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2-06-23磊唐昌国
张 磊唐昌国
(1.云南大学 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504;2.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组织建设,早在1929年4月,毛泽东同志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央的信中首次提出了党的“组织力”概念,并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深刻论述了政治组织力的强弱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着眼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理想的使命任务,对党的建设做出战略谋划与系统部署,将提升组织力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写入大会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将提升组织力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写入了全会决议,进一步彰显了组织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从十九大起,对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却缺乏对相关研究的系统回顾,这不仅与组织力问题的研究进度不匹配,而且也不符合党建事业的发展需求。鉴于此,本文将综合运用批判性描述式综述法和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客观梳理十九大以来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提升组织力的意义、组织力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升组织力的路径以及评估组织力提升效果等方面的既有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基层组织组织力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提供学术参考和支撑。
一、文献收集与统计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在检索的时间限制上,鉴于相关研究始于十九大报告中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提升组织力的要求,本研究将时间段定为2017年10月18日至2021年11月18日。在检索主题上,考虑到“组织力”这一概念主要是党建研究在使用,本研究设定了在文章标题或关键词中使用“组织力”的检索原则,以求防止遗漏相关研究。在文献整理上,本研究在检索后进行了人工筛选以剔除无关文献。基于这些原则,共获得86篇文献,从研究数量可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总体来看,这些文献呈现出了一些较为明显的统计特征。
(一)文献的时间分布状况
在时间分布上,除2017年外,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每年都超过15篇,以趋势线判断,发文量呈现出明显的总体上升趋势,这说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相对热门的研究领域。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在前期出现显著增长后并未明显下降,而是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并非短期热点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的重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多疑难点需要更多研究来攻克。
图1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年度分布情况图
(二)文献的空间分布状况
在空间分布上,北京、上海和江苏成为发表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文献最多的地区,其中来自北京的研究者发文21篇,上海15篇,江苏10篇。具体来看研究者的所在单位,可以发现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研究者最多,已初步形成了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的研究中心。
图2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相关文献空间分布情况图
(三)文献的作者分布状况
从研究者身份来看,大部分研究者仅介绍了自己的教职或学生身份,本文将这部分研究者标注为学者;部分研究者仅介绍了自身的党政管理职务,本文将这部分研究者标注为党政干部;少部分研究者不仅拥有教职,还身兼高校内部的党政管理职务,本文根据其教职所在的学科方向进行区分,学科方向若在社科领域则标注为学者,学科方向若不在社科领域则标注为党政干部。统计结果中学者发表的文献占据八成以上,但党政干部也贡献了较多的发文量。这一方面说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的研究主要依赖学者,另一方面也说明关于新问题的研究也离不开实践者的支持。
图3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者身份情况图
(四)文献的研究方法分布状况
从研究方法使用情况来看,仅有8篇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相关方法对组织力问题进行了研究,占比不足一成,这说明目前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证研究相对薄弱主要是由于组织力研究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随着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和相关理论的逐渐成熟,实证研究有望在未来得到加强。
图4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研究方法使用情况图
(五)文献的基金资助情况分布
从论文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来看,共有45篇论文是依托基金项目完成发表的,其占比为52%,而且其中有一半都是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发表的。这说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不仅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图5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图
总结来看,5年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数量快速增长,实践者参与较多,但实证方法的应用较少,研究质量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提升组织力总结为重要党建经验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总结,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知识积累和未来高质量发展。
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研究
由于十九大报告提出提升组织力的要求时并未随之界定组织力的具体内涵,因此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首先界定组织力概念。梳理来看,学界关于组织力概念的观点很多,在本文搜集的86篇文献中就出现了超过60种互不相同的组织力定义。根据对组织力本质的不同认识,这些定义主要可以划分为能力论、要素论和其他三类。
