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侠文化视角审视下《老残游记》中老残形象

2022-06-23王晓辉

关键词:视角张力

王晓辉

摘 要: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创立了一个侠客义士的神话,塑造了具有儒家理想的隐侠老残,老残在行侠仗义时澄清了吏治。小说的写景叙事富有张力,情节设置衍生了角色张力,文学张力加深了老残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儒侠文化;视角;《老残游记》;老残;张力

晚清,政治危机的冲击与思想危机的迫近,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少数先觉者开始重新发现古典文化,进而对整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进行重组,寻求在思想文化层面的自我振作[1]。

每当儒家理念已经无法整合思想时,侠形象作为一种各阶层都能认同的英雄形象,会被密集地召唤出来[2]30。章太炎认为侠来源于儒,是儒的一种,侠与儒是相通的[3]。他号召儒侠的文化精神,希望以勇毅、正义、慷慨的侠气警醒、救赎儒士阶层。

“呼维新与爱国”的“有识者”们,致意于恢复、张扬中华民族久已失去的“尚武”精神。梁启超呼唤着重振数千年前中华民族战国时代的“武侠”精神,即“国家重于生命,朋友重于生命,职守重于生命,然诺重于生命,恩仇重于生命,名誉重于生命,道义重于生命”,并称之为我族“最初之天性”[4]107。

晚清多侠义,沈虞希在报纸上揭李鸿章与沙俄订密约之事,激怒了慈禧太后,沈虞希被捕而杖死。连梦青受株连,无法维持生活。刘鹗为了将稿酬资助连梦青而动笔创作了《老残游记》。《老残游记》讲述了隐侠老残心怀上医医国儒家理想,在行医过程中行侠仗义的故事。小说用儒家的仁爱精神、济世情怀升华了武侠小说中的侠义、侠情,矫正了清代侠义小说中畸变和失落的”侠德”。

一、浪漫的隐侠气质与“上医医国”的儒家理想

武侠小说在本质上是浪漫的[4]37。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创立了一个侠客义士的神话,塑造了隐侠老残,老残有着侠客梦,想用侠客的侠义、侠情来移风易俗,化盗为民,改革吏治。当曹州府县令申东造向他请教安民治盗的良策时,老残向他推荐了隐侠刘仁甫,并写信激刘仁甫出山,使曹州府回归风俗淳厚、政通人和的理想秩序,重现了陶渊明向往的古朴静睦的田园生活。

老残凭借智慧和人格捍卫了弱者的生存权利,他去除了曹州府的盗患,救助了弱女,侦破冤案。其言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也诠释了隐侠气质:“这一系列的游侠人物又都有着知识分子的气味。这些侠士,不但具有一般的急人之急、主持公道、打抱不平的侠义精神,另外还有一些重然诺、设奇计、杀身以报知己、功成身退之类的‘士大夫’气”,表现了一种“寒士的游侠思想”[4]52。

孔孟等正统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与规范,无不可作为侠精神的注释[2]28。老残身上积淀着儒家的理想人格:杜甫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司马迁那样浓郁的身世之感,又不乏曹雪芹离经叛道的叛逆精神。这些千古文豪被老残引为知己。

老残接过文豪手中的笔,用它抒发忧愤,抨击黑暗专制的吏治,他咏玉贤的《曹州题壁》,讽刺玉贤在恶性膨胀的官欲下残民以逞,但“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处处鸺鹠雨,山山虎豹风。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5]35似乎控诉了统治者制造的太谷派黄崖惨案。

老残用一挥而就的书信,联络了山东巡抚庄宫保,向他汇报了自己寻访到的玉贤的“政绩”,使宫保为举荐了这位“办盗能吏”而自责,“老残改变现实的途径主要是走上层路线,通过个人私交,以上级的干预达到事端的公正解决。”[6]21在作者看来,晚清的“救世”仍然需要依靠封建统治阶级[7]26。

老残亲自为社会把脉,经过望闻问切等环节,开出改革吏治的药方,实质是以儒教“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意图[7]26。

老残的文化改良思想是由他的代言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把脉、诊断、开出药方。小说借老残的游历把未曾悟道的常人介绍给悟道者教诲。申子平桃花山听玙姑、黄龙子传道,德慧生与德夫人泰山受逸云启悟,都是老残穿针引线,可正式开讲时老残又都不在场,就因为玙姑、黄龙子、逸云实际上是在替老残传道[8]。

