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时刻(组诗)
2022-06-23宋小铭
宋小铭
湘家荡的石头
我见过形形色色的石头
红、白、褐、灰、黄……
耸如高楼,小若芥子,奇形怪状,嶙峋起伏
又浑然天成。或卧或立,或痴或呆
或安然峥嵘,或玲珑剔透
化身佛像、石桥、墓碑、牌匾……
供奉案桌的,捧为明月,接受香火
垒台夯基的,负薪构堂,成就千秋大业
筑于岸堤的,安如磐石,守家卫国
而在湘家荡,这些来自异地他乡的石头
不规则的大或小,精挑细选,或掷于路基
或安放于街心、花园、楼盘……
刻字,涂色,冠名,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每一块石头,找到它对应的位置
而多少人倾其一生啊
都在寻找,那个合适的位置
清明帖
阴冷,低垂。像一朵乌云笼罩
麻嘎山上,先祖的墓碑,和墓碑上的名字
一样陈旧。陈旧的
还有我们身体里的闪电、磷火
薄暮一般弥漫的悲切
草木葱茏。所有热爱的事物
在这一天保持沉默,仿佛每一细微的颤动
都是亵渎。我们小心翼翼地抚摸
这些站立的墓碑,像是在擦拭
亲人们身上的灰尘。于是,更加肃穆
听凭一场雨水打湿天空
下雨日
四月初三,大雨
从河岸望过去
银杏树像睡着了一般
仿佛春天不曾莅临
雨水让它的枝干加重
沿黑色的裂纹
一滴一滴地流淌
淌在那崭新的石栏上
此刻,乌桕树交出了
全部的翡翠
湘家荡的湖水明亮如镜
落叶松和香樟撑开了
如盖的大伞
多么欣欣向荣的春天啊
只有这棵峥嵘百年的银杏树
在无数人炽热的目光中
走向最后的沉寂
坐在墙根下的老人
风吹起。红墙上树影晃动
从浓到淡,时隐时现
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老人
低头打盹,一动不动
恍如一尊涂满岁月的雕塑
阳光抽打在老屋上,泛着温暖的白光
那青黛的瓦片,褐色的瓦松
逆势绽放的小花朵
它们欣欣然,浑然不觉冬天已经来临
修行
我能想到的,是若干年后的一天
大雨倾盆,或者大雪纷飞
应是夜晚,炉火滚烫,案几上的梅花
已经风干,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姿势
读到某段文字,想到我年老的外婆
在刚刚收割的油菜地里,不小心
割到一只結在花枝上的鸟窝
她吓得赶紧扔掉镰刀,虔诚地双手合十
连声“罪过”,直到我将鸟窝
连同鸟窝里两粒绿色的蛋,小心翼翼
放入一棵树的高处。她顿时释然的样子
像极了寺庙里,修行多年的菩萨
在悬空寺
当我卸下刀光、剑影和疾驰的马蹄
捕捉生活遗漏的月光,有人登上翠屏峰顶
从绝壁处,垂下三根马尾——
哦,长长的三根马尾
悬住一座寺庙,悬住虔诚
悬住了闲云与野鹤
在绝壁之上,多么适合静坐啊
适合敲打,在这清脆的木鱼声中
从此,一生的贪嗔痴念
在无数个清晨和黑夜,化成
一粒又一粒,红色的菩提
向着人间滚落
春殇
在楼子坪村,我惊讶于
一株野花的纯粹,它青翠的萼片上
只有一朵花冠,小小的,六片花瓣
亲密偎依,像一口倒悬的钟
守护着它洁白的花蕊
哦,那花蕊也是白色的——
干干净净的白,光阴般透明
虽然它的花期只有三分钟
短短的三分钟之后
花瓣开始萎缩、脱落
接着是花蕊、花蒂
这让我想起,我乡下的表妹
在她十六岁那年的春天
从冰冷的湖水中托起一位
失足落水的少年
从此,她和自己留在了
那个春天
爱情纪念日
像剥开烤红薯的内心,剥开尘埃弥漫中
被时光浸染的一页,写满我们共同回忆的诗篇
扑鼻的香气里,品味人生的甜蜜
仿佛有一刻,时光凝滞,我们又回到了彼此
深情之前的陌路,不再攻击彼此的差异
一条山涧小道,花开满径,月色袅袅
年轻的我们,手牵手,走向岁月峥嵘的崎岖
那一日,我们形若水火,相互远离
又彼此相融,让一切的荒谬变成现实
有意义。任何的存在,都有了值得纪念的价值
哪怕是一尾鱼,在深夜里,无声无息
游弋、逡巡
哦,多么美好!所有热爱的,憧憬的
在这一天,被我们深情铭记
并共同书写,生活的赐予
从此,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领会
彼此的问题。而雷同是多么有趣
让各种差异趋于一致。像烛光燃烧
无论时光多么久长,道路坎坷
我们一起见证:滚滚长江向东逝去
月亮落在山坳里
深夜
总让我想起那些孤岛,它们安静地伫立在
穹窿下。海水缓缓退去。波涛
一声接一声吟唱。只有礁石
把身体嵌入黑暗,在虚无之中脱颖而出
如果此刻,大海的灯塔依然不灭
我乐于在一小片光亮里,晒出自己
哦,那将是多么令人心醉的一刻:
黑暗丰盈,万物静默,一尾夜游的鱼
在密集的波纹里慢慢沉寂下来