能力论认为组织力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根据对组织力内部能力维度的不同认识,能力论可以分为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组织力是一种单一维度的能力,视组织力为基层党组织组织自身以执行上级任务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第二种认为组织力由内外两个维度的能力组成,将组织力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自身并领导或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第三种认为组织力由三个维度的能力构成,分别为生命力、内部组织力和外部组织力;第四种认为组织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要素论则认为组织力本质上是由多重要素共同构成的合力。根据对要素数量的不同认识,要素论也可以分为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组织力是由四种要素耦合而成的合力;第二种认为组织力是由五种要素构成的综合合力;第三种认为组织力是由不定数要素构成的合力;最后一种未明确指出组织力由几种要素融合而成。
此外还有一些定义无法被能力论和要素论所概括,例如有研究认为组织力是指团队组织开展组织工作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斯钦2018①斯钦.让提升组织力成为基层党建的“新引擎”[J].人民论坛,2018(31).);有研究认为组织力是无产阶级政党各方面的总和体现(薛小荣2017②薛小荣.对新时代提升“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力的新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还有研究认为组织力是组织整体效能的具体呈现(王鹏2021③王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结构要素、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1(07).);也有研究认为组织力是一个具有一定层次的、立体化的和系统性力量的有效组合(赵宬斐等2020④赵宬斐,杨传鑫.基层治理中党的组织力评估研究[J].新视野,2020(05).)。本研究将各类定义中较具代表性的列举如下表1所示。
表1 相关文献中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分析
续上表
(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意义研究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强大的组织力不仅是基层党组织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还对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影响,更关乎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命运前途。因此,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党建工作来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提升组织力作为十九大报告中对基层党建提出的直接要求,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从党员层面来讲,组织力是锤炼党员党性的“大熔炉”(斯钦2018),从党组织自身层面来讲,组织力提升是应对三化问题的治本之策(高振岗等2018①高振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02).),从党组织功能发挥层面来讲,组织力提升是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政策执行和有效治理功能的必要前提(唐皇凤2021②唐皇凤,李要杰.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的百年演进和基本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
2.对加强党的领导的意义。提升组织力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和筑牢新时代党的领导根基(赵大朋2019③赵大朋,简皎洁.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与建设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19(05).,郭娜等2019④郭娜.基层党组织为何要提升组织力[J].人民论坛,2019(02).),也能较好地满足党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李毅弘等2020⑤李毅弘,孙磊.习近平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并满足全党实现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的迫切需求(徐丙祥等2018⑥徐丙祥,乔克.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J].人民论坛,2018(04).)。
3.对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意义。重视组织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一直是党的优势所在。有学者从对党史的回顾中发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使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从此有了主心骨,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王同昌2018⑦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J].中州学刊,2018(08).),后来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新时代,虽然组织力的重心不同,但组织力的提升都使党将有限资源组织整合起来创造了无限的革命力量(郑琦等2020⑧郑琦,陶周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逻辑及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1).)。因此在新时代,应继续发挥党的成功经验,通过提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以发挥党的力量领导国家实现伟大复兴。
(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问题研究
相关研究通过全面分析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的组织基础还不够扎实,而外部的环境挑战却非常严峻,这使得组织力提升工作难以进展。此外,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组织力提升方案不够科学、执行不够到位问题,导致了组织力的提升效果未达预期。
1.组织力提升的组织基础不够扎实。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首要前提是具备扎实的组织基础。但在党员发展方面,部分领域尤其是农村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后继无人的问题,部分领域特别是高校中在发展党员时出现了重才轻德的问题(王同昌2018)。在组织管理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了的规范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力度不够,党内政治生活不及时且随意性强,对普通党员缺乏教育管理和监督等问题(王久高2021⑨王久高.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及其实现[J].湖湘论坛,2021(01).)。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的这些问题,既导致了弱化、虚化、边缘化等三化现象(高振岗2018,王同昌2019①王同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与提升路径[J].理论学刊,2019(06).),更使得组织力提升工作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