这些隐士和方外高人为崩溃的中国旧文明做最后的伟大辩解[9]。他们讨论了儒学被宋儒歪曲的历史命运,希望回归到初期儒家,原始孔教[10]。玙姑说:“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5]56它们在教人向善,教人为公上是一致的。只有三教合一的文化理想才更贴近原始孔教。

尽管戴东原说宋儒的流弊遂使后世儒者以理杀人,两个“清官”自信意见不出于私欲,遂固执自己的私见,自以为得理之正,不惜杀人破家以执行他们心目中的天理。这就是“以理杀人”的具体描写[11]。但玙姑对理学的批判保留了几分矜持和温情。玙姑握住申子平的手,揭露宋儒理学的虚伪:“宋儒之种种欺人,口难罄述,然宋儒固多不是,然尚有是处。”[5]58

可见作者很欣赏传统文化,但是只要将西方先进的器物文明嫁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就能化解晚清危机吗?[12]答案是否定的,老残倚重的传统文化又恰恰是他批判的,他无法真正找到解决封建政治道德危机的根本途径[6]21。他的救国梦想带有乌托邦性质。

虽然《老残游记》中的文化思路和未来想象均受到太谷学派的影响,带有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重枷,但作品的动人处,在于体现了一个中国人不甘屈辱,反帝反封建,要求国家富强的思想品格[13]。

二、文学张力加深了老残的文化内涵

文学张力可以界定为:在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凡当至少两种似乎不相容的文学元素构成新的统一体时,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且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衬映,使读者的思维不断在各极中往返游移,在多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立体感受[14]。

文學张力促成了对作品的多元解读,鲁迅先生曾把《老残游记》当作谴责小说,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老残游记》又被解读为世情小说、哲理小说和文化小说。笔者认为老残的旅程既是一场山河游赏之旅;又是一场医人医国之旅;更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这场旅行既是寻求救国之路的过程又是启悟他人的过程。

作品对古老的旧文明的文化心态是模棱两可,欣赏与谴责,眷恋与批判交织在一起。这种文化心态流露在小说的写景叙事中。此外,作品同时运用了白描手法和象征性譬喻手法,使多重的意蕴与多样的解读并行不悖。它们筑造了如海珠般圆润的张力空间。

《老残游记》运用白描手法写景,传神地捕捉了古朴恬淡的山水情韵。白描本来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术语,指绘画时不着颜色,纯用墨线勾描。刘鹗笔下的白描含有机锋,内涵极丰富:儒家理想、隐侠气质、隐喻意趣熔于一炉,又蕴含着五味杂陈的情绪内涵,或寄托了无法明言的象征意旨。

从总体上看,《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富有田园牧歌情调。老残正陶醉于千佛山的美景,“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5]7此段意境化用了柳宗元《渔翁》中“欸乃一声山水绿”,在质朴静穆的山水外表下洋溢着绮丽灵动的生命力,只是这里略显落寞幽静,难怪老残感叹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

随后描摹的鹊华桥闹市图,宛若一幅慢慢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街上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轿夫无意踢倒一个,他便哇哇地哭起。”[5]8鹊华桥的热闹喧嚣与千佛山的古朴幽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得相得益彰。

在更多的风景图画中,作者熔铸了对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的忧愤和对民族振兴的思考。

在金线泉游赏图中,将抒情与说理两种表达方式统一在典雅温煦的意境中。老残向士子请教“金线”二字的着落,士子指向游丝般在水面摇动的水线,老残想了一想,道:“莫非底下是两股泉水,力量相敌,所以中间挤出这一线来?”那士子道:“这泉见于著录好几百年,难道这两股泉的力量,经历这么久就没有个强弱吗?”老残道:“你看这线,常常左右摆动,这就是两边泉力不匀的道理了。”那士子到也点头会意[5]14。

优美的景色背后总跳动着老残那颗执着敏感睿智的心,浅近的景物勾勒之下蕴藏着象征意蕴,这段平淡的对话中饱含深刻的哲理,揭示了矛盾的普遍存在,以及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的哲理。这两股力量相敌的泉可泛化为生活中存在对立冲突关系的两方。

联系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理想追求,我们会发现蕴藉在美景背后的寓意。渐渐清晰的意蕴与逐渐淡化的情感,互相映衬,构成了水晶般透明浑阔的张力场,让读者的思维在对立的两极中往返游移,体悟到老残内心世界的深邃浩渺。

