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热点议题与未来走向
——基于CNKI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2022-06-23刘会柏李俊余高偌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农农业农村

刘会柏 李俊余 高偌淇

(西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三农”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渐形成了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自2013年以来,学术界从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发展脉络、鲜明特征以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展开了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丰富研究。回顾、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增强问题意识、把握热点议题、明确未来走向,进而构建完整的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学术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文献特征

(一)发文趋势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库中,检索主题含“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包括以“习近平‘三农’思想”发文)的文献共 474 篇(检索时间为 2022 年2月6日),剔除会议通知和征稿启事等非学术性文献后保留 273 篇。运用 CNKI 可视化分析工具,笔者统计了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发文趋势(如图 1),发现其研究呈现三个明显阶段:(1)2013—2015 年,该阶段是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起步阶段,发文量共计27篇;(2)2016—2019 年,该阶段是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热度化阶段,发文量高达173篇;(3)2020—2022 年,该阶段是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成熟阶段,发文量为73篇。值得关注的是,学术界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研究始于2013 年,这与该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密切相关;2016—2019 年发文量的大幅增加与我国当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2020—2022 年发文量的减少则与理论本身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图1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发文趋势图

(二)核心作者分析

在CiteSpace.5.6.R4时间切片窗口中,设定时间范围为2013—2021年,Years Per Slice=1,Node Types=Author,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并绘制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作者节点共168个,连线共90条,密度值为0.0064。就发文频次而言,韩长赋节点最大,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9篇),其余作者依次为李明(4篇)、钱正武(4篇)、杨时云(3篇)、陈林(3篇)、吴奇修(3篇)、张红宇(2篇)等。就中心性而言,部分学者间存在合作关系,如尚旭东、刘红岩和朱守银,王辉和何慧丽,骆育芳和闫欢欢。其中,张寒、贾立政、谭峰和贾广东等人间的合作最为密切。但从总体上看,作者节点的分布较为稀疏。这表明,中国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中坚力量正逐渐形成,但各学者间的交流合作较为分散。

图2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

(三)研究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5.6.R4中设置Node Types=Institution,其余参数均与作者可视化分析参数相同,进行机构共现分析并绘制共现图谱。如图3所示,机构节点共145个,连线共38条,密度值为0.0036。就发文频次而言,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节点最大,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机构(均为8篇)。就中心性而言,部分机构间存在合作关系,如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共江苏省委农办、农业农村部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共农业农村部党校的合作较为密切。但从总体上看,机构节点的分布较为稀疏。这表明,中国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核心团队正逐渐形成,但各机构间的合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图3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机构共现图谱

(四)期刊来源分析

运用CNKI可视化分析工具,笔者统计了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期刊分布情况。截取发文量较多的五种刊物,如表1所示,《人民论坛》是刊载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最多的刊物(9篇),其次是《农村工作通讯》(8篇),《农村经济与科技》《江苏农村经济》和《农村·农业·农民(B版)》的刊载量相同(4篇)。但从总体上看,这五类刊物的刊载量仅占总发文量的15.26%,表明学术界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研究仍有较大空间。

表1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期刊分布表

二、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热点议题

在保持作者与机构可视化分析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重置Node Types=KeyWord,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绘制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关键词节点共248个,连线共741条,密度值为0.0242。这些关键词具有关联性强、重叠性高和分布集中的特点,故可以将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热点议题归纳为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发展脉络、鲜明特征以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

图4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一)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深刻把握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是深化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必要条件。王金华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是一个涵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扶贫开发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的科学思想体系。何玮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建立高效政策执行机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农业结构合理调整为发展动力,以促进城乡要素良性循环和激发新农村建设内生活力为解决。①何玮.习近平“三农”思想: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05).张雪等人则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归纳为:把坚持党的领导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障;把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任务;把全面深化改革视为促进“三农”工作良性发展的基本动力;把科技创新视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把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和农民富裕视为“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②张雪,李奕.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J].中国市场,2015(39).

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无疑具有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现有涉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内涵的研究成果,均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我们认为,确切地说,从概念而言,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工作领域的贯彻内化和具体体现;从内容体系来看,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系统地回答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涵盖了“三农”地位、城乡关系、农业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乡村治理创新等方方面面,并且将随着新征程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时代价值直接决定着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张芳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中国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及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③张芳.习近平“三农”思想对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7).纪志耿等人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在浙江的实践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农村实现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提供参考范本。④纪志耿,祝林林.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浙江实践及其范本价值[J].治理研究,2018(04).林星等人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扬弃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业思想、充实丰富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农”重要论述、描绘了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发展的新蓝图。⑤林星,吴春梅.习近平“三农”思想分析——基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笔者认为,已有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时代价值的论述,没有把历史视野和未来走向统一起来审视,也未能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五位一体之总体布局交叉融合的角度来思考,因而缺乏深度、广度,缺乏现实的深刻性、历史的厚重感。

新时期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民合作制、有效化解“三农”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有力支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只有站在全局、大局、变局的高度,方能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价值。

(三)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

李明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阶段(1969—1975年)、成长阶段(1982—2007年)、成型阶段(2008—2012年)、成熟阶段(2013—2016年)和继续发展阶段(2017—2021年)。①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形成与特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张自永认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农村生态文化、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乡村观”、是对中国“三农”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是对中国“三农”工作词源语境、理论框架、目标指向与制度机制的完善与超越。②张自永.新时代乡村振兴理论的源流解析[J].社科纵横,2020(05).陈林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四个转变”:一是由发展大农业向“浙南试验”的转变;二是由“科技兴农”战略向“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的转变;三是由“三权分置”向“三位一体”(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转变;四是由“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向“大农政”“大农合”战略的转变。③陈林.习近平“三农”思想发展脉络[J].人民论坛,2015(30).

