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创意戏剧”撞了一下腰
——立足年级段开展的“创意戏剧”课程的尝试与感悟
2022-06-23高华芳
高华芳
(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
语文课堂中,根据课文内容,有时候我会布置 “十分钟表演”,久之,我发现学生很喜欢“演出”。有时候表演时下非常热门的《欢乐喜剧人》中的桥段,有时候表演平时家中的一些趣事乐事,有时候表演课本剧。我于2017年年底出版了《第九个班主任》一书,几个孩子就摘取几个片段,也像模像样地演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在年级组里面挑选有语文功底又喜欢表演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名为“创意戏剧”的社团,开展了为期两个学年的“新课程”之旅。
一、开始信心满满,过程困难重重
“创意戏剧”缘起一篇课文——《半截蜡烛》。《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本剧赞扬了法国人民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学了课文,学生纷纷表示:老师,我们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这恰好是我在设计第二课时的一个学习目标,于是欣然答应。我们先让学生自己报名想演的角色,然后把自己的台词反复诵读,直至烂熟于胸。接着,把剧本进行“切割”,即根据场景转换,把剧本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让学生进行排练。最后整合,把整个剧本内容进行一次拉练,看看还有哪些台词需要修正(语言上);哪些表演有待提高。这样的一个表演过程,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看似不过十几二十分钟的“演出”,最后呈现在所有学生面前的作品,实际上是经过了一个剧本再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书面剧本到心中剧本的过程,是一个别人的故事到自己的故事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身心投入后语言修养、肢体素养提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是相对简单粗糙的,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在之后的多篇课文学习之后,总有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能不能来演一演?
演当然是可以演的,但是老师若不能非常细致地辅导学生的“演出”,则造成有的表演流于形式,有时候仅仅是几个学生参与表演而其他学生的能力并未得到培养和提高。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场面,实际上最后收获可能并不多。老师指挥起来相当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表演中语言和表现力都得以发展,所以,这对辅导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学校沟通联系,我们得到了县评调中心的帮助,评调中心安排老师给学校老师做了关于排练、动作指导的辅导,收获很大。
二、组团有磕有绊,摸索有喜有忧
学生对表演、对艺术的向往之热情还是不能被浇灭。我们老师撸起袖子自己干。
1. 撸袖子组团
学校有社团活动,“创意戏剧”可以作为学校基础课程的补充。我和年级组老师商量,能否让“课本剧”成为我们第二课堂呢?说干就干,首先我们对所在年级学生进行了摸底。摸底内容有两项: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从七个班级中每个班挑选了五名学生,组成一个年级组层面的小社团,名字定为“创意戏剧”,以表演“小时候的故事”为主。
2.商量讨论课程目标、内容
接下来是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制订拓展性课程活动计划。戏剧课程的几位老师经过商量,先拟定出戏剧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然后制订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评价。
商量之后,我们商定“创意戏剧”的主题为:展现自己,创意生活。课程目标是:(1)面向全体。 接触从简到繁,由单一到复杂的剧本,熟悉剧本的构成要素。(2)提供平台。为所有学生提供表演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3)学会分工。表演时做到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准备演出前工作充分,体现协作精神。(4)学习策划。排练剧目时各个小组负责人要尽职尽力,筹划好整个活动,有始有终。(5)关注过程。编排或演出时做到重过程。“阳光戏剧节”或“六一”演出过程要有序展开和进行。各个小组负责人要关注细节,确保整个活动顺利举行。(6)体现特色。张扬个性,凸显主题,活动在组织时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我校教育方面的成果与特色。课程内容为经典童话、古典剧目、校园故事、身边趣事等。课程实施为34课时。围绕学科性、渗透性和活动性三个层面,构建起创意戏剧教育的框架体系,形成“体验—探究—解决”的教学策略。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式有:制作“童星足迹册”,外出学习和演出,评比出“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导”“最佳配角”“最佳服装”等。
课堂表现(情境模拟)内化能力(剧本改写)学习态度(修正提高)展示情况(表演比赛)自评师评综合评价
3. 在现实与梦想中前行