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了黄河冰封图,“只见那上流的冰,还一块一块的漫漫价来,到此地,被前头的拦住,走不动就站住了。那后来的冰赶上他,只挤得嗤嗤价响。后冰被这溜水逼得紧了,就窜到前冰上头去;前冰被压,就渐渐低下去了。”[5]76这些描写化用了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的意境。刘鹗自评这段描写说:“止水结冰是何情状?流水结冰是何情状?小河结冰是何情状?大河结冰是何情状?河南黄河结冰是何情状?山东黄河结冰是何情状?须知前一卷所写是山东黄河结冰。”[11]375

联系刘鹗实业救国屡屡碰壁的人生经历来看,“后冰逐前冰,相凌复相亚”的冰棱意象正是晚清各种政治势力搏击的形象展示,或守旧与维新两种治国原则的斗争,又好像利国利民与祸国殃民两种治河理念的斗争。

在小说核心情节的设置上,也呈现出两套背道而弛的理念和行径,这衍生了角色的张力。如在安民除盗患的问题上,老残构想了豪侠化盗为民的蓝图,并付诸实践,使曹州府的吏治清明、民风淳朴,实现了政通民和的儒家理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酷吏玉贤用酷刑来残民虐民和“清官”刚弼陷民于罪的做法。

治理黄河问题上,老残主张采用王景的治河法,“治河的法子乃是从大禹一脉下来的,专主禹抑洪水的‘抑’字,与贾让之说正相反背,自他治过之后,一千多年没有河患。”[5]18

与此针锋相对的是以张宫保为首的官僚集团, 误读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信奉了本本主义,采纳了贾让的《治河策》,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侵吞三十万银子的移民资金,实施了“让地废埝”的做法,让数十万老百姓的生命随着黄河的洪波一起消失殆尽。

在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小说对比了西医与中医的优劣,“在齐东村一案中,白太守代替刚弼审案,释放无辜者之后,将寻找真凶和救人的任务交给老残。这时作者直接由这具体问题的解决转入到对国家出路的暗示上。“千日醉”不再是那件案子里的凶器,而成了缠绕中国的问题的象征;洋教士无力帮助老残解决,老残由安贫子引见,在玄珠洞见到青龙子,得到“西岳华山太古冰雪”中的“返魂香”,才救活被昏迷的众人,这些情节暗示西方文明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全部希望[15]。西方文明不是万能的,只有依靠思想文化层面的自我振作才有出路。

上述情节衍生了角色的张力,以江湖隐侠老残为代表的儒侠文化与以玉贤、刚弼等“清官”代表的宋儒理学或封建官场文化,以及域外西方文化展开正面交锋,儒侠文化以其“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而屡占上风。

综上所述,《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是隽永含蓄的,文化光焰是璀璨夺目的,小说“自身又是那样晶莹可爱,如碧玉似的隽洁,如水晶似的透明,如海珠似的圆润。”[4]37虽然小说的写实主义风格和抒情境界已臻化境,但作者醒世救国的政治理想、象征性譬喻的手法与“本无其人,姑为是题”的设幻创作风格也不容忽视,二者形成的张力空间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41.

[2] 李欧.论儒侠互补[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9):28-30+158.

[3] 唐兰慧.章太炎《訄书·儒侠》思想评析[J].合肥学院学报,2009,(6):67.

[4] 徐斯年.侠的遗迹——中国武侠小说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5] [清]刘鹗.老残游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9.

[6] 周荣华.《老残游记》中的政治伦理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4).

[7] 江磊.《老残游记》与“民族国家”想象[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4).

[8] 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9:235.

[9] [美]林顺夫.中国最后一部古典小说——论《老残游记》的境界和结构[J].文艺理论研究,1984,(4):79.

[10] 盛成.法译《老残游记》序言[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3):33.

[11] 胡适.胡适文存3[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12] 王芳玲.镜中晚清——《老残游记》中的晚清中国形象[J].巢湖学院學报,2010,(5):62.

[13] 孙永都.论《老残游记》的思想内涵[J].淄博师专学报,1994,(1):41.

[14] 孙书文.文学张力论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6):20.

[15] 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67.

猜你喜欢

视角张力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张力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巧测水膜张力
方寸之间
视角、对话与真情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无溶剂复合张力控制的方式与选择
干式复合张力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