总体看,这些研究形成了比较丰硕的理论成果,已经充分认识并把握了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与时俱进性和辩证扬弃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连续十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十个一号文件的先后时序性、内容承继性、主题相关性、逻辑连续性,可以清晰地展现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不难研判,当前中国“三农”工作重心已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如何以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为指导,在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和耕地保护这条红线的前提下,在基层党政管理和乡村治理有效互动中,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四)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与历代中国共产党主要代表的“三农”重要论述相比,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具有更加鲜明的理论特色。刘阳阳把它概括为时代性、人民性、战略协调性。④刘阳阳.习近平“三农”思想的特点与价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36).周琳琅则认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三农”工作的求真务实性;二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发现中国“三农”工作的矛盾及短板;三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直面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⑤周琳琅.论新时代“三农”思想的科学体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李立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一是发展性,即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完善;二是科学性,即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能经受中国“三农”工作的充分检验;三是系统性,即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是一个包含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科学体系。⑥李立.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04).笔者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要素的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其基本特征及精神实质,具体应表现为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体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五)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徐田等人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从价值维度看,要坚持以农民利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组织作用以及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从实践维度看,要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以及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从目标维度看,要着力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以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①徐田,苏志宏.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战略思想的三维解析[J].求实,2018(05).王喆芃等人:在农业发展方面,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农村建设方面,要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民富裕方面,要不断完善落实惠农政策、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就近就业政策。②王喆芃,李德芝,庞丽铷.习近平“三农”思想战略维度论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李明强调指出:一是要提高思想站位;二是要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培育新型农民为基本课题;三是要以全面把握农业发展新常态以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要任务;四是要以传承农村文化、创新农村管理范式为战略重点;五是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战略核心。③李明.习近平“三农”战略思想论纲[J].科学社会主义,2017(03).笔者认为,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要在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的前提下,重点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提高农民劳动生产技能。

三、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未来走向

通过以上文献特征和热点议题的可视化分析可知,学术界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给未来的纵深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层面仍存在不足。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弥补这些不足,才能不断提高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近10年来,学术界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概念界定、理论依据、学科视角以及研究方法等层面仍存在不足。就概念界定而言,学术界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丰富研究,但仍未形成统一性认识,这不免阻碍了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深入研究。就理论依据而言,各学者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研究大多建立在文本解读和政策分析基础之上,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理性研究有待加强。就学科视角而言,以农业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单学科为主的研究较多,交叉性与融合性的研究较少。就研究方法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等方法运用较少。

因此,在未来理论研究中,首先要采取动态概念考察与静态概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概念操作化研究,并将其量化为若干清晰维度或指标,从而给未来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文本分析模式,特别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中国传统农业思想以及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精华部分融入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研究中,不断增强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的历史性、整体性、逻辑性与规律性,从而为构建完整的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学术研究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再次,要加强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吸收农学、法学、生态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的优秀成果,促使各学科协同发力,从而为深化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注入崭新活力;最后,要打破单一的定性研究壁垒,采取宏观研究与微观互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研究结论的信度及效度。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各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差异明显。因此,要特别注重个案研究与跨区域对比研究,全面把握各地区“三农”工作的开展状况及趋势,从而为开创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研究新局面增助力添动力。

(二)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近10年来,学术界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现实问题研究方面进行了丰富探索,但仍存在较大拓展空间。基于已有研究文献,笔者把学术界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现实问题研究层面上存在的不足归纳为三点:一是对如何将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具体化缺乏研究;二是对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缺乏研究;三是对如何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融入大中小学实践课程缺乏研究。总而言之,只有克服这三点不足,才能促进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研究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也才能推动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因此,在未来实践探索中,首先要采用5W+1H(Why、What、Where、When、Who、How)的逻辑分析方法,打破原有对策宏观叙述壁垒,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更加精细化、具体化与实在化,特别要注意从中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找对策,同时确保对策本身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其次,要深化制度优势研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贯穿于中国“三农”工作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构建起农业、农村和农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联动机制以及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协同发力的“三位一体”模式,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制度优势向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实际效能的转化;最后,大中小学要着力把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融入学生实践课程之中,着力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农业教育一体化体系,特别要注重把握农业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农业教育总体目标、确定农业教育主要内容以及优化农业教育课程设置,加强农业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农业教育场所、优化农业教育载体以及完善农业教育评价制度,推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更好地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大中小学农业教育水平的目的。可以预见,在习近平“三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中国“三农”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之间必将实现良性互动,必将唤起农业、农村和农民共同参与中国乡村振兴的历史自觉,从而推动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进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三农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