2.组织力提升的外部环境高度复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关键方面是适应各种不同的外部环境。但当下的技术环境快速变换且日趋复杂,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肖光荣2021②肖光荣,盛文楷.网络时代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湖湘论坛,2021,34(01).),基层党组织在适应技术环境的过程中,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出现了明显的弱化问题(孙会岩2020③孙会岩.人工智能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创新研究[J].探索,2020(02).)。除技术环境外,当下的社会环境也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态势,农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脱嵌性和需求性不仅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人员结构,也对党组织的整合能力和治理功能构成了挑战(李沛丽2021④李沛丽.“制度——生活”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建:挑战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21(02).)。民族地区主流价值观被外来思想观念所冲击甚至代替和各类现实纷争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发展能力和群众动员能力(李奇峰2019⑤李奇峰.论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三重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19(05).)。高校中的特殊环境则导致了基层党建认知与制度的嵌入不够深入、与外界环境的协同不够顺畅、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明确等问题(刘蕾等2021⑥刘蕾,邱鑫波,李江涛.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1(02).)。高度复杂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3.组织力提升的方案不科学、执行不到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重要保障是具有科学的建设方案并执行到位。但在部分高校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过程中,组织力提升的方案还存在系统性不足、前瞻性不够、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沈光2020⑦沈光.高校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方向[J].人民论坛,2020(30).)。而且在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组织力提升方案的过程中,规范化建设的表象与党建路径的现实偏离消减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部分干部官僚化和资源配置特殊化降低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动员力,部分乡镇党员干部“短板问题”突出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刘渊2019⑧刘渊.西部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内涵解析、现实反思与实践进路——基于三个行政村的调研[J].探索,2019(06).)。不够科学的建设方案和不够到位的执行过程,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工作无法达到预计效果。
(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在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对策方面,相关研究分别基于对组织力的内涵分析、对组织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分析、对国内外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学者个人的理论储备和相关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组织力的可行对策。
1.针对组织力的内涵提出对策。提升组织力应当根据对组织力的内涵分析,分别加强构成组织力的诸结构要素以从根本上提升组织力。例如有研究基于对组织力由内外两个维度的能力构成的认识,提出既要有效适应并积极引导基层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外向性的组织力,又要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内部治理,提升基层党组织内在的组织力(赵大朋2019)。又如有文章基于对组织力是五种要素共同构成的认识,提出要分别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凝聚力、发展推动力和自我革新力(项久雨2021⑨项久雨,张晓骏.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与政治功能的实现[J].学习与实践,2021(09).)。
2.针对组织力提升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提升组织力应当针对组织力提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聚焦突出问题以求有针对性地提升组织力。针对组织力提升的组织基础问题,有研究指出应坚持政治功能定位、严格执行组织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徐丙祥2018①徐丙祥.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4).),还有学者强调在高校中要按照“双带头人”标准选优育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并突出政治引领,全方位建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郭茜2019②郭茜.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
针对组织力建设的外部环境问题,相关研究认为基层党组织必须积极适应外部环境才能有效提升组织力,例如有研究指出基层党组织要推进网络化党建的内涵式发展、改进网络宣传工作、强化网络人才支持、依托网络技术优化社会治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对网络技术环境的适应能力(肖光荣2021)。也有研究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在生活社会化中锻造先锋性、在组织开放性中强化整合性和在推进服务性中实现自我发展,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李沛丽2021)。
