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 与时俱进——新成语学习笔记

2022-06-23徐盛桓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道阻古汉语二阶

刘 倩,徐盛桓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新成语:语言表达的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国各类媒体的语言表达形式生动,寓意丰富,其中新成语的运用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这里所说的新成语指的是至今尚未收录进成语词典中的表达。据观察,这些新成语多是将古汉语中有活力的语词融合发展而生成的新表达,或同新时期的表达融合发展而生成的新表达,多为四字格的形式,就算不是四字格也可能用对仗或其他比较典雅的表达形式。据此,笔者对新成语作出以下定义:融合了古汉语中一些有内涵的表达,并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而生成的表达;其格式同成语简约的表达不谋而合。这样融合和发展出来的格式整齐的表达笔者称之为新成语。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成语往往以精练独到见长。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格式,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7:166)。这种语言现象,中外语言都有,相对而言,汉语成语格式较为独特。成语定义中的“一般都有出处”是指把前人说过的话加以重复或根据有关的典故重铸提炼。语言交际中的成语运用就是在恰当的地方插入成语,用成语对新情况进行表达,形成互文交融。就汉语成语来说,语言学中有专门的成语研究,词典中有专门的成语词典,其运用已十分普遍。

由于“言受于意,意受于思”,成语多是寓有深思的表达,新成语更是这样。例如新成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大意如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2017b:1)我们根据中国知网对这个新成语进行了统计,自2018 年1 月至2021 年5 月其出现在各类报纸上共22850 余次,出现在各类期刊中则多达38420 余次,由此可见其应用之广、影响之大。

从发展的角度看,所谓成语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是由一个“给予”(given)的模板统一生成而生成后不允许改变的语言表达式;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成语的个体会有增加或消亡,成语个体的结构会有变化,使用中的成语会有临时变动,等等,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成语是这一类型表达式运用过程的集合体,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2012b:244)。因此,从成语运用过程的角度看,成语可能是处于生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

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期,面对国内外频繁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语言运用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新成语也应运而生。原来的用语与今天的新表达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2012a:111)。这样两个方面的词语共存,相互渗透,并融合成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语言表达式,这就是一个新成语的生成。这样来观察、认识新成语,我们称之为成语融合发展观。

二、从融合发展的视角看新成语

(一)新成语用例举隅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2017b:1)

例(1)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一个新成语。它意义深刻,好读好认,易记易用,已在中华大地广泛传用。“不忘初心”有一出处是笃信佛教的白居易在《画弥勒上帧记》上所说的“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即不忘初心则其结果必能得如所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改造古汉语表达的基础上, 同今天的生活、 工作的表达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发展成为一个新成语的。2017年12 月8 日,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的 “2017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其他情境(situation)中也有运用:

(2)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2020)

再看另外一些新成语:

(3)第一,推动互利共赢,明确合作方向。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这为我们合作应对挑战、实现更好发展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习近平2017a)

例(3)中,“行稳致远”是一个新成语。原语出自《礼记·表记》:“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这个新成语也可以在其他情境中运用,如例(4):

(4)香港国安法使“一国两制”框架更加牢固,让香港行稳致远。(张建宗2020)“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一个新成语,如例(5):

(5)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习近平2019)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表达可能是由《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诗句“道阻且长”和《荀子·修身》中的名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融合改造而成。例(5)用这个新成语表达生态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考验毅力和定力的“持久战”,但是只要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这个新成语也可用于其他新情境。2019 年10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时用了这个新成语:喜马拉雅山脉将中国同印度、尼泊尔相隔,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①参见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4/c_1125099979.htm。。中国同印度、尼泊尔相隔喜马拉雅山,这正是“道阻且长”,然而习近平主席以真心结交朋友、以诚心化解分歧、以恒心促成合作,体现了将天堑变通途、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①参见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4/c_1125099979.htm。。王毅就是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来说明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可用作一个新成语,如例(6)和(7)。

(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习近平2013a)

(7)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习近平2013b)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自《尚书·周官》,原为周公之言。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在1653 年消灭了殷商残部以及淮夷的叛乱后回到都城丰邑,代表他所辅佐的年幼君主周成王向群臣宣布诰令,对各级官员进行训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就是他训勉中的一条,意思是能够建立高功伟业是由于立有大志,把事业大大发展起来在于勤劳。

(8)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注意发现和研究解决新问题,不能因有困难而不为、因有风险而躲避、因有阵痛而不前,坚定不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前推进。②参见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2/content_5162360.htm。

例(8)中,“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是由东汉初年虞诩的话与新成语表达主体的感受融合发展而来的。东汉虞诩奉命去朝歌当县官剿匪,虞诩的亲友都深感忧虑,虞诩却坦然回答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的这番话充分表现了他迎难而上的担当意识。新成语在“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后面画龙点睛地加上“成”和“进”两个字,让当代读者不但知道应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而且指出只有这样实践才会有“成”和“进”的结果。“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成功地融合了前人表达,是新成语的典范。

