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角度大环境下的生态用地建设

2022-06-23袁嘉诚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环境污染

袁嘉诚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我国生态用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跟着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环境经济新思路,用绿色发展的眼光做好生态用地建设成了当务之急,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来实施宏观把控,通过经济模式转变和政府监督职能入手,对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用地;生态土地;环境污染;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5.010

1 我国生态建设用地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数十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人与地冲突日趋加剧,导致了大量直接效益较差且对生态服务功能十分重要的生态用地不但数量在总量上大幅下降,同时品质也明显降低。这不但损害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使得整个生态环境从总体上呈恶化趋势,导致了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因此,人类对土地的生态功能愈加关注。国家为了维护国土的生态建设安全,已制定了各种生态建设土地使用的相关政策措施。目前生态用地规划问题已经成为全省国土使用总体规划中一个新的焦点,深入研究生态建设国土变动的基本规律与机理对保障地区生态环境,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区域内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定的空间形式上,从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生态用地网络的变化。而生态用地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生态功能的发挥,其演变与区域发展进程有紧密联系。深入研究生态用地演变的基本规律与机理有利于保障地区自然环境,对于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有着意义。深入研究中国的生态土地功能和分类规律,从形态学空间视角解析生态土地网络,是中国生态土地的最大面积与合理结构的保证,为生态用地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制订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能为中国国土生态安全布局的形成提出了新途径,从而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体而言,面向实际的生态土地内涵和多维度分类系统的研究,可以增强生态土地研究间的横向对比性、交叉借鉴性。同时,掌握和明确生态用地的构成、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极为关键,在此基础上,从形态学空间角度分析生态用地网络,能够为“全国一盘棋”与“生态保护红线”等国土空间优化模式与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新角度参考。为预防和减轻干旱地区土壤荒漠化的蔓延,生态用地首次提出了有机土地作为缓冲区的概念,随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阶段和研究目标出发,对有机土壤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从空间角度对生态土地进行分类,并结合自然生态要素进行分类。根据国际土地利用划分系统,有研究者提出认为生态土地应当分为除一般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之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别。按照个人对生态土地的影响程度,把生态土地区分为人工型生态土地和天然型生态土地。也有人提出,生态土地是指为了使生态系统保持到某种水平上所必需的土壤,并按功用将之划分为服务型生态土地和功能型生态土地。总体来说,生态用地的内涵界定与分类众多,尚未统一。

王世东等从生态敏感性与服务功能两个方面选取评估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内限制发展生态工业用地、限制发展生态工业用地、可适当发展生态工业用地作出了量化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景观衔接性是体现城市景观功用和结构关系的主要指标,学者吴健生等人结合了深圳市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对城市生态用地景观衔接性作出了动态评估,而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业务发展状况,对研究区内生态土地结构的变化趋势也作出了分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服务强化、城市土地利用规范和管理工作,提出了科学方案和决策依据。

根据城市景观生态,科学布局城市生态用地以优化实现一定范围内生态功能和保持环境生态平衡,是城市生态土地研究的重点内容。所以,对生态用地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其数量,还要注重其空间布局。国内大多使用生态因子阈值法。张颖中等用碳—氧平衡法,估计了郑州市的2010年区域生态用地供应量。欧阳志云研究规划了保障北京市生态安全的七类生态用地并明确各类面积及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用地规划与保护方法与措施。俞孔坚等则主张根据城市景观与生态机理,通过研究在不同环境安全状况下的生态用地比例,为调整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提出了有利途径。

生态用地规划格局研究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的关键性生态用地的识别与构建是生态安全实现的有效途径。周锐等人结合了GIS技术,运用最小的累积阻力模式构建规划了研究区内生态用地的安全布局。另有研究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关小克等在全面剖析了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景观结构等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的生态服务用地布局,从而达到了“效率”与“安全”双赢的良性城市空间布局。董雅文等人提出了生态斑块与生态廊道相结合的生态用地优化布局模式,致力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生态问题。李晓丽教授等人建立了应用于突变级数法的层次构成指标,对湖南省2007年生态用地规划的状况做出了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生态用地布局的不合理之以增加生态建设效果。恢复环境建设用地分类制度,建立科学的城市化模式、农业发展模式和环境安全模式。提出生态用地与农用地、建设用地并重,保护生态用地与耕地。生态土地属公有土地,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所有权登记,一般采用政府划拨方式管理提供。

