的精神情感需求;另一部分将会被规划到后续发展计划中,通常表现为再投资或再生产。在此前提下,当价值总额基本保持不变,或仅有小部分变动时,若通过扩大资金投入来实现持续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国民生活与个人发展需求的满足。
综上,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空间同时存在制约和促进关系,而且这两种关系在实际生产与发展中始终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总体来讲,在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的先后作用下,国民经济总需求和产品生产与供给行为持续发生的同时,社会经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可支配资金及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这些均促进了再投资行为的发生。
3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初步分析
2008—2016年,以4年为一个跨度,分别对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教育业、交通运输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发展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始终呈扩大趋势(见表1)。
表1 我国2008年、2012年、2016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建筑、采矿、制造、房地产、教育、交通运输、租赁及商务服务这七个行业在投资总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其固定资产投资数额持续扩大,其中,“增长”最为明显的便是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增长了近9倍;教育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增长幅度也很大,均增长了2倍左右。从“占比”来看,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在2008年、2012年、2016年三年中占比始终较大,二者之和已超过总投资的一半。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前些年经济发展重心始终偏向房地产业与制造业,当前发展也同样如此。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制造业与房地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为例,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为201565.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90326.74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51484.25亿元;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为319683.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75466.54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总和为105279.65亿元;2016年,我国东部地区生产总值为428334.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31355.6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192185.25亿元。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2008年,我国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为76875.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44593.21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24972.08亿元;2012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45382.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03125.85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总和为61874.38亿元;2016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83574.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69364.47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98231.12亿元。
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61759.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7387.66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20562.85亿元;2012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18829.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83545.37亿元,其中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总和为49348.65亿元;2016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为149684.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29346.78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和制造业总和为75032.29亿元。(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4 不同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间的动态关系分析
对不同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需要将某些重要的、具有动态特征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如区域资源、环境、生态等。同时也要认识到,受地区发展差异化影响,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行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存在明显差别,贡献程度参差不齐。研究显示,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差异”随着区域范围的不断扩大而越来越明显。
通过对不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面板动态模型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自身的动态影响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其中,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其LnGDP滞后1阶系数约为标准值或平均值的一半(全国系数值),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LnGDP滞后1阶系数均低于标准值或平均值。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自身动态影响要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中部次之,西部最差,这一研究结果与各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完全相符。即地区经济发展受其自身动态影响程度越高,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就越差,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或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地区经济维持自身发展能力越差,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越不稳定,效率也会越低。
同时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虽然较差,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不好(相对东部而言),但发展潜力巨大,若能探寻出一条高效率的投资路径,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事实上,我们从第三部分所列出的数据中便能探知一二。
2008年,我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201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2016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6%+。这一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直接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随着投资频率和额度的增加,地区经济生产总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一现象在中部地区也有发生:2008年,我国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8%;2012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9%;2016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2.3%。
5 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固定资产投资会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所以要采取一些手段,使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加快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要关注投资和消费的联系。我国目前尽管整体上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对未来的经济稳定运行产生阻碍。政府应继续致力于稳定消费,出台更多政策对其进行控制。企业领导层要改变以往的运行理念,用消费带动经济发展,而不可只注重扩大运营规模。有关部门还要在宏观调控目标中加入投资与消费和谐进步的内容,使二者平衡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二,要增加融资途径。在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下,无论是企业还是整体经济发展都受到了一些限制,主要因素是融资途径的单调性。针对这一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者要开拓视野,不能只在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业内进行投资。有关部门更要鼓励投资者进行跨行业和区域投资,以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得到更优、更理想的经济发展结果。在此期间,企业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前行方向,把控固定资产投资的流向。除了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还要加快速度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使企业自身不仅能够扩大投资规模,还要提高投资的效率与质量,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融资方法,带动经济收益增长,实现企业与我国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三,要改革和创新投资机制。针对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改革和创新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强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解决传统行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意识到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因为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内各个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促进国民经济更上一层楼。政府应规范管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适应经济新常态,转变以往的管理思想、方式、职能等,引导民间企业正确、合理地投资,发挥不同性质投资的最大价值,以转变投资主体。企业则要做到精准控制投资风险,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能。而企业自身也要增加自主创新的动能,依照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其具备更强大的发展活力。从发展的层面来看,产业结构的更新和升级,会对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为此,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产业合作模式,使人才培育符合目前新行业对新型、综合人才的需求。
6 结语
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这一点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章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进行了说明。面对这一现状,如何通过优化我国固定资产结构及强化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进一步拉动地区经济,已成为业界专家和研究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切与之相关的研究行为也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