成语的运用是现代汉语在语言交际中占主导地位之后才出现的现象,在这之前,语言交际中也有引用前人话语的,但引文与被引文都是古汉语的文言文,所以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人杰地灵”“钟鸣鼎食”“穷且益坚”等已作为成语收在《汉语成语词典》(1979 年)、《新华成语词典》(2015 年)里。这些词语出现在《滕王阁序》里并不引人注意,但在现代汉语的文章中引用就会显得比较引人注目,这是因为成语绝大多数来自于古汉语。如果说运用传统成语主要是因为词语别致、古雅而较有新意,那么如今运用新成语的原因还有它的思想深度。

(二)新成语的特点: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汉语成语多来自古汉语,负载着我国语言表达的优良传统。新成语的可贵之处是,它负载着我国语言表达的优良传统的同时,能够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这是新成语最重要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里曾论述我国古代两种重要的庄严文体的运用,即祭祀时祷告用的“祝”和盟誓时祷告用的“盟”。在论述中,刘勰提到我国古代语言表达的一项传统:“立诚在肃,修辞必甘”(转引自祖保泉1993:193)。《说文解字》对“甘”字的解释如下: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这里我们不做精细的考证,一般笼统地说,“道”是指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总根源、总规律、总规则,因此“修辞必甘”大致可以这样理解:用辞简约而精美,内容体现做人、做事、处世的规则,多用作提醒、砥砺、警世的表达。新成语继承了古汉语的优良传统。

我们说新成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它的“守正”正是秉持着古汉语的优良传统:第一,从词语表达来看,用辞简约而精美,这些新成语以古汉语的一些表达为基本框架,而在同现在新情境下的表达融合在一起时,所选用的词语格式也尽量同整个成语框架的表达相匹配,所以新成语也非常简约,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等。第二,从内容来看,守正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在与时俱进中,新成语守住什么和创新发展什么都统一在为了在新时期做出更好的语言表达上。新成语要表达中华儿女在新时期的心声,这一代人要在新时期开新局,表达的内容与选用的词语必定要与时俱进,所体现的做人、做事、处世的规则要体现新时期的要求,所做出的提醒、砥砺、警世的表达也要与时俱进。

三、新成语是如何融合发展出来的

从新成语的用例来看,新成语所引用的都是古汉语中的话,那么就要探讨一个问题:它所引用的古汉语中的话如何能够在新情境下体现出新的内容,即它是如何融合发展出来的。

过去主要从两个方面认定成语:一是从表达实际出发,认定语言运用者想要表达的概念,从中追溯前人说过的某句合适的话,从而将它重铸为成语;二是认定前人用过的某句话符合当前交际的需要,从而引为己用。这样的认定有其合理的地方,它以传统文化知识为研究基础,因而对成语语言的把握可以比较精准。然而,这样的认定只是说明成语运用前人话语的过程,但是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还缺乏具有理论深度的说明。我们拟引入当代认知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表征理论来说明成语与表征的关系。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成语是表征情境的,这一表征是二阶表征;正是二阶表征使成语能够在新情境下表现新的内容。

(一)新成语是情境的表征

表征(representation)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认知心理学,表征是人脑呈现信息的方式,是把输入的信息呈现出来的形式化系统。当信息输入后,人脑就要对信息进行加工,诸如把它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等(Bueno & French 2011:860),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信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表征的方式可以是视觉形象形式的图像,也可以是言语听觉形式的符号,词语就是语言的符号。

在语言运用中,词语作为语言符号用以表征事态。事态是事物发生、存在、发展、变化的状态,而事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有关主体产生某种感受,即感受到这一事态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寓有的不同的情和理。我们将“事态+感受”称为情境。一定时空以及在这时空里的人与事物的行为表现就概括为“境”,境可以指时空的物理环境,也可以指在这时空里人或事物的行为表现,一般可能兼而有之,总之就是这一切的“境域”;认知主体从该境中所感悟到的情和理则为“情”。也就是说,境的物理时空和(或)境内的人或事物的行为表现可以影响有关主体对情和理的感受,情从境中产生,情与境是无法分割的。词语表达的就是情境,例如乌云。当听到或读到乌云时,大脑中就会呈现出乌云的图像或概念形式的表征,并且感觉到在这个境里可能会下雨。总之,词语所表达的就是情境。现在回到成语的研究。成语其实就是词语或短句,因此成语表达的就是情境,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除了有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境以外,还寓有情和理: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道阻且长”之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考验毅力和定力的“持久战”,但是只要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在成语中,情和境不是独立存在的,具体的成语表达是同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境生发出特定的情。成语是在情境中构成的成语,情境是成语表达出来的情境,脱离情境谈成语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成语就是情境的表达,准确地说,是“境+情”的表达。境为表达主体所设,情可以是由不同主体生发出的不同感受。总之,成语这一表达表征情境。