3.通过总结国内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提升组织力应借鉴国内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求在提升组织力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研究基于对国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总结,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提升应从扩大和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要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民主化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四方面着手(王秋准2018③王秋准,秦德占.组织力提升视角下国外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新视野,2018(06).);也有研究基于对国内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认为深圳宝安区通过实施“立矩工程”提升了社区党委组织凝聚力,实施“班长工程”提升了社区党委书记政治领导力,实施“旗帜工程”提升了社区党员模范带动力,实施“服务工程”提升了社区群众动员号召力,对城市社区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实践来说有很强的样本意义(林清新等2019④林清新,陈家喜.提升组织力:城市社区党建的战略着力点——基于深圳市宝安区的个案研究[J].理论视野,2019(02).);还有学者通过应用空间生产理论对国内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的分析,指出建设新型党建空间并加强其利用效率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张振等2020⑤张振,陆卫明.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空间逻辑与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基于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06).)。
还有研究应用QCA方法总结了全国高校党建标杆院系的成功经验,发现组织保障、“双肩挑”党委书记、智慧党建与党建特色品牌四种对策均无法单独构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必要条件,而四种对策通过不同组合形成的四种路径则被发现分别对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其中路径一为组织保障和党建特色水平一般且无需智慧党建,这条路径可以解释34%的案例,路径二为在组织保障一般的情况下选派“双肩挑”的党委书记重点开展党建特色品牌建设,这条路径可以解释约16%的案例,路径三为选派非“双肩挑”的党委书记并不重点开展智慧党建也仅保持一般程度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嵌入,这条路径可以解释8%的案例,路径四是选派非“双肩挑”的党委书记在缺乏较强组织保障的情况下重点建设党建特色品牌并适当兼顾智慧党建,这条路径可以解释26%的案例(刘蕾等2021)。
4.根据学者个人经验提出对策。还有一些学者根据个人经验,提出了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对策建议。有学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应当从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支部作用发挥三方面入手提升组织力(苏彬2018①苏彬.多策并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J].人民论坛,2018(19).)。也有学者认为应当从六方面入手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领导力;创新设置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力;发挥“头雁”效应,增强组织号召力;打造“磁石”支部,拓展组织聚合力;夯实制度保障,确保组织保障力;贯彻责任担当,落实组织执行力(董艳芳2018②董艳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着力点[J].红旗文稿,2018(23).)。
(五)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效果评估研究
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测度及其提升的效果评估方面,近几年一些研究开始着手构建组织力的普遍评估指标及其在具体情景中的具体评估指标。这既是学界对组织力概念内涵的理解深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实践工作的迫切需求。
部分研究从理论出发构建了衡量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普遍性指标,有研究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和政党密度理论提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应该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及其“替代率”产生的合力,并通过对这一定义的分析指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受到“组织密度”和“功能密度”的影响,因此应当从“组织密度”和“功能密度”两方面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进行评估,前者主要包含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三个一级指标,后者主要包含功能覆盖和功能替代率两个一级指标(齐卫平等2019③齐卫平,金江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密度与功能密度——兼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评估体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也有研究主张从组织结构、组织规则、组织文化、组织监督、组织创新和组织免疫六个方面进行测度以评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赵宬斐等2020)。
还有部分研究认为对组织力的评估应结合具体实践情景以明确具体的评估指标,有研究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可以表现为基层治理中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因此在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应该从民主生活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方面来评估(赵宬斐等20205)。也有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中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应该从党员管理、组织优化、整合社会和增加认同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杨洋2019④杨洋.城市社区基层党支部组织力评价体系问题初探[J].理论与改革,2019(01).)。还有学者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考察指标进行了研究,认为“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应该从政治维度、创新维度、价值维度和发展维度四个维度进行考察(孙秀成2019⑤孙秀成.“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考察维度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7).)。
三、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的未来展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发现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体系化。相关研究深刻分析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全面总结了组织力提升的意义,具体阐释了各种情景中组织力提升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组织力提升的路径建议,并开始探索评估组织力的提升效果。总结来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实践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指导意见。
