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为擎 推动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访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冯安新

2022-06-23谭跃通讯员朱华刚宜昌交警提供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交管研判支队

文|本刊记者 谭跃 通讯员 朱华刚 图|宜昌交警提供

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冯安新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境内七分高山二分丘陵一分平原,是一个以山区、库区、景区为主要形态的峡江城市。2021年以来,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大力加强智慧交通建设,组建情报指挥作战中心,推动交通管理工作转型升级,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事故防范和治堵保畅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较大以上交通事故“零发生”、亡人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双下降”,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助推宜昌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冯安新。

本刊记者:宜昌支队如何布局科技信息化建设,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冯安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技兴警战略,是推动公安交管工作质量与效率变革的强大引擎。按照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徐文海把宜昌公安打造成“湖北的深圳公安”的指示要求,支队积极构建具有宜昌交管特色的“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智慧大脑”。

一是机构整合,职能融合。整合指挥、科研、秩序、事故、车管等部门力量组建情报指挥作战中心(以下简称情指战中心),赋予最高指挥权限和业务权限。设立发展规划、研判作战、指挥调度、数据保障和综合保障5个工作室,履行交通研判、疏堵保畅、警情处置、缉查布控、工作督办、勤务督查、应急维稳、特勤安保等8大职能,牵引事故预防、秩序管理、科技应用、车驾管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二是实体运行,一体作战。情指战中心向上全面对接市局“情指勤舆”一体化工作专班并承接各项指令,向下与各大队情指室无缝对接,各级领导、参战单位、一线民警全程实时在线,确保指令一体化指挥和联动作战,形成上下打通、资源统筹、辐射带动、聚力攻坚的工作格局。三是全息感知,科技支撑。研发部署“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专网版,建成涵盖347个路口信号灯、1489套卡口、3582套监控的智慧感知体系,统筹路网、车辆、警力、设施、卡口、气象、救援等交管业务流、数据流、信息流。自主研发多元智能斑马线,衍生拓展“弯道事故预防”“隧道事故预防”“农村平交路口智能预警”系统,构建道路交通安全生命守护“科技盾”。

为了支撑和保障“智慧大脑”科学、高效运转,支队还精心打造了“最亮双眼”“最巧双手”“最快双腿”。

一是打造“最亮双眼”,增强交通态势感知能力。升级、改造、布建雷达、视频等多维感知设备,实现交通态势全息感知。运用“视觉+AI+边缘计算”技术,实现对交通事故、交通拥堵、违法占道、违法逆行、违规变道、行人及非机动车违法等多种交通事件自动报警,为排除交通隐患提供精准指引。通过模型掌握城市道路车流出行特征(OD调查),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出行方案及诱导措施。二是打造“最巧双手”,实现交通信号智能配时。探索运用边缘计算技术,升级改造交通信号机,打造市级联网联控融合平台,联网接入不同品牌信号系统,推进城市各区域信号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跨区域统筹优化,提高交通管控、指挥效率。积极协调推动成立市级城市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引入社会化专业力量,开展信号控制优化服务,对信号优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构建面向不同交通场景的控制优化算法模型库,逐步实现控制方案智能优化和匹配。三是打造“最快双腿”,快速精准处置交通事件。全面接入执法记录仪、警用电台、车载终端等警用设备信息,通过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现警力部署、交通态势一图展示,以数据为引领,全面提升勤务部署机动性,交通事件快速精准处置。以网格化勤务为基础,依托城市CIM平台“一张图”,有力实现警情“点对点”扁平化指挥和警力精确投放。

本刊记者:支队怎样完善警务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激发全警战斗力?