那么,古人的话为什么可以表征今天的情境呢?我们拟运用二阶表征理论(廖巧云、徐盛桓2020)做出解释。

(二)新成语与二阶表征

二阶表征(second-order representation)是一种表征,表征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可以用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研究课题。在语言研究中,表征就是运用某种工具,如自然语言的文字或逻辑语言、数学语言以及其他的符号、图解、模型等,在一定的主体意向性(intentionality)和情境下,表示这样或那样的事物事态。如果用R 表示表征关系,I、S 分别表示主体意向性和情境,p、q 分别表示所用的语言符号和所表征的对象,则二阶表征可概括如下:

这样看来,语言表征是一种四元关系。具有意向性的认知主体及其准备表征的对象q,即主体想要表征q 的二元关系;为了表征,需要有中介即所使用的语言工具p,这就成了三元的关系;而这一切一定发生在一定的情境S 里,这就构成了表征的四元关系。以上是我们对表征在语言运用中的操作定义。

对于p、q 为什么能够形成表征关系,目前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表征内容是由外部世界的因果-历史条件决定的,即p 和q 的因果-历史条件相互匹配,因此p 可以表征q。但该理论有一个困境,即无法解释远端的因果-历史条件与个体在当下情境中的表征并无直接关联的事实(刘晓力2010),二阶表征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困境而提出来的③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表征、二阶表征有不同的应用,所以有不同的定义,例如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意识时认为,一个心理状态是有意识的,仅当出现另一个心理状态来表征这个心理状态时;以低阶心理状态为表征对象的另一个心理状态便是高阶表征(柳海涛2019)。这样定义的高阶表征就同本文所说的语言上的二阶表征不同。。第一次表征是根据当时的因果-历史条件做出的,这当然是不成问题的;成语作为二阶表征,是援用第一次表征的语言成果而做出的新表征,是对第一次表征的再表征。这时的因果-历史条件同第一次表征的因果-历史条件不同,是当下的因果-历史条件,可描述如下:

例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第九》:“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古文的大意是:孔子想要到偏远的地方居住,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有什么简陋的呢!”“何陋之有”用作一个修辞反问句,意思就是“不简陋”。

第一次表征是根据孔子当时的因果-历史条件做出的。孔子要去偏远的地方居住,有人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简陋的。这一情境可简化表征为“何陋之有→君子之居”,即用“不简陋”来表征“有德行的人居住之地”。

对于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和刘禹锡的“陋室”用“何陋之有”来表征,这就是二阶表征。这些“陋室”的居住者为有德行的人,这样的情境同孔子那次是大体相当的,但这时的因果-历史条件完全不同于第一次表征的情况,它们都是相对于第一次表征的第二次表征,即都是二阶表征。

二阶表征开拓了新成语表征情境的广阔空间,因为成语所表征的情境是同具体成语联系在一起的,情和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具体成语是同特定情境密切相联的。特定的成语有特定的境,特定的境生发出特定的情,而特定的境联系着特定的因果-历史条件,例如新成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阻且长”出自《诗经·秦风·蒹葭》一诗。这首诗创造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这个意境就是付出了艰辛(如要“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才可以达到的“在水一方”。诗中的“伊人”并没有具体所指,既可能是具体的某个被记挂的名人、好友、相恋对象,也可能是某种心目中的伟业、理想的前景、雄伟的目标等,所以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都可以用来创建二阶表征,即把“道阻且长”从原诗的情境中脱离开来,辅以新的情境就可以进行二阶表征。新成语把它用在生态治理上:生态治理同原诗的因果-历史条件没有直接关联,但是生态治理这一宏伟的目标虽然道阻且长,但经过不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就能“行则将至”。这就是二阶表征。

四、新成语弘扬正能量的品格

当成语融入了认知主体特定情境下深刻而独特的感受时,成语的运用就会被赋予新的感悟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文辞的运用发展成为对行为的引领。毛泽东对成语“愚公移山”的运用就是一个范例。1957 年10 月9 日,毛泽东读到一份讲述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通过整治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的报告,在批语中提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④参见http://www.gov.cn/test/2009-08/21/content_1398312.htm。。“愚公移山”是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毛泽东面对“愚公移山”之境,坐言起行,联想到可用愚公移山的毅力“改造中国”的伟大事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在原来成语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理念,弘扬了正能量。

本文的新成语也倡导坐言起行,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等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强调知,还强调行,即知行合一、坐言起行。这是新成语弘扬正能量的特点。

五、结语

新成语构成我国新时期语言运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新成语一方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另一方面又能在新时代根据新情境的要求做出精彩而有特色的新表达, 这对于我们用正能量凝聚民心,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的新征程上共同奋斗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此外,新成语对于建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2016)指出,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的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为指导,以融合发展观来观察新时期新成语的运用。本研究还吸收了国外语言研究的一些积极成果如表征理论,提出并解释了新成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特点和弘扬正能量的品格,以及其他一些新见解。本研究可为推进新时期的话语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道阻古汉语二阶
二阶整线性递归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Where is she?蒹葭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生命的等候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不说再见(外一首)
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一类二阶中立随机偏微分方程的吸引集和拟不变集
道阻且长,漫漫求索
二次函数图像与二阶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