2 经济模式转变需践行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环境经济的新思路,将发展生产、丰富生活和良好生态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城镇化、农村发展与环境安全管理新模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出台的《我国体制改革总计划》,规定了统一的农村土地使用划分规范,明确划分农业生产区、住房与环境空间的边界,明确确定农村城市化发展、乡村产业与居民点的管理边界,明确保障农村土地、森林、牧场、江河湖泊和湿地,完善土地利用控制制度。把使用控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区,明确和严格遵守生态红线,明确登记自然资源在环境空间的权利。所以,为适应城市环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分类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建议更新了土地利用划分规定,把土地细分成农村土地、城市建设项目用地和环境生态土地。

按照国家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条,在我国实施土地利用控制制度,建立国家农田用地总计划,确定了农村土地使用范围,把国土分成农业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尚未使用的耕地,从严限制农业地转入城乡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并对处理后的耕地进行了特别保护。在建用地是指在建用地和已建设用地,而尚未使用耕地则是指农用地和在建用地之外的用地,根据国土利用现状划分,将三种国土法定使用划入了契约式战略联盟十二种中,即农用地、园艺用地、林地和牧场。这一分类制度对保护新城镇化模式下的农田建设,维持农村稳定发展的土地模式,适应人类社会在生产空间和住房方面的需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向新的模式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迅速转变,特别是绿色发展的概念,这一概念显然不适应新的模式的需要。“湖南省和长沙地区碳固存和煤炭沉积技术”项目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项目。不可能根据法律获得土地特许权或购置权,因为批准建设性土地不符合土地建设的特点和土地使用总计划的要求,既不符合成本效益,也不符合成本效益,但是,由于土地使用的生态和生态价值,建议重新建立土地使用分类制度,将土地划分为土地、建设性土地和有机土地,统一土地使用的分类标准,并确保生产区之间的协调,环境和生态空间,适应环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促进将受污染土地转化为有机土地,特别保护有机土地。

3 对绿色发展政策的建议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必须农业用地,尤其是农田,以适应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克服人类资源饱和问题,而且还需要生物用地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目前的雾霾和环境变暖的影响已经对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果我们不密切监测和处理这些影响,我们将面临灾难的危险,因此我们建议,生态用地应当是農业用地和建设性地用地。而由于人类农村社会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农用地已遭到严重污染,农业因素也在这一区域不可避免,这部分农田所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已无法食用,失去了农用地的主要生产用途。今天,城镇化所形成的建设土地因为重大区域调控和资源匮乏等因素被抛弃,失去了建筑土地功能,但这些土地都不会失去生态功效。我们要把被污染和废弃的农田变成有机土壤,为生态环境创造一个特殊的保护。

建议采用生态土壤管理方法,重点研究利用土壤发展绿色的过程。政府应制定生态土地管理措施,以重点破解绿色发展的土地管理难题处理下面的一些问题:一是明确界定了生态建设工业用地的定义和范畴。二是通过修改了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法》和《土地使用状况划分》,把现有的耕地分为农业地、工程建设使用土地和未利用地修改为新耕地分为农业地、工程建设使用土地和生态建设耕地,为生态建设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法律保证。三是结合自然资源与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管理工作,对生态建设地块进行了规划、研究与评估,补充和完善了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生态用地规划的基本内涵,并对生态建设地块监督管理作出了专项规划。四是明确明晰对生态建设地块的保护、扶持、审批等的有关优惠政策。

社会主义生态社会文明建设工程与污染防控攻坚战全民共同参与的政治行动观。也就是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单靠党委、政府领导是行不通的,更需要企业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积极参与,如此才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打赢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参与世界环境治理,共建世界生态化文明建设的共赢世界观。这一点,是对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建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理想,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重大的政治思想贡献。也是把一个大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要放在全球的布局当中去思考,就当前而言,比如在像气候的保护、气候变化等这些事情上,我们都要去参与。加速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进一步改革自然资源机制,这也是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基础。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生脱文明的社会体制、经济文明体制等方面,这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里也提出一些要求。当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只不过是起步,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好,比如对于我们生态文明污染治理攻坚赛整个综合的监督管理,对于这种制度如何去改革,这些方面都有许多工作,很长的道路去走。

参考文献

[1 ]刘友志,胡传景.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思考 [J ].城乡建设,2018,(06).

[2 ]姚利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工程技术研究,2019,(13).

[3 ]闫奉伟,黄计.新形势下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考 [J ].低碳世界,2018,(09).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环境污染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江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缘何“一枝独秀”?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