冯安新:在情指战中心统领下,支队成立了“情指勤舆”一体化、打击整治、强基工程和教育整顿四个专班,围绕“研交办督结”五个环节,打造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一是深度“研”。对一般交管信息常态研判,每周通报及时预警;对重点难点突出问题专题研判,系统分析查找规律;对上级下发线索指令跟踪研判,第一时间落地核查。2022年2月18日,宜昌市公安局一天之内下发3起涉案车辆协查指令,支队迅速开展轨迹研判并精准发布拦截指令,均在不到5分钟内查获涉案车辆。2021年支队共研判下发情报线索220个。

二是无缝“交”。组建“领导核心群”“指令发布群”“情指勤舆专班群”三个核心钉钉群,依托“指令发布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一般警情流转交,签收、落实、反馈全程可视;重大警情直达交,一键直达民警手机端、PC端和350兆电台。并通过钉钉信息、钉钉电话、手机短信三种方式提示签收,确保一条不漏、一刻不误。2021年支队共高效指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隐患15起。

三是扎实“办”。支队实行共性问题一键直达办,指令一键直达基层大队、中队,分而治之,打歼灭战;重点问题组建专班办,一键建群组建打击整治专班,打合成战;难点问题专案侦查办,借鉴刑侦思维、方法、手段,刑侦破案式攻坚重点车源头清患等工作难点;短板问题指导教学办,针对薄弱环节,派出专业民警到基层现场教学。2021年支队共培训23批次1000余人次,基层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强力“督”。通过指令系统语音自动提醒,电话、电台、短信、钉钉等多种形式全流程跟踪督办;对工作进展迟缓的,实行支队领导督大队长、市局领导督县局“一把手”的强力督办;对指令落实不力的,实行倒查问责。针对部分县市八类重点车清零工作推进不力的情况,支队报请市公安局以警情快报指令下发各县市区公安局“一把手”督办,并持续跟踪问效。

五是高效“结”。根据系统数据及工作成效定期考核通报,对易反复的交通管理风险隐患,建立长效机制,对于重要指令办结后,提炼经验战法,做到一战一总结,一战一提升。

本刊记者:实行“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以来,支队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冯安新:推进公安交管科技信息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见效。为此,支队采取全方位牵引,突出精细、精准“找堵防”,力求释放一体化作战最强效能,目前已在重点车辆管理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应用上取得较好效果。

创新方法精细管。按照“紧盯源头、分类管控、精准施策”原则,支队制定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分类管理办法》,将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划分为四类,根据高、中、低、微四个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深耕公安交通管理大数据平台,精准画像,共筛查出19家高风险企业及所属52辆突出隐患车辆,点对点推送至辖区交警大队逐一上门约谈清除隐患、督促整改,有效减少重点车辆事故隐患。将八类重点车数据全部录入缉查布控平台,严格落实“预警—响应—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对重点车辆发生亡人交通事故的,一律倒查各环节并严肃追责。

科技赋能精准管。支队以土三公路为试点研发智能警示系统,全面升级原有农村平交路口“三小件”,达到“支路主路兼顾、人车智能监测、触发实时预警、声光联动警示”的效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平安路”。推动路长管理App深度应用,实行签到、上岗、执勤、定位全部信息化,组建民警路长沟通群等工作群,实现辖区交通动态一屏掌控、一键推送;完善农村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在105处危险路段安装电子显示屏,网上视频巡查与路面警力管控相结合,对交通违法行为高发的路段实行重点巡查,弥补农村道路监管盲区和漏洞。2021年全市农村地区亡人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84%、22.73%,为全市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研判预警主动管。以数据研判为引领,加强对安全隐患的主动排查、对事故的主动预防。支队每周发布《情报研判》,引导开展秩序管控和精准施策;每月研判、预警车驾管风险隐患点,并强力推动核查整改;应用警情反馈平台、公安交管综合应用平台、队伍管理系统,查找队伍执法风险,做到及时预警和整改,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交管研判支队
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员跨扇区后援决策的心理因素研究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编者按
全球低轨卫星网络最新态势研判
新高考下的历史全国卷选择题特点分析及备考研判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公安交管推行一站办结等6项新措施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