但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深度方面仍有所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应当从推动组织力理论和组织力概念研究、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和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三方面深化相关研究,以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的理论化、实证化和实践化发展。
图6 组织力问题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情况图
(一)深化组织力理论和组织力概念研究
一方面,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研究体系内部逻辑关系较为复杂,以至于知识积累速度较慢,与研究进度不成正比,其核心原因是相关研究在组织力内涵上缺乏共识,以至于研究体系缺乏共同的概念基础。另一方面,部分研究在意义总结、问题分析和路径探索方面都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没有明确分辨组织力提升工作和全面的基层党建工作之间的区别,这部分研究在意义总结上没有把握住以组织力为核心提升基层党建的必要性,在问题分析上将几乎所有基层党建问题都认定为组织力建设问题,在路径探索上提出的建议也缺乏重点,这一问题是由对组织力概念内涵的认识不清导致的。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对组织力概念内涵认识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相关研究的概念界定依据不同导致的。梳理来看大部分研究在界定组织力概念时都参考了已有党建研究的定义,但追溯到最初一批对组织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党建研究文献就可以发现,初期的组织力研究进行概念界定时的依据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部分结合某一特定理论对组织力概念进行了界定,部分结合正式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对组织力内涵进行了分析,还有部分学者根据自身的学术素养直接在文中对组织力下了定义。因此在不同依据下界定出组织力概念内生就存在很大分歧且很难弥合。相关研究缺乏共同概念界定依据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直接的组织力理论基础,对组织力概念认识不清也主要是由于直接的组织力理论基础的缺乏导致的。也就是说,组织力理论研究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一更偏向实践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
为此,有必要尽快推动组织力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弥合相关研究在组织力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廓清组织力概念的内涵。应尽早呼吁理论学界深入开展关于组织力理论的研究,正如系统科学学者指出的那样——“组织力从何处来,有何性质,有哪些种类,如何运作,有哪些规律,如何驾驭,是组织理论(组织学)的基本问题”(苗东升 2013①苗东升.复杂性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140.)。在组织力理论得到充分研究的前提下,普遍意义上的组织中的组织力概念就可以得到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界定政党组织力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概念就可以具备更多共识,也更容易达成最终共识。
当然,应当注意的是,提升组织力是党中央对全党基层组织提出的一个实践性要求,界定组织力概念不仅要关注其在组织理论层面的理论性,更要注重其在党建理论层面的理论性。因此还加快对党中央指导党建用语的研究,全面梳理各种诸如“凝聚力”“战斗力”等“党建力”用词,深入分析这些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明确“组织力”在“党建力”体系中的定位和具体指向,在“党建力学”的角度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找到第二个共识性理论支点。
(二)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问题不仅是学界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党中央对全党基层组织提出的一个实践性要求。所以组织力问题的研究过程不能仅仅是在理论上对普遍组织力规律在党的特殊情境中的体现的认识深化过程,也应当是在实践中对相关认识进行检验并不断提升组织力的过程。
从十九大党中央提出“提升组织力”的要求至今已经4年,4年间各级各地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大量提升组织力的实践和尝试,其中涌现出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因此相关研究应当适时随着实践情况的发展深化研究主题,重点分析新时代以来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组织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系统总结部分基层党组织成功提升组织力的普适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科学性因素和艺术性因素。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过程必须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的科学认识路线,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中实现理论的升华和工作的推进。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
从已搜集到的文献情况来看,严谨规范地使用实证方法对开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问题研究的文献占比很小。在研究方法的限制下,已有研究虽然已经明确总结了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组织力建设面临的问题范围、组织力提升路径的大概方向、组织力提升效果评估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研究基础,但仍然存在问题界定上过度依赖学者的主观感知、路径对策的提出上缺乏对组织力提升影响因素的客观探究、组织力提升的效果评估上难以明确测度组织力的强度或比较强组织力和弱组织力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组织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这一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以将相关研究推向更加深入。具体来看,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问题界定上,可以在明确组织力概念的前提下使用探索性和描述性的方法对组织力建设问题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挖掘和归纳。其次,提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建议应当以明确组织力的影响因素为前提,并具体区分哪些是结构性因素、哪些是情境性因素,从而为确定普适化对策和针对性对策奠定基础。最后,在组织力提升的效果评估上,应当将“组织力”视为一个可比较、可操作的概念,尝试对组织力的提升效果进行量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