我们开始按照排定的计划授课。一周四节课,在每日下午的第四节拓展课上进行。其中,周一、周三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剧本改编,周二、周四为表演技巧练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经典部分,广为人知。在排这幕剧的时候,我们先阅读了原著,又对儿童版进行了阅读比较,让学生选择喜欢排练的版本。原本以为学生会选择比较熟悉而且简单的儿童版,排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学生还是挑战了难度更高的原著版。对原著版的内容进行了反复阅读之后,我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十名学生,分小组自己选定孙悟空等五位主要人物和其他人物角色,接着每名同学熟记自己的台词。这个过程需要两课时,第三课时为排练,主要是对每名学生的台词进行“合成”,反复几次,渐渐熟练。第四课时为彩排和正式“演出”环节。最后,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学生把表演心得做简单记录。
“创意戏剧”社团的发展,对老师提出了更多要求。首先对作品的理解需要老师反复地指导。只有剧本深入学生心,学生才能自然地表达。这需要指导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寻找相关资料,自己先学习。而日常的教学工作是不能受到影响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见缝插针地学习。如在排练《武松打虎》第三幕“打虎”时,老师就何为“哨棍”“吊睛白额”这些细节都要进行研究,争取对学生的理解和表演有一个良好的指导。
其次是表演时的统筹非常难。虽然每个剧本的表演都是一幕一幕“分割”后的表演,时长也不过短短十几分钟,但是学生“导演”“制片”“剧务”毕竟年龄小,就需要老师不断“跑场”,四个小组跑下来,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再次是要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也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们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随着了解的深入,针对学生特点,有的学生往“导演”路上走,有的学生往“演员”专业上发展,还有的学生擅长“编剧”,就多加鼓励其写作。这样坚持了一个学年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剧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基于兴趣爱好上的自我成长。
学生在对台词
学生在合作表演
三、成果小花一朵,希望在我心中
2017年上半年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艺术节上,我们“剧场”选送的相声《比武》获得了一等奖,题材就来自学生在排练《武松打虎》时发生的事,由学生自己创作、改编。社团选送的《微观世界》取材于《欢乐喜剧人》,获集团一等奖,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微观世界》从台词练习到排练,再到演出整整两个月时间里,指导老师付出了努力,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演出结束后,剧场保留了当时学生们自己缝制的道具,每一针每一线虽然粗糙,但是意义非凡。
《微观世界》获集团一等奖
《家》获集团一等奖
我们获得的奖非常微小,但是学生非常快乐地参加了表演,这个过程的意义也是不小的。
1.戏剧表演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在我们成人眼里,短短几分钟的演出,可能并不起眼,但是对学生而言,意义非凡。戏剧表演要结合多元文化领域的学习,这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只有在非常喜欢表演的内驱力下,才能够坚持下来。同时戏剧又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学生一旦坚持下来,就能够从中收获极大的乐趣,在其中快乐地接受熏陶。我们“创意戏剧”社团的教学是借由儿歌、游戏、说故事、戏剧表演等形式,非常活泼自然,可以说是无拘无束。戏剧社团的学生们从熟悉或者创作剧本开始,到排练直至演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礼仪、人生态度和知识的学习更加活泼化、生活化、人文化,其注意力、感知力、想象力、智力、情绪、语言等得以锻炼。
2.“创意戏剧”课程开展是对基础课程的补充
“双减”后,学生从大量的学科机械练习中解脱出来,可以放开手,放开脚,放开大脑,做自己喜欢的事。相对于学校既定的课程,“创意戏剧”非常受学生欢迎。“让孩子拥有完整人格”作为我们课程的宏大目标虽然显得很宽泛,但是正如戏剧与戏剧创作的发起人温尼菲尔德·沃德相信的那样:“戏剧是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的最好的方式。”他认为表演可以让人的成长最大化,因为它需要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包括他们的思想、身体、灵魂。我们认为,学生在“创意戏剧”课程学习中,社交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合作,分析能力,现实与生活相结合;审美能力也是有提升的:表演技巧,戏剧的结构;其他能力,包括学习感召力,学习理论;在端正态度以及合作、沟通、批判性思想、创造力上,“创意戏剧”课程中的学生,都有显著发展。
3.放慢脚步,等待学生的心灵成长
课程过程仍属于学生学习实践过程,只要是课程,就免不了不断的重复练习和训练。但是创意课程学习,不重故事和发展角色,反而着重解决问题,或者经历特定的瞬间去获取经验,以透过戏剧去学习。我们主张:放慢步伐,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察觉他们自己内在的意识。不是要学生去演戏,也不是要灌输信息,而是引导学生发掘他们已有的知识并加以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和家人的重要,不断地去探求新知,不断地去理解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沟通方式,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路,点起一束理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